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超
-

-

- 所属机构:华中农业大学
- 所在地区:湖北省 武汉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相关作者
- 吴江生

- 作品数:142被引量:1,236H指数:23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油菜 甘蓝型油菜 油菜生长 甘蓝型 油菜籽
- 刘克德

- 作品数:59被引量:153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甘蓝型油菜 基因 油菜 水稻 不育性
- 王芳

- 作品数:38被引量:111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
- 研究主题:拟南芥 昆虫 有机废弃物 家蝇 蛋壳
- 石淑稳

- 作品数:56被引量:489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甘蓝型油菜 油菜 小孢子培养 离体小孢子 甘蓝型
- 王小峰

- 作品数:5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甘蓝型油菜 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芥菜 不育胞质
- 从乳用犊牛和水牛中分离出伪狂犬病毒被引量:1
- 1992年
- 武汉市郊区某奶牛场病死犊牛和我校兽医院住院部一头病死成年水牛,临床症状怀疑为牛伪狂犬病。采取死亡动物的脑组织分离病毒。将病料处理后接种到猪肾传代细胞IBRS—2,出现典型细胞病变,电镜观察到典型的伪狂犬病毒粒子,经抗伪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染色确定其分离物为伪狂犬病毒。
- 金梅林陈焕春刘超罗满林吴美洲郭定宗叶长发
- 关键词:伪狂犬病病毒免疫荧光
- 硝酸根转运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在提高作物毛状根根瘤数量上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硝酸根转运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在提高作物毛状根根瘤数量上的应用,在植物体内过表达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者与SEQ ID NO:1具有同种功能的核苷酸序列,获得与野生植物相比毛状根上的...
- 王幼宁王小迪刘超李霞
- 文献传递
- DELLA蛋白的错义突变造成了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的半矮秆表型
- 矮秆基因在小麦和水稻中广泛用于提高抗倒伏性和收获指数.然而倒伏目前仍然是油菜(Brassica napus)生产中一个严重的问题.Ds-1是通过EMS诱变获得的甘蓝型油菜半矮秆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相比,它的一次分枝高度和...
- 刘超刘克德王记林黄天带王芳袁芳程小毛张燕石淑稳吴江生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矮秆基因DELLA蛋白错义突变
- 作物学综合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被引量:1
- 2014年
- 作物学综合实验是农学人才培养方案中关键的实验教学环节。针对作物学综合实验目前的教学现状,提出优化和完善实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完善成绩考核体系、改善实验教学条件等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 王芳刘超蔡明历
-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 萝卜芥蓝异源四倍体与埃塞俄比亚芥属间杂交被引量:3
- 2006年
- 萝卜芥蓝异源四倍体(Raphanobrassica,RRCC,2n=36)与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 carinata,BBCC,2n=34)正反交,结果表明:萝卜芥蓝异源四倍体×埃塞俄比亚芥可交配率为7.3%,反交为64.6%。正反交F1植株均呈双亲中间形态,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35,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主要配构型为10Ⅱ+15Ⅰ。62个F2植株和22个与埃塞俄比亚芥的回交植株的形态为中间类型、偏萝卜芥蓝异源四倍体或偏萝卜。AFLP检测到F2和BC1植株均含有大量双亲特异片段,聚类分析表明,这些植株独立于亲本种聚成一组。
- 陈洪高吴江生刘克德程雨贵刘超
- 关键词:埃塞俄比亚芥属间杂交形态学细胞学AFLP
- 异戊二烯化结构域保守半胱氨酸的突变影响拟南芥RabD2b的定位和功能
- Rab蛋白C末端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的异戊二烯化修饰对它们在细胞内的定位和功能都非常重要。本研究以拟南芥(Arabidopsis)RabD2b为对象,用PCR扩增将其C末端一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突变或者两个半胱氨酸残基缺失...
- 王芳刘超吴江生刘克德
- 关键词:亚细胞定位生物学功能
- 文献传递
- 芥菜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WJS01A的比较鉴定被引量:4
- 2022年
