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兰
作品数: 27被引量:57H指数:5
  • 所属机构:无锡市儿童医院
  • 所在地区:江苏省 无锡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协和青年科研基金

相关作者

施辛
作品数:248被引量:766H指数:1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神经梅毒 梅毒 梅毒患者 皮肤斑贴试验 梅毒性
路丹丹
作品数:26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肿瘤坏死因子Α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 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 伴发 家系调查
陈玲玲
作品数:58被引量:151H指数:7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皮肤斑贴试验 梅毒 肿瘤坏死因子Α 拮抗剂治疗 疗效观察
陈小建
作品数:51被引量:91H指数:6
供职机构:苏州市立医院
研究主题:皮肤斑贴试验 梅毒 皮肤科 肿瘤坏死因子Α 抑郁情绪调查
谢立夏
作品数:111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疗效观察 误诊 银屑病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 埋植术
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治疗Stevens-Johnson综合征17例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在药物引起的Stevens?Johnson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7例药物引起的Stevens?Johnson综合征患者,在判断无结核、肝炎、其他重症感染和肿瘤后,采用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益赛普25 mg(首剂加倍)皮下注射,每3 d 1次,共6次,同时给予支持治疗和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抗炎、护肝。结果17例患者均痊愈。15例发热患者体温在益赛普初次注射24~48 h内逐渐下降,72 h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在治疗24 h内停止新发水疱,皮疹色泽由鲜艳转为暗红,72 h后明显控制,2周后基本恢复,4~5周完全恢复。黏膜部位恢复慢于皮肤损害。14例伴发肝肾损害患者转氨酶在益赛普治疗后逐渐下降,治疗后2~4周基本恢复正常;尿素氮和肌酐在治疗1~2周后开始下降。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在治疗后3周内基本下降或维持在正常范围。结论对于Stevens?Johnson综合征患者尽早、足量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有助于快速控制病情。
经晶路丹丹施辛苏玉华季江冷红吴文雅陈晶晶谢立夏丁兰徐倩倩张云杨晓雯陈小建陈玲玲
关键词:STEVENS-JOHNSON综合征药物过敏肿瘤坏死因子Α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重症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疗效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 评价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OMLDT)的疗效.方法 于2011年9月至2016年2月收集12例重症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给予rhTNFR:Fc 25 mg,皮下注射,每周2次,首剂加倍,疗程6周.以治疗中不同时间的皮疹严重程度指数(DASI)评分、DASI改善50%(DASI50)、75%(DASI75)、90%(DASI90)患者例数、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及不良反应等情况为观察指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非参Friedman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DASI评分从治疗前的56.33±7.02降至4周时的0.50±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ASI50、DASI75、DASI90例数至4周时均增加到12例,血清TNF-α浓度从治疗前的(43.74±41.62) pg/ml降至4周时的(3.03±0.47)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rhTNFR:Fc可能是控制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一个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吕玲玲闫志华施辛刘润秋凌昕季孙平张静黎平蔡永莲陈玲玲陈小建谢立夏路丹丹丁兰徐倩倩张云杨晓雯经晶英丽俞翠平陈晶晶孙晓东
关键词:三氯乙烯
地氯雷他定对皮肤斑贴试验阳性等级的影响
目的:探讨口服地氯雷他定对皮肤斑贴试验阳性等级的影响。方法:顺序选取门诊皮肤斑贴试验阳性++患者。第一次斑贴试验后14-69天予地氯雷他定口服,每天2次,每次5mg,口服1天后进行第二次斑贴试验,同时继续服药,共服5天。...
陈小建陈玲玲施辛蔡美红谢立夏冷红季江路丹丹黎平张静丁兰
关键词:皮肤斑贴试验地氯雷他定
文献传递
男性乳头乳晕处乳头状汗管囊腺瘤一例被引量:1
2016年
患者男,31岁。右乳晕乳头棕褐色斑块17余年。患者从幼年开始右乳晕周围出现棕褐色丘疹,呈半球状,表面光滑,无痛痒,渐增多增大相互融合,后累及乳头呈乳头瘤状生长。近期出现黄色液体渗出并且表面少许黄褐色痂皮,稍痒。在当地医院行冷冻治疗,效果欠佳。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史。否认家族史。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张云徐倩倩施辛杨晓雯经晶丁兰英丽
关键词:乳头状汗管囊腺瘤乳晕周围表面光滑液体渗出冷冻治疗乳头瘤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重症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在重症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5例以皮疹、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和肝、肾损害为主要表现的重症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在判断无肿瘤、结核及重症感染后,3例采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25mg皮下注射,每周2次,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2例单独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结果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3例患者体温在1周内降至正常,住院期间未发生感染、急性肝功能衰竭等,出院时皮疹消退,口腔、外阴等黏膜恢复正常,肝肾功能正常,平均住院时间36d。单独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的2例患者均治愈,临床疗效与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无明显差别,治疗后28周测得血清肿瘤坏死因子仪水平降至正常。结论在重症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治疗过程中尽早、足量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有益于陕速控制病情。
丁兰路丹丹施辛孙晓东闫志华凌昕刘润秋季孙平黎平张静陈小建陈玲玲谢立夏
关键词:三氯乙烯药疹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
