徐海宁
作品数: 74被引量:241H指数:7
  • 所属机构: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 所在地区:江西省 南昌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相关作者

伍艳芳
作品数:100被引量:315H指数:9
供职机构: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闽楠 浙江楠 楠木 育苗 叶片
肖复明
作品数:210被引量:1,760H指数:25
供职机构: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毛竹林 陈山红心杉 杉木 毛竹 红心
郑永杰
作品数:70被引量:136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闽楠 浙江楠 楠木 育苗 樟科
余林
作品数:111被引量:391H指数:12
供职机构: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毛竹 毛竹林 雷竹 雷竹林 退耕
曾伟
作品数:41被引量:236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毛竹林 退耕 毛竹 雷竹 退耕还林
江西安福不同类型毛竹林土壤有机碳特征被引量:6
2013年
对江西安福毛竹林类型(毛竹纯林、竹阔混交林和竹杉混交林)土壤有机碳特征进行研究,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杉木纯林为对照。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以竹阔混交林最高(15.36g/kg),竹杉混交林次之(14.63g/kg),毛竹纯林最小(14.06g/kg)。不同类型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在不同季节存在差异,在土壤剖面上均表现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在116.90-130.24tC/hm^2。不同类型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存在着明显的表层富集现象,0~40cm土层土壤碳储量占整个林地土壤碳储量比例大于75%。毛竹林土壤层是一个较大的碳库,而竹阔混交经营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碳贮存能力。
余林熊彩云肖复明徐海宁曾伟熊振宇
关键词:毛竹土壤有机碳
南岭栲等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光合特性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基于指数改进模型估算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南岭栲(Castanopsis fordii Hance)、黧蒴栲(Castanopsis fissa Rehdet Wils)和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的光合参数特性。南岭栲和黧蒴栲光饱和点分别为1 589.37、1 688.33μmol/(m2·s),两者没有显著差异,均比丝栗栲的1 246.27μmol/(m2·s)大。黧蒴栲光补偿点为23.8μmol/(m2·s),比南岭栲的35.06μmol/(m2·s)小,但两者均与丝栗栲的32.67μmol/(m2·s)无显著差异。黧蒴栲表观光量子效率为0.074,与南岭栲的0.068没有显著差异,两者均比丝栗栲的0.053大。南岭栲最大净光合速率最大,为9.45μmol/(m2·s),丝栗栲的6.07μmol/(m2·s)与黧蒴栲的7.31μmol/(m2·s)没有显著差异。南岭栲暗呼吸也最大,为0.83μmol/(m2·s),其次是丝栗栲,0.59μmol/(m2·s),黧蒴栲暗呼吸最小,为0.29μmol/(m2·s)。3个树种中南岭栲和黧蒴栲具有很强的光环境适应能力和光合能力,具有较大的生长潜力。
曾伟熊彩云肖复明邱凤英熊振宇徐海宁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光合特性最大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
一种楠木无土栽培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楠木无土栽培装置,包括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顶部对称固定设有阻尼减震器,所述阻尼减震器顶部固定连接有栽培箱,所述栽培箱内腔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有升降栽培架,所述升降栽培架两侧对称设有导向组件,所述升降栽培...
伍艳芳刘新亮张月婷郑永杰温世钫戴小英徐海宁周松松帅晓鹏
10种樟科植物的便携式近红外光谱技术识别方法被引量:2
2023年
为了探究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识别樟科植物的能力,利用该仪器采集10种樟科植物叶片的近红外光谱信息,建立便携式近红外光谱识别模型。以樟科樟属的普陀樟、银木,润楠属的滇润楠、刨花楠、红楠,楠属的闽楠、桢楠、白楠、紫楠、浙江楠10种植物为研究对象,运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采集其叶片光谱,经主成分分析、光谱预处理、光谱匹配等步骤,初步建立5种楠属植物便携式近红外光谱识别模型。依次将3种润楠属和2种樟属植物叶片光谱信息加入模型,对模型进行升级和扩充,最终建立3个模型,分别记为:模型1(闽楠-白楠-紫楠-浙江楠-桢楠)、模型2(闽楠-白楠-紫楠-浙江楠-桢楠-刨花楠-滇润楠-红楠)和模型3(闽楠-白楠-紫楠-浙江楠-桢楠-刨花楠-滇润楠-红楠-普陀樟-银木),以此探究便携式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识别10种樟科植物的能力。利用不同参数设置下的Savitzky-Golay平滑求导法和Normalize Range归一化范围预处理后所建模型均具备较好的性能,识别率分别达到99.65%、99.34%和99.71%。利用未知样品检验模型的识别效果,模型1、模型2和模型3对未知样品的识别率分别为98%、97.5%和99%。结果说明便携式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够成功识别10种樟科植物,为樟科植物识别技术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涂白连刘新亮郑永杰张月婷徐海宁温世钫伍艳芳
关键词:樟科植物叶片
樟树不同组织总RNA提取方法比较及RT-PCR检测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Invitrogen Total RNA Purification Kit直接提取法,Trizol试剂盒法和本实验室改良的CTAB法,分别提取樟树不同组织(根、茎、叶和花)的总RNA,并对提取效果进行了检测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采用本实验室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RNA完整性好,无杂质污染且得率高,稳定性好,可满足半定量RT-PCR等试验需要;而Invitrogen Total RNA Purification Kit直接提取法和Trizol试剂盒法提取的樟树不同组织总RNA,结果均不理想,存在RNA 28S rRNA谱带模糊不清、有DNA污染、降解严重和得率低等问题,这两种方法均不适用于樟树不同组织RNA的提取。(2)樟树不同组织总RNA提取的得率不同,其中叶片的总RNA得率最高,达到782.34 mg/kg;茎的得率最低,为514.33 mg/kg。(3)以Actin作为内参基因,对樟树根、茎、叶和花中的Fad2基因片段进行半定量RT-PCR检测,结果表明,Fad2基因片段在樟树叶片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而在花中的表达量较低。
伍艳芳徐海宁宋晓琛江香梅
关键词:总RNART-PCR检测
江西安福不同类型毛竹林土壤有机碳特征
对江西安福毛竹林类型(毛竹纯林、竹阔混交林和竹杉混交林)土壤有机碳特征进行研究,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杉木纯林为对照.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以竹阔混交林最高(15.36g·kg-1),竹杉混交林次之(14.63g·kg...
