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学佩
-

-

- 所属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
相关作者
- 宋为明

- 作品数:54被引量:187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耳鸣 HA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 鼓室成形术 MP
- 刘俊秀

- 作品数:77被引量:285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耳鸣 鼻腔 水杨酸钠 鼻中隔 下丘
- 马芙蓉

- 作品数:256被引量:1,209H指数:1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耳鸣 人工耳蜗植入 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颞骨
- 刘砚星

- 作品数:37被引量:122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耳鸣 水杨酸钠 听皮层 一氧化氮 下丘
- 马芙蓉

- 作品数:9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椎基底动脉 供血障碍 供血不足 椎底动脉 耳蜗血流
- 内耳缺血对一氧化氮合酶在耳蜗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1998年
- 一氧化氮(NO)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或调质及血管活性物质,在机体内广泛参与生理调节,影响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研究内耳缺血对耳蜗NOS(nitricOxidesynthese,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耳蜗缺血条件下NO作...
- 周波李学佩
- 关键词:内耳缺血一氧化氮合酶耳蜗
- 水杨酸钠对大鼠下丘多巴胺水平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听觉中枢核团下丘内多巴胺水平的变化在耳鸣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在水杨酸钠诱导建立的耳鸣动物模型基础上,利用微透析技术结合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方法,活体、动态研究水杨酸钠作用后大鼠下丘内多巴胺水平的变化。结果水杨酸钠引起大鼠下丘多巴胺水平显著性地降低。大约3小时后下丘内多巴胺水平降至最低,达到基础值的49±9%,然后缓慢的升高,大约5小时后恢复到基线水平。生理盐水对照组未引起任何明显的变化。结论大鼠下丘内多巴胺水平的显著性降低可能与水杨酸钠诱导的耳鸣产生有关,这些活体数据为多巴胺这一调节人们精神活动的重要递质参与耳鸣的发生提供直接的实验证据。
- 刘俊秀刘轶君毛兰群李学佩马芙蓉
- 关键词:水杨酸钠耳鸣下丘多巴胺微透析高效液相色谱
- 创伤性面瘫的F波检查被引量:10
- 2003年
- 李健东王燕楢李学佩李永琳许华戴中芳王伟
- 关键词:创伤性面瘫面神经麻痹面神经功能神经传导
- 神经递质在耳鸣发病机制中的调节作用
- 马芙蓉刘俊秀李学佩刘砚星李涛段清川
- 耳鸣是困扰耳科医师的一大难题,耳鸣患者日益增多,尚无根治的办法,原因是对其分子信号转导机制缺乏深入的研究。耳鸣过程中,神经元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神经元间释放交换的生物活性小分子物质相互之间维持着动态平衡。 该项目基于化学...
- 关键词:
- 关键词:耳鸣治疗生物医学内耳疾病
- 肿瘤坏死因子-α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和引起骨吸收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 TNF-α单克隆抗体对 18例中耳胆脂瘤组织和 4例正常外耳道皮肤 ,4例面部皮肤和鼓膜进行免疫组化测定。结果 :TNF-α在胆脂瘤组织上皮及上皮下结缔组织的表达较正常外耳道皮肤及鼓膜的染色强的多。结论 :TNF-α细胞因子在中耳胆脂瘤组织中有较高表达 ,这种细胞因子可能通过两条途径引起骨质吸收 :直接途径 ,TNF-α作为自分泌调节因子引起破骨性骨吸收 ;间接途径 ,作为中间信使激活炎性细胞释放一系列生物酶引起骨组织脱钙 ,骨基质和骨蛋白溶解 。
- 李正贤李学佩刘庚勋刘雅凌
- 关键词:中耳炎胆脂瘤肿瘤坏死因子
- 冷热水前庭刺激对豚鼠前庭内侧核5-羟色胺能系统的影响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研究前庭神经系统在受到冷热水刺激诱发眩晕后前庭内侧核5-羟色胺的变化规律,探讨神经递质在眩晕发生时的作用。方法利用微透析技术研究冷热水注入豚鼠耳道时对其前庭内侧核5-羟色胺的影响。结果冷热水刺激诱发了豚鼠的前庭性眼震,分别持续60秒和90秒,37℃水灌流外耳道以及冷热水刺激耳廓时均无眼震出现。外耳道灌流44℃热水和0℃冰水在10分钟时显著升高前庭内侧核5-羟色胺水平至基线水平的189%和254%,并且持续升高5分钟。37℃水灌流外耳道以及冷热水刺激耳廓时5-羟色胺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前庭内侧核5-羟色胺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冷热水刺激末梢前庭系统所诱发的眩晕发生有关。5-羟色胺可能作为一种神经调节物质发挥作用的。
