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君
-

-

- 所属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所在地区:四川省 成都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项目
相关作者
- 邓颖

- 作品数:158被引量:1,548H指数:20
- 供职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死亡率 发病率 慢性病 患病率 影响因素
- 王卓

- 作品数:61被引量:323H指数:10
- 供职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死因 死亡率 监测点 影响因素 死因监测
- 季奎

- 作品数:73被引量:636H指数:15
- 供职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死亡率 死因 监测点 患病率 死因监测
- 张宁梅

- 作品数:66被引量:470H指数:13
- 供职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死亡率 死因 糖尿病 患病率 2型糖尿病
- 高亚礼

- 作品数:51被引量:335H指数:11
- 供职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死因 死亡率 监测点 恶性肿瘤 死因监测
- 四川省第三次全国死因流调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现状,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四川省十个调查点全人群进行死因调查,使用国家统一软件分析调查数据。结果调查人群死亡第一位是循环系统疾病,粗死亡率175、62/10万^-1,标化死亡率为118.04/10万^-1。结论制订心血管疾病防治方案,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 张宁梅何君王卓季奎
- 关键词:死囚
- 2016年四川省常住居民心血管病初筛高危情况分析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初步确定2016年四川省人群心血管病高危率,了解不同类型心血管病高危检出及高危类型聚集情况,为心血管病的早诊早治和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四川省6个县区常住居民共73 388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查。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趋势χ~2检验。结果 2016年四川省常住居民心血管病初筛高危率为21. 25%,男女性分别为23. 30%和20. 04%,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血管病高危率呈上升的趋势。心血管病史型、血压高型、血脂异常型和患病风险≥20%型的高危率分别为2. 36%、14. 87%、5. 07%和5. 18%,男性分别为2. 76%、16. 06%、5. 32%和7. 65%,女性分别为2. 13%、14. 17%、4. 92%和3. 71%,男性高于女性(P <0. 05),且各种类型的心血管病高危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高危类型聚集情况为1,2和≥3的构成比依次为15. 56%,5. 15%和0. 54%。结论 2016年四川省心血管病高危初筛人群中,总的高危率及不同类型的高危率男性均高于女性,且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P<0. 05),血压高型为心血管病高危的主要类型。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人群中,不同心血管病高危类型聚集情况为以单独1种为主,其次为2种,3种和4种较少。
- 常晓宇何君邓颖王卓何予晋袁建国
- 关键词:心血管病高危人群
- 四川省居民2002-201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分析被引量:33
- 2012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四川省全人群死因监测地区2002—2010年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资料,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死因构成、死亡率变化特点、城乡、性别、年龄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心脑血管疾病是四川省居民的首要死因,在全省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当中,以脑血管病为主,占心脑血管疾病总死亡的59.46%。2002—2010年,四川省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呈波动性上升,脑血管病标化死亡率高于心脏病,但心脏病标化死亡率的上升幅度和速度均大于脑血管病。城市居民心脏病的死亡率高于农村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0.879,P〈0.01),但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低于农村居民,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6817.804,P〈0.01)。男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230,P〈0.01;χ2=1613.255,P〈0.01)。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从55~岁年龄组开始明显升高。结论四川省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死亡率的变化特点、城乡分布、性别分布存在差异,55岁以上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高危年龄段。
- 乔良邓颖季奎何君胥馨尹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 1989-2001年四川省死因监测点恶性肿瘤死亡变化趋势被引量:15
- 2007年
- 目的掌握四川省死因监测点恶性肿瘤死亡变化趋势。方法应用1989-2001年四川省死因监测资料,对恶性肿瘤死亡及其构成比进行趋势变化分析。结果1989-2001年期间,四川省死因监测地区恶性肿瘤死亡一直位居总死因的第3位,各年度构成比占总死因构成的比例在15%~25%之间,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总标化死亡率由1989年的123.4/10万上升到2001年的156.8/10万,平均增长速度1.38%,其中男性(1.68%)高于女性(0.6%),农村(2.02%)高于城市(0.5%);男性和女性、城市和农村的粗死亡率、标化率均呈上升趋势(趋势卡方检验,P<0.01);居前4位的癌种为食管癌、胃癌、肝癌、肺癌,其粗死亡率在13/10万~30/10万之间,并呈上升趋势;膀胱癌、肺癌、肝癌平均增长速度均接近在4%以上;白血病、鼻咽癌和子宫颈癌呈下降趋势。结论四川省监测地区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在男性群体和农村地区中更为显著,危害健康的主要癌种呈现多样化、复杂化趋势,主要为食管癌、胃癌、肝癌和肺癌等。
- 高亚礼吴先萍杨文邓颖何君张宁梅季奎王卓
- 关键词:恶性肿瘤死亡率