余林熊彩云肖复明徐海宁曾伟熊振宇
关键词:毛竹林土壤有机碳
文献传递
江西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其模型构建被引量:12
2016年
在省级尺度上分析不同林龄杉木生物量数据,以探索江西省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动态分配格局及其准确估算方法。结果表明:江西省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变化范围为55.64~165.22 t/hm^2,其乔木层生物量占94.2%以上。杉木林及其乔木层生物量随林龄先增加后略微下降,而各林龄的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生物量均没有显著差异。幼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各组分生物量大小排序均为乔木层>凋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而在中龄林和过熟林中则为乔木层>凋落物层>草本层>灌木层。幼龄林各器官生物量大小排序为树干>叶>根>枝,而其他林龄中的排序均为树干>根>枝>叶。以胸径(D)为单变量的杉木单株生物量(W)模型(W=0.266D^(2.069))及以胸径(D)和树高(H)为变量的模型(W=0.046 9(D^2H)^(0.906 4))预测值小于测量值,且预测精度R^2均为0.84,其精度和预测能力均低于以胸径、林龄(A)、密度(N)为自变量的生物量模型(W=11.497D^(1.847)A^(0.082)N^(-0.478))。
曾伟江斌余林肖复明徐海宁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生物量模型
光皮树油工厂化精炼及理化性质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将从于都具收集到的光皮树干果压榨出毛油后,通过工厂化精炼,最终得到光皮树精炼油,并对其脂肪酸成分以及理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光皮树油最主要的3种脂肪酸为亚油酸(34.69%)、油酸(34.47%)、棕榈酸(22.37%)。对光皮树毛油与精炼油比较发现,毛油颜色深(黄77,红12,蓝8.7),高酸值(15.3mg KOH/g)和高过氧化值(76.9meq/kg),精炼后得到很大程度改善;一些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水分、β-胡萝卜素、VE、尼克酸、硫胺素)和微量元素(钾、钠、镁、磷)在毛油中均有存在,经精炼后,碳水化合物、水分、β-胡萝卜素、钾、镁、磷含量显著下降,V E含量变化不大,尼克酸、硫胺素和钾含量均低于检测下限。
章挺周文才徐海宁江香梅
关键词:脂肪酸油脂精炼营养成分微量元素
一种楠木水培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楠木水培装置,包括水培箱体,所述水培箱体内腔活动设有漂浮板,所述漂浮板上设有育苗板,所述育苗板上均匀开设有育苗孔,所述水培箱体底部固定设有过滤箱体,所述过滤箱体内腔固定安装有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通过导...
伍艳芳郑永杰刘新亮张月婷戴小英徐海宁温世钫郭捷江斌
近红外光谱法测定闽楠纤维长度及木质素质量分数被引量:1
2024年
以20年生闽楠(Phobe bournei)人工林中的闽楠为研究对象,钻取直径为12 mm的木芯带回实验室并制成粉末状。采用台式近红外光谱仪采集木芯粉末样品的光谱信息,利用硝酸-氯酸钾法、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闽楠纤维长度和木质素质量分数,使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相关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纤维长度和木质素最佳预测模型的波段分别为1000.00~2000.00、1250.00~2000.00 nm。使用不同方法对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发现建立纤维长度和木质素预测模型的最佳方法均为“趋势归一化+一阶导数处理”。最佳纤维长度预测模型的校正集相关系数(R_(C))为0.930、交互验证集相关系数(R_(V))为0.981、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 MSEC)为0.861、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_(MSEV))为0.763;木质素质量分数预测模型的校正集相关系数、交互验证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94、0.95,校正集均方根误差、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13、0.013。外部样品检验模型预测性能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间差距较小,说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能够用于闽楠纤维长度和木质素质量分数的快速预测。
涂白连伍艳芳刘新亮郑永杰张月婷徐海宁
关键词:闽楠近红外光谱技术纤维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