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岩
作品数: 45被引量:148H指数:8
  • 所属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所在地区:湖北省 武汉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曹学兵
作品数:183被引量:745H指数:1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异动症 左旋多巴 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 重症肌无力
孙圣刚
作品数:737被引量:2,837H指数:2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脑缺血 多巴胺能神经元 帕金森病大鼠 左旋多巴
王岚
作品数:55被引量:194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多巴胺能神经元 PC12细胞 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 Α-突触核蛋白
管强
作品数:66被引量:203H指数:6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异动症 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 帕金森病患者 左旋多巴
牛轶瑄
作品数:7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异动症 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 左旋多巴 DARPP-32
NGFI-β与左旋多巴治疗诱发帕金森病异动症形成关系的研究
2006年
目的研究纹状体区神经生长因子诱导蛋白-β(NGFI-β)的表达变化在左旋多巴诱发的异动症(LID)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分别以SCH23390(D1受体拮抗剂)、氟哌啶醇(D2受体拮抗剂)治疗LID大鼠,观察LID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其纹状体区NGFI-β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SCH23390治疗后,LID大鼠异常不自主运动明显减少,而氟哌啶醇治疗后则无明显改变。氟哌啶醇治疗后纹状体NGFI-βmRNA的表达较治疗前明显增多,而SCH23390治疗后无明显改变。结论大鼠纹状体区NGFI-β基因的表达变化与LID的形成有关,直接通路活动异常及基底节环路功能异常参与大鼠LID的发生。
牛轶瑄魏桂荣曹学兵袁光雷徐岩孙圣刚
关键词:异动症左旋多巴帕金森病
四肢抖不一定都是帕金森病
2014年
临床上有很多患者出现肢体抖动后就怀疑自己患了帕金森病。肢体抖动的专业术语为震颤。实际上,除了帕金森病,很多病都可以引起震颤。也就是说,有震颤不一定就是帕金森病。
徐岩
关键词:帕金森病四肢肢体抖动震颤
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大鼠纹状体神经元可塑性的研究
目的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evodopa-induced dyskinesia,LID)是长期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严重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认为异动症可能与左旋多巴波动性治疗引起的黑质多巴胺...
孙圣刚徐岩曹学兵
关键词: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纹状体神经元黑质神经元
文献传递
多巴胺D1和谷氨酸NMDA受体参与调控异动症大鼠纹状体△FosB蛋白的表达
2010年
目的研究多巴胺D1和D2受体以及谷氨酸NMDA受体对△FosB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由此探讨它们在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Levodopa-induced Dyskinesia,LI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单侧黑质纹状体6-羟多巴胺(6-OHDA)损毁致帕金森病(PD)大鼠给予左旋多巴治疗28d制作LID模型,将大鼠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PD组、LID组、SCH23390治疗组、MK-801治疗组、raclopride治疗组和非LID组,分别观察各组行为学改变并进行异常不自主运动(abnormal involuntary movement,AI M)评分,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方法测定各组△Fos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多巴胺D1受体阻断剂SCH23390和谷氨酸NMDA受体阻断剂MK-801明显减轻LID大鼠行为学异常,而多巴胺D2受体阻断剂raclopride对异常不自主运动无明显影响;LID大鼠损毁侧纹状体△FosB蛋白表达较PD大鼠和非LID大鼠明显增加;与LID大鼠相比,MK-801和SCH23390均使△FosB蛋白表达显著下降,而raclopride没有这种效应;各组大鼠健侧纹状体△FosB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多巴胺D1受体和谷氨酸NMDA受体均通过参与调控纹状体△FosB蛋白的表达而影响大鼠LID的发生。
骆志坚段凤菊王涛徐岩
关键词:异动症多巴胺D1受体NMDA受体
左旋多巴咀嚼片的制备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左旋多巴是一种治疗帕金森病的常用药物,对左旋多巴进行处方和制备的研究。方法在左旋多巴处方前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左旋多巴咀嚼片的处方,并通过正交实验进行处方优化。结果制备了左旋多巴咀嚼片,确定微晶纤维素、蔗糖、乳糖、甘露醇为主要辅料。结论制得的左旋多巴咀嚼片口感好,外观好,硬度符合要求。
