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明铿
作品数: 46被引量:432H指数:13
  • 所属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所在地区:江苏省 南京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王盘兴
作品数:216被引量:1,565H指数:21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环流指数 海表温度 夏季 降水 大气环流
尹志聪
作品数:17被引量:118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海温 夏季 气候变化 污染 测试集
智协飞
作品数:187被引量:1,213H指数:25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地面气温 降水 多模式 TIGGE 北半球
王会军
作品数:184被引量:3,796H指数:35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大气环流 气候预测 降水 南极涛动
黄艳艳
作品数:17被引量:164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气候预测 寒潮 全球变暖 夏季 大气环流
“3·15”北方强沙尘暴天气成因分析被引量:27
2021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风云4A卫星资料、植被覆盖资料及NCEP FNL再分析资料等,分析2021年3月14—18日席卷我国北方的大范围强沙尘暴天气的形成机制、传输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等。结果表明:(1)前期干旱少雨、气温偏高及对应的北方大部植被覆盖度偏低,为强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很好的沙源条件。(2)此次沙尘天气是在蒙古气旋强烈发展及其后部冷高压共同作用下发生的。(3)沙尘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地面冷锋后部的大风过境造成,集中发生在华北、东北等地;第二阶段受前期没有消散的高空沙尘南压扩散及沙尘回流造成,集中发生在西北地区。(4)对水平螺旋度、混合层高度以及垂直速度等物理量的分析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起沙条件不足,沙尘天气主要受上游沙尘输送影响。我国东部沙尘主要由蒙古国南部区域起沙贡献;而西北地区沙尘主要由蒙古国及其自身产生的沙尘贡献。
段伯隆刘新伟郭润霞宋强狄潇泓段明铿
关键词:强沙尘暴稳定度
基于慢特征分析对连续系统的外强迫提取
2020年
外强迫随时间的变化对于非平稳系统的影响十分重要,如何从该系统中重构或提取外强迫信息则成为研究其中动力学特征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慢特征分析方法(Slow Feature Analysis,SFA)以连续系统(改变的Lorenz系统)为参考模型,分别讨论在周期型强迫、减弱的周期型强迫、指数衰减型强迫、伴随指数衰减的周期型强迫等条件下,SFA方法对模型中不同强迫信号的提取能力。结果显示,SFA方法能够提取作用于连续系统中的外强迫信息,其提取效果与外强迫的强度、噪声以及嵌入维数m有关:对于越弱的外强迫或者存在越强的噪声干扰,提取效果越差,提取信号中将出现虚假的高频波动;嵌入维数m的增大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外强迫信号的提取效果。试验还表明,作用在单一变量上的外强迫会将其驱动信息嵌入于系统中,因此,可以通过SFA分析方法从其他变量中提取其外强迫信号。
卢文旭段明铿王革丽
关键词:驱动力
不同气候背景下我国冬夏两季极端气温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17年
利用全国175个测站1960—1999年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分别选取1960—1989年(气候态A)、1970—1999年(气候态B)作为气候背景,采用蒙特卡洛显著性检验法检验了这两个气候态背景下我国冬夏两季季节平均气温的差异显著性。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气候百分位法分别分析了在这两个气候态背景下2000—2010年间我国冬夏两季的极端气温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夏季,冬季气候态A、B背景下季节平均气温的差异更为显著。冬夏两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极端低温事件的发生频率相对较低,而极端高温事件的发生频率相对较高。由于气候态B包含了全球变暖特征最为显著的20a,故在气候态B背景下,冬夏两季极端低(高)温事件的发生频率要高(低)于气候态A,这与全球变暖的趋势相吻合。
任晨辰段明铿智协飞
关键词:极端温度气候态
模式降水与温度预报的不一致性特征被引量:7
2018年
为探讨模式产品预报不一致性问题,利用2015年11月-2016年10月业务中常用的GQEC,GQJP及T639模式的12 h降水、2 m温度网格产品,采用跳跃指数定量计算方法,研究了产品在不同区域内跳跃指数变化与预报不一致性问题。结果表明:产品多日平均跳跃指数随预报时效延长而增大;长时效预报比短时效预报跳跃频率大、预报不一致性也大;对比两种要素可知,降水的跳跃指数比温度大,跳跃频率高,预报不一致性大;对比不同模式发现,GQEC不仅跳跃指数值小,且跳跃频率低,预报不一致性小,GQJP虽然跳跃指数值小于T639,但其跳跃频率更高,预报一致性较T639低;产品跳跃频率存在季节差异,夏季降水和温度预报跳跃频率最高而冬季最低,夏季预报不一致性最大。研究还发现:基于跳跃指数的预报不一致性特征与选取的区域大小密切相关,区域越大,跳跃指数和预报不一致性越小;区域内跳跃指数分布特征与地理位置和地形等有关。
郭达烽段明铿段明铿陈翔翔
NCEP集合预报系统在亚欧和北美区域的预报效果对比被引量:11
2012年