- 四川省第3次全国死因流调结果分析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死亡特征。方法按照《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指导手册》实施方案,使用统一的软件对居民病伤死亡人数、死亡率、构成比和死因顺位等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5年的平均粗死亡率为59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32/10万,其中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消化系统疾病排在前5位。结论居民死因构成中传染病死亡比例明显缩小,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绝大多数,慢病已构成人群健康与寿命的主要威胁。
- 高亚礼王卓何君张宁梅季奎邓颖
- 关键词:死亡谱
- 40岁以上人群冠心病和脑卒中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了解 1991- 1999年四川省 4 0岁及以上人群冠心病、脑卒中死亡率水平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对 74 11例随访对象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用SPSSV12软件进行数据清理及描述性分析 ,在SASV8 2软件中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冠心病、脑卒中死亡危险因素的筛选。 结果 1991- 1999年冠心病死亡 2 5人 ,脑卒中死亡 10 0人 ,冠心病累积死亡率 3 4‰ ,脑卒中累积死亡率13 5‰。冠心病按世界标准[1] 标化年死亡率男性为 13 4 / 10万 ,女性为 11 5 / 10万 ,脑卒中标化年死亡率男性为 6 1 0 / 10万 ,女性为 33 4 / 10万。冠心病死亡的危险因素有 :地区、年龄 (按 10岁分组 )、就业情况、高血压家族史和血压水平 (5级 ) ,脑卒中死亡的危险因素有年龄 (按 10岁分组 )、饮酒史、脑卒中既往史和血压水平 (5级 )。结论 四川省 4 0岁及其以上人群冠心病死亡率低于北京地区 ,脑卒中死亡率与国际相比属于较低水平。为减少冠心病、脑卒中死亡危险 ,应重点加强老年人群的血压监测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 杨晓妍潘晓平吴先萍张宁梅袁建国何君
- 关键词:冠心病脑卒中LOGISTIC回归
- 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四川省质量控制分析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评价四川省开展第3次全国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工作的质量。方法采用国家统一要求的主要质量控制指标对四川省10个调查点进行分析。结果调查过程的主要质量控制指标符合国家要求;死因不明的比例符合国家要求;4个调查点的粗死亡率符合国家要求;10个调查点的2年平均粗死亡率(5.99‰)与同期死因监测点的平均校正粗死亡率(6.23‰)相比无统计学意义(χ2=170.78,P>0.05)。结论调查工作真实反映了10个调查点的情况。调查过程和结果客观、可信、科学。
- 何君高亚礼王卓季奎张宁梅邓颖袁建国
- 关键词:死因粗死亡率
- 全国第三次死因流调四川省恶性肿瘤死亡分析被引量:18
- 2007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主要恶性肿瘤流行特征。方法按照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方案,对2004-2005年四川省10个县区以恶性肿瘤为主的死因进行回顾性抽样调查,分析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及其死亡构成。结果2004-2005年四川省10个县区居民恶性肿瘤2年平均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42.6/10万和111.3/10万,是被调查地区总死亡原因的第1位死因,占总死因的比例为23.79%;男性和女性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39.3/10万和80.4/10万,男性标化率明显高于女性(u=25,P<0.01);主要恶性肿瘤粗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高而呈现增高的趋势;居前5位的恶性肿瘤死亡依次为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其粗死亡率分别为29.7/10万、29.2/10万、26.1/10万、22.8/10万和8.7/10万。结论四川省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居民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癌种为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等。
- 张宁梅李德云高亚礼何君季奎王卓邓颖袁建国
- 关键词:恶性肿瘤回顾性调查死亡率
- 2000-2005年四川省居民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16
- 2007年
- 目的了解人群主要健康指标和死因谱的变化趋势,找出居民面临的主要卫生问题。方法用卫生部专用死亡统计软件对2000-2005年全人群死亡监测资料相关信息,包括各种死亡相关健康评价指标及就诊就医信息进行分析,其中根本死因分类以国际疾病分类作为分类标准。结果人群期望寿命呈上升趋势,城市居民期望寿命由74.93岁上升到77.57岁,上升了2.64岁;农村居民由71.29岁上升到76.17岁,上升了4.88岁。婴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由11.20‰下降到6.93‰。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死亡率由9.39/10万下降到了5.43/10万。人群根本死亡原因以慢性病和伤害为主。城市肿瘤已由第3位死亡原因上升为第1位死亡原因;农村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呈上升趋势且死亡率较高。2005年死亡人群中未就诊比例由2000年的6.22%上升到了12.42%。结论近年人群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和提高,但死因谱发生变化,慢病和伤害控制,农村卫生和就医看病难等是当前的主要卫生问题。
- 季奎高亚礼邓颖何君张宁梅李宁秀
- 关键词:死亡谱
- 巴中市12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了解巴中市12岁儿童患龋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开展儿童龋齿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1年在巴中市随机抽取1个城区,农村抽取1个县,共12所学校,对1110名12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口腔体格检查,用SPSS26.0软件对儿童患龋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巴中市1110名12岁儿童恒牙患龋率为36.04%,龋均为(0.74±1.28),充填比为0.61%(5/814),女生患龋率和龋均均高于男生,城乡差别不明显。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刷牙时长、刷牙次数、甜饮料、蛋白质食物、水果蔬菜、粗粮、零食、乳牙是否患龋是龋病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粗粮、乳牙是否患龋、刷牙时长是影响龋病发生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巴中市12岁儿童患龋率相对较高,有针对性地对影响儿童龋齿发生的因素采取防治措施,有助于减少儿童的患龋率。
- 邓翔中刘雅琪查雨欣何君王玉龙陈建王卓
- 关键词:儿童龋病患龋率流行病学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