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毅民
-

-

- 所属机构: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王晓红

- 作品数:62被引量:291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 研究主题:标准物质 地质分析 富钴结壳 中国地质 化学组成
- 高玉淑

- 作品数:30被引量:186H指数:14
- 供职机构: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 研究主题:标准物质 中国地质 地质分析 标准物质研制 铂族元素
- 邓赛文

- 作品数:80被引量:284H指数:10
- 供职机构: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 研究主题:X射线荧光光谱 XRF X射线荧光光谱仪 熔融制样 X射线荧光
- 王祎亚

- 作品数:32被引量:202H指数:11
- 供职机构: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 研究主题:X射线荧光光谱 XRF X射线荧光 熔融制样 地质样品
- 李松

- 作品数:72被引量:413H指数:13
- 供职机构: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 研究主题:X射线荧光光谱 XRF 熔融制样 地下水 测量方法
- 中国微束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应用评介被引量:11
- 2020年
- 简述了X射线荧光(XRF)分析与微束X射线荧光(MXRF)分析的技术特点、仪器构成、应用领域和工作范围。从准直的微束X射线荧光、整体X射线荧光与微束X射线荧光组合、波谱/能谱多功能组合和毛细管X光会聚透镜微束X射线荧光仪器四类仪器评介了中国微束X射线荧光仪器和分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从分析功能定位和技术发展两方面,展望了微束X射线荧光技术的发展。提出将XRF分析中传统的微束原位(微区)XRF(MXRF)分析进一步区分为"微-纳区分析(μ/n-XRF)"和"微-毫区分析(μ/m-XRF)",如此区分该项技术及适用范围定位,对两者原位分析技术的发展都是有益的,特别也明确定位说明了整体/微区组合仪器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发展与应用。作者强调:原位(微区)分析并非仅为单纯的分析工作,更重要的在于对被测样品特性的研究与结果解读!分析人员和专业科学家的密切合作,才能充分发挥原位微区分析技术的效能,充分解读展现分析结果的科学意义。
- 王祎亚王毅民邓赛文高新华梁国立张中
- 关键词:X射线荧光多功能仪器
- SR-XRMP研究海山富钴结壳微构造的元素分布特征被引量:9
- 2005年
- 海山富钴结壳具有与大洋锰结核相似的叠层石微构造,蕴含着与古海洋环境相关的丰富信息。本文用同步辐射X射线微探针研究了采自西太平洋海山区两个富钴结壳样品剖面的多种微结构及其主要成矿元素的微区分布特征,揭示了结壳在漫长的生长过程中Mn、Fe、Co、Ni、Cu、P和Ca的相关关系的变化及古海洋学意义,这些变化特征可作为重要古海洋事件——磷酸盐化的判别依据。
- 王晓红詹秀春黄宇营何伟刘淑琴樊兴涛唐力军王毅民
- 关键词:海山富钴结壳显微构造古海洋事件
- X荧光测定岩石中痕量元素的基体校正方法被引量:3
- 1984年
- 地质样品痕量元素分析中的基体校正,前人作过大量工作[1-15]。但是对于主元素(主要指铁)吸收限长波侧的基体校正还未很好解决。本文利用相对吸收的概念,计算了主元素吸收限对样品总吸收的影响。
- 王毅民梁国立
- 关键词:痕量元素分析主元素X荧光地质样品
- 扫描核探针技术及其地学应用进展被引量:5
- 2003年
- 扫描核探针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微区原位无损痕量分析手段 ,广泛应用于地学与环境、生物与医学、微电子、材料与冶金科学以及艺术与考古学等研究领域。文中简介该技术在仪器装置、分析技术到地学应用方面的新进展 ,并将之与其他微区分析技术的性能特点进行了对比 ,最后讨论了该技术的未来发展和更广泛的地学应用问题。
- 王晓红王毅民
- 关键词:地学考古学仪器装置
- 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在铬铁矿石分析中的应用文献评介被引量:8
- 2019年
- 当今X射线荧光光谱(XRF)已成为铬铁矿石分析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作者收集了1998-2018年间我国X射线荧光技术分析铬铁矿石的期刊文献共计18篇,其中13篇采用熔融制样方法,5篇采用粉末压片制样方法。文章介绍了我国铬铁矿分析概况,用列表方式对18篇期刊文献简介了方法要点,对其中较典型、有代表性的文献按制样方法进行了重点评介,最后讨论了XRF分析地质材料时的制样方法选取、样品粒度和矿物效应的影响、铬铁矿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全篇共引文60篇。
- 李松邓赛文王毅民王祎亚刘阳陶迪
