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滕翠钦
-

-

- 所属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 所在地区:福建省 福州市
- 研究方向:文学
-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
相关作者
- 陈舒劼

- 作品数:119被引量:99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科幻小说 知识分子 中国科幻小说 闽台 文化认同
- 南帆

- 作品数:282被引量:1,480H指数:20
- 供职机构:福建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文学 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 批评家 文化研究
- 刘小新

- 作品数:176被引量:344H指数:9
- 供职机构:福建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左翼 文化研究 文学 文化 重写文学史
- 文学语言与现实机制——当代文论中“现实主义”的本质主义形象
- 2011年
- 语言和现实的关系是审视现实主义本质化和关系主义表达的有趣视角。"二十七年文学"指出现实高于语言,语言能够真实地反映现实,但在文学本质主义的批判中,人们往往忽视了"文学反映现实"的正面形象。20世纪80年代以来,纯文学和"无边的现实主义"对"二十七年文学"进行了反思,但在形式革新之余仍然坚持语言可以反映现实。可以肯定,这一时期的形式主义同样面临本质主义的危险,这表明现实和语言的等级关系并非文学本质主义的原因。话语理论时代的叙事观念改变了语言和现实的关系,这赋予"现实主义"关系主义的面目,而在特定的前提下,"现实主义幻象"的本质主义嫌疑仍旧存在。
- 滕翠钦
- 关键词:语言现实主义
- “身体”的理论旅行——从“文化研究”到“理论之后”
- 2013年
- 在《理论之后》一书中,伊格尔顿力求通过反思文化研究的分析模式强调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意义。如今,"理论之后"渐成指向理论社会实践的代名词。身体在文化研究和"理论之后"两种语境中的功能不同:文化研究探寻身体背后的社会意味,"理论之后"则更看重身体的生理性;文化研究中的"身体"指向了权力分类和冲突,而"理论之后"的身体则强调了社会"团结"。立足于上述两种身体,反观"理论之后"有关理论实效性的种种设想,主要表现为理论的有用性和理论隐喻性、理论的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文化研究"和"理论之后"都关乎意识形态策略,其理论背后有着具体的意图。
- 滕翠钦
- 关键词:伊格尔顿文化研究《理论之后》
- 以清醒的姿态审视现代世界——解读《在一个地铁车站》的内涵与形式被引量:1
- 2014年
- 《在一个地铁车站》记录了庞德对巴黎协和广场地铁站的印象,原诗英文如下:
- 滕翠钦
- 关键词:地铁车站清醒
- “话语”的有效和失效——福柯“作者”观的理论缝隙
- 2016年
- 福柯在《什么是作者?》一文中借由"功能化作者"以确认话语的力量,文中强调无处不在的话语秩序,但同时闪现着话语失效的诸种迹象。福柯并未阐述"天才"作者观念运行的社会缘由,也没提及读者在作者权威失落之后的话语角色,甚至有意无意地漏掉了对自己"作者之死"说法的权力分析。这三个问题的话语失效,一则承担着福柯"功能化作者"话语倾向的前提,二则悖谬式地充当话语机制的结果。当然,话语的有效和无效的逻辑龃龉并不影响话语理论的魅力。
- 滕翠钦
- “底层经验”的表述与被表述:论争背后的话语策略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表述与被表述"论述角度的提出是现代文论语言学转向的必然结果,任何表达都是关于话语权力的建构,不存在客观表述,表面上,"取消知识分子的表述"是为了维护"客观真实"的权威,但是,它却恰恰从反面有力印证了语言学理论转向对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带来的巨大影响,只有在这个所谓的"客观真实"被深深怀疑的时代,人们才会有意识地挽留真实本身。
- 滕翠钦
- 关键词:话语反智主义
- 初唐诗歌的范式、大众化和唐诗的繁荣
- 2004年
- 本文通过反思初唐诗歌的范式、大众化和唐诗繁荣之间的关系,梳理一个传统理论的盲点,那就是形式主义对唐朝诗歌繁荣有利的潜在作用。
- 滕翠钦
- 关键词:范式大众化形式主义类书
- 文学与政治:当代文论中“本质主义”话语的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文学服务于政治需求,这是断定"二十七年"文学本质主义主要缘由。出于对政治的片面化认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学极力和政治撇清关系,试图寻找文学自律,但这并没有使文学完全摆脱本质主义的影子。当下话语理论和文化研究中的微观政治淡化了本质主义色彩,文学和政治在关系主义维度上开始重新对话,它们也隐含着滑向"绝对相对主义"的危险。因此,文学的政治诉求并不绝对导致本质主义,如果梳理各个时期的政治以及文学的具体观念,文学、政治和本质主义的关系就显得相当复杂。
- 滕翠钦
- 关键词:文学政治纯文学文化研究本质主义
- 现代性文化逻辑与80后怀旧的意义生产
- 2012年
- 80后煽动的文化气焰超乎想象,俨然成为架构当下文化门面不可或缺的装饰物。和当下文化狂欢的氛围不同,80后的词源承担着严肃的国家命题,“80后一词来源于国际社会学家们讨论社会发展一代名词。是指国家依法执行计划生育后所出生的一代人(计划生育发展的新阶段1979年至今)的代名词。以此讨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用法制限制人类生育后所面临的问题及1980年以后所出生的独生子人群所面临的生活、成长、文化发展问题。
- 滕翠钦
- 关键词:文化逻辑80后怀旧社会学家
- “日常生活”与南帆的文化研究理念被引量:1
- 2013年
- 南帆新书《无名的能量》序言篇《文学性、文化先锋与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条注解:'前一个时期,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曾经得到广泛的讨论。必须指出的是,我并非在这个理论脉络之中考察日常生活问题。'这条可能不为人注意的注解所包含的理论信息却不可小觑,南帆强调日常生活理论线索的多样性并在这些选项中做出选择。'日常生活审美化'致力于强调消费对生活细节的种种媚惑以及由此延伸出的意义满足和文化资本再造,尽管中西社会的现实差异无法忽视,但'日常生活审美化'东渡中土之后。
- 滕翠钦
- 关键词:审美化理论信息
- 关系主义视野中的“文化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罗蒂、布尔迪厄等人是关系主义理论源流,但他们对于文化研究的态度与关系主义的并不相同,另外罗蒂、伊格尔顿和布尔迪厄之间对文化研究的评价相当复杂,他们之间的理论路数也有冲突,但这并不能说明关系主义学理混乱,这是关系主义理论本土化的必要表现。关系主义的"文化研究"是在文学研究本质化的基础上展开讨论的,这是中国特有的理论语境,也正是这样,罗蒂、布尔迪厄和伊格尔顿等人才得以统一在关系主义的大旗下。
- 滕翠钦
- 关键词:文化研究关系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