使用NCEP集合预报系统(EPS)输出的500hPa位势高度场预报资料和相应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针对集合平均预报和概率预报,采用多种预报效果检验评价方法,对该系统在亚欧和北美区域的预报效果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总体而言,NCEP-EPS对亚欧区域的环流集合预报效果不亚于其对北美区域的预报效果。1)ACC检验表明,亚欧区域的集合平均预报效果在除冬季外的三个季节都明显优于北美区域,可用预报的时效相差达0.6~1d,且夏季的差别最大。RMSE检验表明,亚欧区域的预报效果在四个季节里均优于北美区域。2)集合概率预报可靠性的季节差别不明显,均为预报时效较短(长)时,北美(亚欧)区域的可靠性更好。系统对亚欧区域的事件识别范围相对较小,但其预报可靠性较高,北美区域则正好相反。3)夏季亚欧区域的集合概率预报效果明显优于北美区域,秋季和冬季北美区域的预报效果较好,春季在预报时效小于5d时北美区域占优,而其后则是亚欧区域的预报分辨能力更好。
段明铿王盘兴李驰钦
关键词:NCEP
500 hPa位势高度场极端天气事件的NCEP集合概率预报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基于百分位方法,首先通过构建气候等概率区间得到了位势高度场极端天气事件区分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预报结果检验评价方案;以此为基础,对2003年夏季亚欧区域的500hPa位势高度场极端天气事件的NCEP集合概率预报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分析时段和区域内的极端事件的发生频率比气候平均状况略偏高。NCEP集合预报系统对异常偏低的极端事件的预报易偏高,但相对比较可靠;对相对异常偏高极端事件的预报频率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大而减小,时效小于3d时预报频率偏高,时效大于5d时显著偏低,预报可靠性相对差一些。2)EV(economic value,经济价值)分析表明,NCEP集合预报系统对偏高(低)极端事件的概率预报效果明显高于正常天气事件。3)预报命中率分析表明,在高概率阈值下,预报命中率较低,这与预报系统在部分个例中的不发散有关。随着概率阈值的降低,预报命中率稳步提高,说明集合成员的发散使之可以覆盖实况可能出现的区间,从而得到更好的预报效果。
段明铿王盘兴吴洪宝
关键词:极端天气事件
基于小波分析的客观预报方法在智能网格高低温预报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20年
基于2017—2018年中国气象局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产品、甘肃实时城镇预报产品和国家级地面观测站数据,利用小波分析、滑动训练、最优融合等技术,研发出甘肃省智能网格高低温客观订正产品。检验分析表明:城镇预报产品、滑动训练订正产品、最优融合产品3种订正产品对CMA预报均有订正能力,3种客观订正产品的最高气温订正能力强于最低气温订正能力;滑动训练法与最优融合法产生的高低温订正产品,在系统误差明显地区(甘南、陇南等)的预报结果要好于模式客观预报,而高低温城镇预报产品在气温局地性强或者模式客观预报能力差的区域有优势;最优融合预报方法生成的高低温产品预报能力略高于滑动训练订正产品且与现有预报员制作城镇预报产品基本持平,初步具备了替代主观预报的能力。
刘新伟段伯隆黄武斌段明铿李蓉狄潇泓魏素娟
关键词:智能网格小波分析
我国季平均气温和降水局地同时相关的时空特征被引量:22
2007年
将1955—1998年我国160站冬、夏季平均气温和总降水量序列分解为年代际和年际变化两个部分,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奇异值分解方法,分析了两种要素序列的方差构成及要素间局地相关关系的性质、季节变化和地理分布。结果表明:我国冬夏季气温、降水异常序列中,总方差年际变化大于年代际变化,但按自由度均分的方差,年代际变化较年际变化大,尤以气温为甚;单站气温、降水同时相关图上,夏季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显著区主要分布在35°N以南、105°E以东的地区;夏季局地温度、降水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干热、湿凉型异常夏季多发生在江淮和华南两区,但同一年中两区夏季异常型常相反,它由年代际和年际变化中的负相关共同构成。
周晓霞王盘兴段明铿林开平
ECMWF全风速场集合预报结果的偏差订正与预报不一致性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采用卡尔曼滤波类型自适应误差订正法和滑动自适应权重法,对2012年夏季ECMWF10m全风速场集合预报结果进行偏差订正,对订正前后的预报结果进行评估,并通过Jumpiness指数对预报结果订正前后的预报不一致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卡尔曼滤波类型自适应误差订正法能有效降低集合预报的均方根误差,且当起报时刻为00时对中低纬度地区的订正效果更显著,当起报时刻为12时对中高纬度地区的订正效果更明显;卡尔曼滤波类型自适应误差订正法能有效改善Talagrand的U型或L型分布;由均方根误差分析结果知道,ECMWF10m全风速场集合预报本身存在较大的预报不一致性,经过卡尔曼滤波类型自适应误差订正后,集合预报的预报不一致性明显降低,偏差订正可有效改善集合预报的预报不一致性,且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卡尔曼滤波误差法对预报不一致性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从预报不一致性的发生次数特征来看,单点跳跃出现的次数最多,异号三点跳跃的次数最少;经过卡尔曼滤波类型自适应误差订正后,单点跳跃、异号两点跳跃、异号三点跳跃次数都有所下降。
任晨辰段明铿
集合预报方法研究及应用进展综述被引量:49
2004年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集合预报研究及业务应用进展。涉及集合预报的4个方面:初始扰动生成、数值模式选择、预报信息提炼和预报系统及结果评价。结果可供改进我国集合预报业务的研究工作参考。
段明铿王盘兴
关键词:信息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