- 芥菜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系WJS01A是一种稳定不育系,其败育彻底,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该研究从形态、细胞特征、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WJS01A进行鉴定,以揭示其败育机制,为该不育系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不育系WJS01A的花序结构与正常芥菜型油菜差异不大,但在花蕾饱满度、花朵张开度及花瓣长度和宽度方面略低于正常的芥菜型油菜;它的雌蕊发育正常,但花药、花丝缩短,致使雄蕊高度显著低于柱头,花药白化无花粉产生。(2)将WJS01A衍生的甘蓝型油菜背景不育系WNJ01A以及Polima(Pol)、Ogura(Ogu)和Kosena(Kos)不育系分别与其恢复系或保持系测交,结果显示来源于WJS01A的不育类型与Pol、Ogu和Kos等材料的恢保关系明显不同,仅Hui01可以恢复WNJ01A的育性。(3)不育系WJS01A属于无花粉囊型不育,败育时期为花药原基到孢原细胞时期。(4)线粒体不育基因多重PCR可以明显区分WJS01A、WNJ01A与Pol、Ogu、Kos,但是目前的引物组合不能区分WJS01A与正常的芥菜型油菜。(5)线粒体基因组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表明,在所检测的8个探针/酶组合中均可以将不育系WJS01A与其他4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区分开,说明WJS01A是一种显著不同于Pol、Ogu和Kos等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WJS01A的利用可以丰富和拓宽当前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遗传基础,为缓解当前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中不育胞质单一性问题提供新的种质。
- 孙植杨谦胡文竞王芳吴江生刘超
- 关键词:芥菜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石蜡切片恢保关系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 AtRabD2b共抑制植株死亡茎段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采用树脂包埋技术,以AtRabD2b共抑制植株死亡发生茎段为实验材料,制备半薄切片和超薄切片,观察突变体茎段死亡的细胞学特征。结果表明:(1)共抑制植株茎细胞的死亡首先在表皮细胞层中发现,然后向切片圆周两侧以及内侧细胞蔓延。(2)共抑制植株茎细胞出现染色质边缘化、叶绿体内囊体片层膜数目减少、细胞器成分被液泡吞噬等异常现象。这些细胞学特征暗示共抑制植株茎段发生了细胞程序性死亡,由此推断AtRabD基因对拟南芥茎顶端细胞的生长有重要的维持作用。
- 王芳刘超刘克德
- 关键词:拟南芥细胞程序性死亡
- 凋落物添加对不同龄级杉木林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6
- 2022年
- 【目的】探讨并分析不同树种凋落物组合添加对各龄级杉木林土壤养分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为南方杉木纯林营造混交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西分宜不同龄级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树种凋落物组合添加处理,研究其在杉木不同发育阶段对土壤有机碳(SOC)、氮(N)、磷(P)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生物量氮(MBN)、生物量磷(MBP)的影响。【结果】无论添加何种凋落物都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氮,但添加不同类型凋落物的提升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混合凋落物添加组和近熟林协同效应表现最优,相较于对照组其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全磷分别提升36.8%及69.1%,同时混合凋落物添加组与幼龄林协同效应也表现较好,相较于对照组土壤全氮提升了40.4%,阔叶树种凋落物添加组与幼龄林协同效应显著提高了土壤的N︰P,表明阔叶树种凋落物的输入显著改善了林地土壤中的养分比例。混合凋落物添加组处理的幼龄林土壤显著提高了MBN及MBP(分别提升了23.4%和23.9%),在近熟林中显著提升土壤MBN(提升了12.9%),而在幼龄林中显著降低了土壤MBN/MBP,微生物磷限制的情况得到缓解。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特性与土壤养分之间关系紧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生物量氮及微生物量磷均与土壤中有效养分呈正相关,与土壤碳氮磷计量比呈负相关。【结论】在杉木人工林中可以通过引种阔叶树种方式来改善地力。在杉木纯林中引种阔叶树种或营造混交林,不仅能增加杉木林地凋落物量,还能输入阔叶树种凋落物,使林地表层凋落物分解和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进一步加快土壤碳氮磷循环。
- 沈杨阳白彦峰靳云铎刘园园赵聪颖刘超刘超厉月桥刘儒姜春前张卓文
- 关键词:杉木龄级凋落物
- 转水稻CYP81A6基因的拟南芥和烟草提高了对苯达松和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抗性
- 苯达松和磺酰脲是两类在稻田中广泛使用杀灭阔叶杂草的除草剂。水稻(Oryza sativa)CYP81A6 基因编码一个细胞色素氧化酶家族蛋白,参与水稻对这两类除草剂的抗性。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
- 刘超刘双清王芳汪亚琴刘克德
- 关键词:苯达松磺酰脲类除草剂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