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鉴
-

-

- 所属机构:同济大学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理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张舒

- 作品数:17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 研究主题:动力学模型 动力学建模 时滞 移动机器人 LYAPUNOV方法
- 陆启韶

- 作品数:229被引量:787H指数:17
-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分岔 稳定性 动力学 非线性动力学 神经元
- 赵艳影

- 作品数:51被引量:153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昌航空大学飞行器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非线性 时滞反馈控制 减振 时滞反馈 时滞
- 张晓旭

- 作品数:25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 研究主题:参数辨识 时滞 非线性动力 电磁作动器 谐波平衡
- 孙秀婷

- 作品数:11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 研究主题:刚度 时滞 仿生 隔振器设计 仿生结构
- 时滞微分方程特征值的近似求解方法被引量:1
- 2010年
- 通过将时滞微分方程变换为积分方程后并进行离散,得到相应的差分方程,从理论上建立了差分方程的系统矩阵的特征值与原线性时滞微分系统的特征值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了一种求解时滞微分方程特征值的新方法。作为算例,计算了时滞的Logistic方程的前10阶特征值。误差分析表明,提出的近似方法不但简单,并且有很高的精度。
- 徐鉴刘隆
- 关键词:时滞微分方程特征值稳定性
- 流体诱发水平悬臂输液管的内共振和模态转换(Ⅱ)被引量:22
- 2006年
- 基于得到的水平悬臂输液管非线性动力学控制方程,详细研究了由流速最小临界值诱发的3∶1内共振.通过观察内共振调谐参数、主共振调谐参数和外激励幅值的变化,发现在内共振临界流速附近,流速导致系统出现模态转换、鞍结分岔、Hopf分岔、余维2分岔和倍周期分岔等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对应的管道系统的周期运动失稳出现跳跃、颤振和更加复杂的动力学行为.通过理论结果与数值模拟比较,表明了理论分析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 徐鉴杨前彪
- 关键词:输液管内共振稳定性分岔
- 下肢康复外骨骼人机耦合动力学建模与控制
- 在运动过程中,患者与外骨骼之间的交互力,决定了患者使用外骨骼的安全性、舒适度以及外骨骼的性能,因而在康复外骨骼的相关研究中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以可穿戴式的下肢康复外骨骼为研究对象,考虑了患者和外骨骼的耦合作用,给出了人机...
- 张佳俊徐鉴张舒
- 关键词:康复下肢外骨骼人机交互动力学模型柔顺控制
- 文献传递
- van der Pol型时滞系统的两参数余维一Hopf分岔及其稳定性被引量:10
- 1999年
- 研究具有三次非线性时滞项的van der Pol 型时滞系统随两参数( 时滞量和增益系数) 余维一Hopf 分岔,说明了线性化特征方程随两参数变化时的根的分布和Hopf 分岔存在性;通过构造中心流形并且使用范式方法确定出Hopf 分岔的方向以及周期解的稳定性;分析了时滞量对所论系统发生Hopf
- 徐鉴陆启韶黄玉盈
- 关键词:非线性时滞系统HOPF分岔非线性动力学
- 无腿移动机器人的仿生结构和蠕动驱动动力学及其优化
- 徐鉴
- 时滞反馈Lorenz混沌系统的复杂动力学特性被引量:5
- 2005年
- 讨论了线性时滞反馈项作用于Lorenz方程时对系统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时滞作为一个控制参量能够改变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引入时滞的系统表现出异常丰富的动力学行为,如周期运动、概周期运动以及混沌运动.研究也得到了几个新的混沌吸引子,如与陈氏吸引子类似的三卷吸引子以及虫洞吸引子等.
- 白连军蒋式勤徐鉴杨凡
- 关键词:时滞反馈混沌分岔LORENZ系统
- 刚弹耦合质量摆减震结构的动力学建模
- 本文利用Hamilton 变分原理建立了描述高层建筑质量摆减震结构的非线性刚弹耦合作用的动力学模型。此模型不同于以往建立的高层建筑质量摆减震结构的数学模型,以往的是直接将高层建筑考虑为剪切型结构,从而简化成一个多自由度结...
- 陈娟娟徐鉴
- 关键词:高层建筑数学建模减震结构数学模型
- 文献传递
- 时滞导致的双Hopf分岔、分岔解及其分类——一种新的定性和定量方法
- 针对研究时滞非线性系统在大时滞和大非线性参数动力学理论方法的不足,本文提出并且构造一种新的解析方法,研究时滞导致的非线性系统的双Hopf分岔、分岔解(包括周期、概周期解)以及分岔解的分类.通过若干例子说明方法不仅是一个定...
- 徐鉴
- 关键词:时滞微分方程HOPF分岔奇异性非线性动力学
- 文献传递
- 行人行走的倒摆模型的稳定性研究
- 镇斌徐鉴
- 全局观在培养学生思维方式中的重要作用被引量:6
- 2006年
- 针对低年级学生习惯注重局部细节的思维方式而导致分析和解决理论力学习题的实际困难,从教学内容中的静定与超静定概念出发,尝试培养学生建立全局观与局部观相结合的思维模式,并以此为线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辩能力.
- 王斌耀徐鉴
- 关键词:教学研究全局观思维方式静定超静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