侯冬枝文红平其能徐岩
关键词:左旋多巴咀嚼片处方
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大鼠模型黑质网状部电活动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ID)大鼠模型基底节输出核黑质网状部(SNr)电活动的改变。方法:将记录电极立体定位插入大鼠损毁侧SNr,使用脑电图仪分别记录正常组、非LID组、LID组和MK801+LID组注射左旋多巴前后SNr电活动。结果:用药前,与正常组比较其余三组SNr脑电图波频均明显降低(P<0.05)。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正常组波频无明显降低(P>0.05),非LID组和LID组波频无明显变化(P>0.05)。MK801+LID组大鼠刻板动作明显减少,SNr脑电图波频较LID组增加(P<0.05),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LID组可见到间断少量的高大波,类似于异常放电波。其余三组未见波形改变。结论:SNr神经元异常放电与LID的发生有关,干预SNr神经元异常电活动可以抑制LID的发生。
徐岩张婷曹学兵
关键词:异动症左旋多巴脑电图描记
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及防治策略被引量:3
2002年
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的作用机制目前仍未明了。本文综述了多巴胺受体的波动性刺激及突触后基因调控等机制,提出长效多巴胺制剂、多巴胺神经元保护剂、移植和神经营养因子以及干预或补偿突触后分子的改变等是阻止波动性刺激的形成、预防异动症发生的保护性策略。
徐岩
关键词:左旋多巴异动症病理生理机制
ERK1/2在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2008年
目的研究细胞外调节激酶(ERK1/2)在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LID)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帕金森病(PD)组、LID组、LID+SCH23390组和非LID组,分别观察各组行为学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纹状体区ERK1/2及其活化形式p-ERK1/2表达水平。结果多巴胺D1受体阻断剂SCH23390可以减轻LID大鼠行为学异常;LID组和非LID组ERK1/2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而LID组p-ERK1/2的表达较非LID组和PD组明显增加,SCH23390使其表达下降。结论ERKI/2是LID大鼠纹状体内直接输出通路上的重要信号分子,其活化参与了异动症的发生。
徐岩曹学兵黄若兰
关键词:左旋多巴异动症
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重启细胞周期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重启细胞周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处理神经元样分化的PC12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早期凋亡细胞和细胞周期分布情况,RT-PCR检测细胞周期调控因子表达水平。结果经lactacys-tin处理后细胞活力呈剂量依赖性下降,出现早期凋亡细胞,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细胞周期中G0/G1期细胞减少,S期和G2/M期细胞增多;CyclinA和CyclinD1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而Cy-clinB1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蛋白酶体功能障碍通过上调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过度表达而重新启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细胞周期,并诱发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凋亡,产生神经元变性损伤。
张振涛曹学兵孙圣刚王岚徐丽徐岩
关键词:蛋白酶体细胞周期PC12细胞帕金森病
异动症大鼠直接通路中DARPP-32蛋白变化的机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ID)大鼠模型行为学特点及DARPP-32蛋白的磷酸化状态的变化,探讨LID的发生机制。方法:复制成功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大鼠应用左旋多巴治疗28d诱发LID大鼠模型,进行异常不自主运动(abnormalinvoluntarymovement,AIM)评分,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及免疫印迹技术检测LID大鼠纹状体内总DARPP-32的mRNA与蛋白表达及其Thr-34位点磷酸化水平。结果:LID大鼠模型复制成功后出现了与人类LID相似的对侧前肢、躯干和口面部AIM,并随左旋多巴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加重。LID大鼠Thr-34位点磷酸化的DARPP-32水平较对照组及左旋多巴治疗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长期间断性给PD大鼠左旋多巴能复制出LID大鼠模型,DARPP-32的Thr-34位点的磷酸化水平的改变是LID时多巴胺D1受体介导的直接通路异常活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梁直厚管强曹学兵徐岩王岚孙圣刚
关键词:左旋多巴异动症帕金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