- 关键词:熔融制样粉末压片
- 扫描核探针的地学应用
- <正>该课题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地质行业基金联合资助项目,旨在促进将最新的微区痕量无损分析技术引入微观地学研究,使之进入更深的研究层次(微米级区域中的ppm级组分及元素微区分布特征研究)。该项研究先后利用上海原子核所、澳...
- 王毅民朱节清
- 文献传递
- 地质标准物质的最小取样量问题被引量:26
- 2009年
- 地质标准物质已是当今地质分析数据质量保证与监控系统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正确使用标准物质的重要条件是遵循标准物质最小取样量的规定。然而当今高灵敏度、小取样量的现代主流分析技术正向着当前普遍使用的地质标准物质100mg最小取样量的要求提出挑战。从历史演变和当前需求的角度讨论了地质分析取样量问题、地质标准物质最小取样量及其应用意义,并提出了当前解决这一矛盾的技术措施与步骤。同时也提醒分析方法研究者、质量管理者和标准物质研制者关注取样量的问题,以使更新换代快的技术方法和相对滞后的监管方法(包括标准物质)得到协调发展。
- 王毅民王晓红何红蓼高玉淑樊兴涛温宏利
- 关键词:地质分析标准物质均匀性
- X射线荧光在地质材料卤族元素分析中的应用评介被引量:5
- 2022年
- 卤族元素氟、氯、溴、碘广泛分布在地圈、水圈和生物圈,它们是矿产资源,也是许多地学研究的信息载体,更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卤族元素分析是地质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在当今的卤族元素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收集我国1988年—2020年间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地质材料氟、氯、溴、碘的文献126篇,在简述卤族元素的天然存在、分析技术、X射线谱学特点及现代X射线荧光光谱仪器条件的基础上,分类评介了X射线荧光光谱在氟、氯、溴、碘分析中的应用。样品类型包括:作为主组分的卤化物矿石矿物,作为次量和痕量组分的岩石、矿石、海洋样品、煤及石油、天然卤水、生物样品和以土壤、沉积物为主的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对作为主元素存在的矿石矿物中的F和Cl,测定精度(RSD)可达到<0.5%的水平;对于以痕量元素存在的F,Cl,Br和I,多数文献的检出限水平(粉末压片制样)分别为:<50,<20,<1.0和<10μg·g^(-1)。至今已经有两篇文献报道了经一次压片制样依次测定了样品中的F,Cl,Br和I四元素,这无论是对地质分析,还是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都是一明显进展。文章最后指出,X射线荧光光谱已经成为地质材料卤族元素分析的重要方法,而由于其制样简单、快速、经济、无污染和多元素同时测定的独特优势在未来的卤族元素分析中将发挥更大作用;同时也提醒关注Cl在测定中的不稳定问题和卤族元素分析在XRF分析中的典型意义。引文134篇。
- 李小莉高新华王毅民邓赛文王祎亚李松
- 关键词:X射线荧光卤族元素
- 富钴结壳铂族元素超细标准物质的研制被引量:18
- 2009年
- 2个富钴结壳铂族元素(PGEs)标准物质MCPt-1和MCPt-2的原样分别由中国和俄罗斯取自中太平洋海山和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区。样品经风干、选配,先经球磨制备成74μm(200目)粉体样品,再用气流磨将其进一步加工成具有超细粒度的均匀样品。采用激光粒度仪检测样品的粒度分布,其平均粒度分别为1.8和1.5μm(约2 000目)。采用高精度的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和电子探针方法分别检验了6个主、次元素在mg和μg取样量水平上的均匀性,用LA-ICP-MS检验了包括Pt在内的40多个痕量元素在μg量水平上的均匀性。样品采用锍镍火试金和Carius管预富集和酸溶消解,除Rh外均采用同位素稀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ID-ICP-MS),确定了MCPt-1和MCPt-2中6个铂族元素的标准值;采用XRF和ICP-AES、ICP-MS方法相结合给出了62个主、次和痕量元素的信息值。最小取样量分别为1 g(测定PGEs)和2mg(测定其他元素)。
- 王毅民顾铁新高玉淑王晓红樊兴涛ANDREEV S I韩贻兵
- 关键词:富钴结壳标准物质铂族元素
- 关注地质分析文献,了解分析技术发展——地质分析技术方法类评述论文评介被引量:8
- 2010年
- 评介了近20年来发表的地质分析技术方法类评述性论文。内容包括地质分析技术与方法的综述、样品前处理技术(样品分解和分离富集)、测定技术与方法。其中测定技术包括无机元素分析(元素整体分析、微区分析和同位素地质学、地质年代学分析)、有机(化合物)分析和环境放射性测量。最后对地质分析技术的进展作了评价。
- 徐书荣王毅民潘静陈幼平石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