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夕
作品数: 89被引量:190H指数:8
  • 所属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 所在地区:湖北省 武汉市
  • 研究方向:文学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张世敏
作品数:9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商人 明代中晚期 明代 传记 行状
杨毅
作品数:22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
研究主题:艺文志 《玉海》 图书馆 学术渊源 《困学纪闻》
邹建军
作品数:295被引量:679H指数:11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文学地理学 诗歌 地理 组诗 文学批评
毋燕燕
作品数:13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单篇 月令 现象论 《看钱奴》 讽刺喜剧
安敏
作品数:31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逸诗 《孔子诗论》 《史记》 君子 初唐
在思想史和文学史之间——读《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札记
2013年
美国学者包弼德的《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是一部能同时引起治唐宋思想史和文学史学者注意的著作。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为描述唐宋思想生活中价值观基础的转变。作者没有采取一般思想史的写法,而是集中研究'士'阶层如何在改变'文'的过程中改变价值观。文学史视野被别致地融入思想史的表达中,唐宋之际的古文运动作为一场文学—思想运动,其意义也得到重新阐发。《斯文》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及程颐的文学和思想进行了独特而深入的研究。这本书的写法对文学史研究的启发是:一,文学史与思想史的学科界限可以打破;二,思想作为文学如何进入文学史;三,如何把握思想史和文学史之间的张力。
张三夕
关键词:思想史文学史斯文
学会聆听——谈谈文学批评的伦理态度被引量:2
2012年
文学批评的力量首先不取决于批评者的文学理论水平,而取决于批评者的伦理态度。批评者缺乏基本的伦理态度,是导致当代文学批评假、大、空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人情、权力、商业等各种利益或利害考虑的批评,要么是无原则的吹捧,溢美之词泛滥;要么是有意识的打压,极尽攻击之能事。不读文本而信口开河的随意批评比比皆是。
张三夕
关键词:当代文学批评批评者文学理论有意识吹捧
《王应麟著作集成》总序被引量:1
2011年
王应麟为南宋大儒,著述宏富,影响深远,然其著作一直未得到全面深入的整理,不便学界使用,亦不利于王应麟研究的开展。清华大学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与王应麟祖籍地浙江宁波鄞州区合作成立王应麟研究基地,自2008年起,邀约多位学者共同整理王应麟著作,合为《王应麟著作集成》(以下简称《集成》),年内将由中华书局陆续出版。诚如傅璇琮先生在《集成》总序中所说:"这确也为我们现当代高等教育与地域文化建设之合作、沟通,提供值得研究之显例。"兹将傅璇琮先生为《集成》所撰总序及各书整理者所撰前言先行发表(《困学纪闻》、《玉海》因点校工作尚在进行,暂付阙如),以飨读者。
傅璇琮傅林祥张三夕杨毅徐梓罗容海赵汗青张骁飞王京州江合友郑振峰何林英
关键词:著作总序古典文献研究地域文化建设《困学纪闻》
《汉制考》、《汉艺文志考证》
2011年
《汉制考》与《汉艺文志考证》是王应麟两部重要的汉代文献研究著作,二者虽不及《玉海》、《困学纪闻》影响深远,却也在文献学、历史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开创意义。
张三夕杨毅
关键词:艺文志汉制《困学纪闻》研究著作《玉海》
论中国早期知识分子的文化精神
2002年
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是春秋末年出现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包括他的弟子们在内的一批以君子人格为皈依的学者,他们以道自任,“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乐道而忘人之势”,不仅体现了西周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的人道精神和价值理性,而且维护着春秋以来慢慢形成的知识分子的文化地位和独立人格,即使是他们的孤独情怀,也反映出他们对其所追求的文化价值理性的忠诚与执著。中国早期知识分子的文化精神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张三夕王齐洲
关键词:知识分子君子文化精神
如何正确理解“国学”概念?被引量:2
2020年
什么是"国学"?如何正确理解"国学"概念?这是当前"国学热"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国学热"引发的许多争议,来源于人们对国学概念理解的分歧。国学的原义可能如王锟《国学的原义、演变及内核》一文所指出的,"国学,见于周代,其原义是指国家所设立的教育机构和学校","一句话,在古代,国学就是国家办的高等教育机构和学府,其教育的核心是周孔为代表的儒家传统和文献,其目标是培养修己治人之才"。今天,有的人认为国学就是儒学、孔学,复兴国学就是主张尊孔读经.
张三夕
关键词:国学热高等教育机构儒家传统原义
从《四库总目》琴谱提要看馆臣的音乐观
2015年
琴谱是古琴艺术传承的重要载体。古琴在古代有过高于一般乐器的地位,被列于雅乐之中,是文人士大夫修身养性的重要形式。清代古琴艺术发生了新的变化,但古琴美学却停滞不前,并且排斥种种新变。《四库全书总目》中关于琴谱的著录具有极强的选择性,鲜明地反映出馆臣的音乐修养,同时,馆臣撰写的提要也折射出馆臣陈腐、保守的音乐观念。
张三夕张帆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古琴琴谱音乐
岁月映照大师的光辉——张舜徽先生学术品格述论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为纪念张舜徽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而作。论述的主要问题是:大师的光辉靠什么来映照?作为一位国学大师,张舜徽先生的学术品格在现代学术史上的意义何在?作者指出,大师的光辉不是"自封"的,不是靠体制性力量或权力资源自我"运作"出来的;不是弟子们"吹捧"出来的;不是靠媒体"炒作"出来的。作者认为,"岁月"是判定一个人能否成为大师的决定性力量。"岁月"的主要含义是历史意识,它包括三个层面:其一,有明确的学术理想和学术目标;其二,有长期的学术积累;其三,有期待学术著作传世的长远意识。最后讨论张先生经常讲的一句名言"吾离后人近,而离今人远"的学术史意义。
张三夕
关键词:张舜徽学术品格大师
论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方法的文献学被引量:12
2019年
文献学是指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的专门学科。现代学科意义上的“文献学”与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方法的“文献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两者的研究重点和研究目的不一样。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一定联系。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方法的“文献学”的意义在于,它是文学研究必不可少的阶段性手段或部分内容,它不能解决或替代文学作品、文学活动的意义阐释以及文学史书写问题,而是通往文学作品、文学活动的意义阐释以及文学史书写的必由之路。文献学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方法之所以是可能的,原因在于文献学是一切学问的基础,受过文献学专业训练的学者完全可能运用这种方法并结合文艺学理论素养展开独到的文学研究。文献学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方法是必须的,是说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前沿性。只有普遍性和前沿性要求才是必须性要求。这是因为文学研究在文献量的把握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局面。
张三夕刘烨
关键词:文学研究文献量
论东方文化的含义与亚洲视角的建立被引量:4
2001年
首先从地理方位、社会、经济、文化等层面论述了“东方”及“东方文化”的含义 ;接着概括地分析了东方文化中与现代化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因素“亚洲价值观”及“儒教伦理” ,最后探讨了“亚洲视角”是如何被建立起来的问题 ,并广泛评述了东西方学者有关视角转换的一些代表性论著和观点。
张三夕
关键词:东方文化价值观儒教伦理东方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