迟发于青春期的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1例被引量:1
2015年
患者男,37岁。于青春期发现胸腹部淡红斑,局部多汗,20多年来皮疹缓慢增大,近1年红斑处时感疼痛。皮损处病理活检示:真皮中下层小汗腺和周围血管增生、扩张。诊断: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由于皮损面积较大,疼痛较轻,未予进一步治疗,现随访中。
经晶英丽施辛丁兰杨晓雯张云徐倩倩陈玲玲
关键词:错构瘤血管瘤小汗腺
中波紫外线对角质形成细胞NF-κB p65及其抑制因子IκB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对体外培养的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NF-κB p65及其抑制因子IκBα表达的调控效应.方法 4.5、10及50 mJ/cm2UVB照射人角质形成细胞系及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设置未经照射的对照组,在照射后4h使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细胞总蛋白中IκBα及NF-κB p65的表达水平.并对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进行50 mJ/cm2UVB照射,照射后继续培养2、4、8、12h,分别测定4个时间点IκBα及NF-κB p65的表达水平.蛋白条带密度分析使用Quantity One(R)4.6.8软件,分别计算IKKβ、IκBα、NF-κB p65以及磷酸化IKKα/β、IκBα、NF-κB p65和β肌动蛋白条带吸光度和面积的乘积,再分别计算IKKβ、IκBα和NF-κB p65与β肌动蛋白的比值,取3次实验结果.结果 4.5和10 mJ/cm2 UVB照射后4h,相对于对照组细胞,人角质形成细胞系及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总蛋白中IKKβ、IκBα、NF-κB p65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 0.05);50 mJ/cm2 UVB照射后4h,细胞系及原代角质形成细胞中IKKβ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原代角质形成细胞IκBα表达水平(0.173±0.055)较对照组细胞(0.462±0.142)显著降低(t=5.64,P< 0.05),NF-κB p65表达水平(0.076±0.030)也较对照组细胞(0.120±0.034)降低(t=5.40,P<0.05);角质形成细胞IκBα表达水平(0.160±0.046)较对照组细胞(0.398±0.136)轻度下调(t=4.37,P<0.05),NF-κB p65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50 mJ/cm2 UVB照射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后2h,IκBα表达水平(0.140±0.034)相对于对照组细胞(0.208±0.031)开始下调(t=17.55,P< 0.05),并随照射后时间延长下调效应更为显著;NF-κB p65的表达水平在2h和4h时较对照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8h时(1.162±0.345)较对照细胞(1.235±0.349)表达水平下调(t=36.67,P<0.05),12 h时(1.061±0.246)较对照细胞(1.390±0.226)仍下调(t=8.71,P<0.05),随着时间的推
丁兰陈旭徐松黄丹鞠梅陈崑李新宇顾恒施辛
关键词:角蛋白细胞
中波紫外线对体外培养HaCaT细胞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中波紫外线照射后不同时间点体外培养的HaCaT细胞MAPK信号通路受调控效应.方法 1.5、4.5、7.5、10、20、30、50 mJ/cm2中波紫外线照射HaCaT细胞后8h,对照组细胞除不进行UVB照射外,其他处理同各剂量UVB组,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ERK1/2、JNK和p38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50 mJ/cm2中波紫外线照射HaCaT细胞,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照射后2、4、8、12h4个时间点,细胞ERK1/2、JNK和p38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使用Quantity One软件计算目的条带吸光度,以相应蛋白条带的吸光度值与GAPDH蛋白内参条带吸光度值的比值表示相对蛋白含量.结果 7.5、10、20、30、50 mJ/cm2 UVB照射HaCaT细胞后8h,ERK1/2、JNK磷酸化水平明显上调(P<0.05),20、30、50 mJ/cm2 UVB照射HaCaT细胞后p38磷酸化水平上调显著(P<0.05),且都在50 mJ/cm2照射后效应最为显著(P<0.05).50 mJ/cm2 UVB照射HaCaT细胞后8h,ERK1/2磷酸化产物水平出现上调,在处理后的12h,与对照组(10.277±0.3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844±2.023,P< 0.05),而p38和JNK磷酸化产物水平在照射后2h即开始上调(P<0.05),4、8、12h,p38和JNK与对照相比,UVB照射后虽存在着显著地磷酸化水平差异(P<0.05),但随时间推移JNK磷酸化产物水平这种上调的趋势逐渐弱化(P<0.05).结论 在50 mJ/cm2中波紫外线照射后的HaCaT细胞中,ERK1/2、p38、JNK这3种MAPK信号通路产生了活化效应,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差异.
徐倩倩陈旭李莉徐松丁兰张云鞠梅李新宇施辛
关键词:紫外线角蛋白细胞信号传导
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治疗一例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药疹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0
2013年
报告单独使用肿瘤坏死因子α成功治愈别嘌醇导致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疹(DRESS)的经过。男性痛风患者,60岁,发病前20d口服别嘌醇,发热、全身皮疹伴有肝肾功能损害、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淋巴结肿大,合并糖尿病。经皮下注射益赛普25mg(首剂加倍),隔天1次,共8次,获得痊愈。首次注射后,发热即控制;1d后皮损不再扩大,2d后皮损开始脱屑,5d后表皮新生.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逐渐下降,治疗5周降至正常范围。入院后外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胆红素仍持续上升,在注射3次后开始下降,2周内逐渐恢复。转氨酶在首次注射后开始下降,2周内恢复。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在首次注射后持续上升,于第10天达高峰,之后缓慢下降,治疗5周后降至正常范围。提示,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能在疾病早期快速、安全、有效地控制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疹,但不能阻止嗜酸性粒细胞上升。
陈玲玲路丹丹施辛孙晓东谢立夏陈小建丁兰金维佳王勇飞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被引量:9
2014年
三氯乙烯为无色、透明、易流动、不燃烧、易挥发、具有芳香味的有毒液体,是工业常用溶剂,被广泛用作金属表面处理剂、电镀、上漆前的清洁剂、金属脱脂剂和脂肪、油、石蜡的萃取剂。三氯乙烯还是医用麻醉剂,对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施辛丁兰陈玲玲陈小建路丹丹
关键词: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表面处理剂麻醉作用清洁剂脱脂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