- 马芙蓉刘俊秀李学佩
- 关键词:前庭神经核血清素
- 激光多普勒血流计测量家兔面神经微循环被引量:9
- 2002年
- 目的 研究面神经微循环障碍与神经嵌压及面瘫发病的关系。方法 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 (laserDopplerflowmeter,LDF)测量 32只新西兰大白兔水平段面神经及其周围结构的血流。结果在水平段面神经管同一点重复测量 ,发现LDF是一种客观、稳定的测量方法 ,水平段面神经血流存在近侧高远侧低的规律 ,水平段面神经最低LDF值 (5 7 96± 2 4 5 9) ,高于上鼓室内壁 (2 1 17± 6 2 1)、水平半规管 (2 1 16± 6 39)、鼓膜张肌腱 (10 4 0± 5 97)等周围结构 (P <0 0 5 ) ,压迫面神经会造成神经微循环障碍 ,提示LDF可能在面瘫嵌压机理的研究中发挥作用 ,水平段面神经管上测得的LDF值可能成为一种帮助医师在复杂术野中准确辨认出面神经的得力工具 ,避免医源性面瘫的发生。
- 李健东李学佩
- 关键词:面神经微循环激光多普勒流量测定面神经麻痹
- 非感染性传导性聋动物模型
- 2007年
- 目的构建非感染性传导性聋的动物模型,并观察听骨链活动与膜迷路积水的相关性。方法选用健康白色豚鼠20只,右耳为手术耳,左耳为对照耳。手术方法经上鼓室进路,通过填塞骨水泥、磷酸锌牙科水泥固定听骨链。术后1、2个月,观察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阈值的变化。留取耳蜗做冰冻切片观察。结果手术耳听泡内无炎症表现,手术耳较未手术耳复合动作电位阈值明显提高,冰冻切片显示耳蜗无炎症细胞浸润,电生理检查无膜迷路积水的电生理表现。结论成功构建非感染性传导性聋动物模型,听骨链固定短期内不能引起膜迷路积水。
- 王荣余力生李学佩
- 关键词:动物听觉丧失传导性
- 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对鼻息肉中微血管密度的调控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CD34在人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的临床意义以及糖皮质激素对鼻息肉中CD34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的调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 Plus二步法,检测了30例正常下鼻甲,60例鼻息肉组织和鼻喷布地奈德后鼻息肉中CD34蛋白的表达情况,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MVD计数,并了解微血管的分布情况。结果在鼻息肉组织中CD34阳性表达较广泛,在正常下鼻甲组织中CD34呈散在弱阳性表达。鼻息肉中MVD明显高于下鼻甲(P<0.01)。鼻喷布地奈德后2周的鼻息肉组织中CD34表达减弱,MVD减少,同鼻息肉未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D34的表达及微血管的增生与鼻息肉的生长发展有关,对其检测有助于判断病变的发展趋势,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对CD34蛋白的调控发挥其治疗作用,这可能为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机制的阐明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为选择新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姚利李学佩尹为华
- 关键词:鼻息肉激素治疗微血管密度
- 耳蜗局灶性缺血模型介入溶栓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介入溶栓对耳蜗局灶性缺血动物模型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将豚鼠分为造模组、介入溶栓组 (A组 )、静脉溶栓组 (B组 )及相应的 2组盐水对照组 (A1、B1组 )。均用光化学法诱导左侧耳蜗第二回外侧壁 1 2mm× 1 0mm范围内形成微血栓 ,3 0min后A组通过经左锁骨下动脉置于椎动脉起始部的导管向左侧椎基底动脉内推注尿激酶 (urokinase ,UK) ,总量为 7× 10 4 U/kg,用微量泵维持其推注时间为 10 0min ;B组通过左颈外静脉推注UK ,用量用法同A组。连续监测动物耳蜗血流与耳蜗电图动作电位阈值的变化 ,并观察各组动物光化学诱导后 3h的耳蜗血管纹铺片和基底膜铺片。结果 A、B组观察时间内与造模组和A1、B1组相比 ,耳蜗血流、动作电位阈值及毛细胞坏死的情况均得到改善。在给UK后 5 0min ,A组的动作电位阈移值低于B组 (P =0 0 2 5 ) ,这种差异保持了3 0min。溶栓治疗 80~ 90min ,A组的耳蜗血流出现下降的趋势 ,动作电位阈值也有增高的趋势。结论介入溶栓与静脉溶栓对于耳蜗局灶性血栓都有疗效 ;
- 钟贞李学佩吴红涛
- 关键词:介入溶栓微循环血栓溶解疗法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