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刚
作品数: 38被引量:283H指数:12
  • 所属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

相关作者

严子锵
作品数:41被引量:348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白纹伊蚊 登革热 杀虫剂 登革病毒 抗药性
江毅民
作品数:46被引量:327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白纹伊蚊 杀虫剂 抗药性 登革热 常用杀虫剂
李成玲
作品数:78被引量:445H指数:13
供职机构:河北省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白纹伊蚊 抗药性 杀虫剂 儿童 疗效观察
王鸣
作品数:278被引量:1,909H指数:22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流行病学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禽流感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霍乱弧菌
李铁钢
作品数:134被引量:783H指数:16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流感 甲型H1N1流感 流行病学 疾病暴发流行 禽流感
白纹伊蚊对3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被引量:26
2014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对3种常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在广州市3个区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繁殖1-2代后,采用WHO成蚊滤纸接触法,观察蚊虫死亡率,测定其对3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荔湾区白纹伊蚊成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产生了抗性;天河区和从化区成蚊对氯菊酯敏感,而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则具初步抗性。结论对于此次试验中的3个区来说,在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这3种杀虫剂中,氯菊酯的药效较好,天河区和从化区成蚊对此较为敏感,可作为目前首选使用的杀虫剂;从化区成蚊整体上来说对这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较高;天河区成蚊对于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抗药性强于从化区,荔湾区成蚊对于3种杀虫剂抗性最强。
徐建敏梁雪莹严子锵胡志刚江毅民李成玲
关键词:白纹伊蚊抗药性杀虫剂
广州市蟑螂的种群分布与构成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区蟑螂的种群分布及构成变化,为合理灭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粘捕法进行监测,晚放晨收,每月监测1次;对捕获的蟑螂进行计数和分类鉴定;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2年的监测数据表明广州市城区有蟑螂2科2属5种,其中,主要是德国小蠊、美洲大蠊、澳洲大蠊,占98.48%~100%;德国小蠊在各种环境类型下,渐渐替代美洲大蠊,成为优势种群;在餐饮以及居民环境类型下,优势种群由美洲大蠊过渡到德国小蠊。结论自2006年起,广州市城区蟑螂优势种群已由美洲大蠊转为德国小蠊,且在各种环境类型下均占绝对优势,提示蟑螂防治重点及方法应随优势种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徐建敏胡志刚梁雪莹李成玲江毅民严子锵
关键词:蟑螂种群分布
广州地区农村登革热旧疫点白纹伊蚊密度消长特点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索广州农村登革热旧疫点白纹伊蚊密度特点及消长规律。方法在农村设立监测点对自然环境中白纹伊蚊幼虫及成蚊密度进行长期连续监测。结果农村中白纹伊蚊幼虫孳生地以室外环境为主,全年皆可在积水容器中检出幼虫,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密度消长与季节密切相关。结论以室外孳生地为主的农村地区白纹伊蚊种群易受气候因素影响,幼虫密度高峰与成蚊密度高峰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其规律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江毅民严子锵胡志刚李成玲
关键词:登革热白纹伊蚊密度消长
球腹蒲螨引致幼儿园内皮炎暴发的调查与控制
2010年
目的调查一起幼儿园内群体性皮炎的情况及其原因,并指导开展防治。方法在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调查,采集样本进行镜检,分析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结果全园累计有102人发生皮疹,罹患率为47%(102/217)。皮疹主要以脖子和躯干为多,一般持续3~4 d即消褪自愈,但回园后又多有复发,临床诊断皮疹为螨类引起的丘疹性荨麻疹。调查发现课室的木凳被加州粉蠹严重蛀蚀,蛀蚀率达51.8%(99/191);随机抽查62张被蛀蚀木凳,平均有160个虫蛀孔;各个班的病例构成比与被虫蛀木凳的构成比相关(r=0.943,P<0.05)。在加州粉蠹的尸体上和被其蛀蚀掉出的木凳粉屑中均检出球腹蒲螨。结论这是一起由寄生于蛀蚀木制品的加州粉蠹体上的球腹蒲螨引致的皮炎暴发事件,在一些大量使用木制品的场所(如托幼机构、学校等)应引起重视。采取清除被蠹虫蛀蚀的木制品;适当使用氯菊酯杀灭游离螨虫;对环境进行清洁处理、被褥和用品置太阳暴晒等防治措施,可取得满意的防治效果。
胡志刚严子锵周勇叶浩风
关键词:皮炎
标准间指数在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4
2006年
目的适应于白纹伊蚊幼虫可以室内外孳生的习性,以标准间指数表示非居民住户环境的白纹伊蚊幼虫空间分布的种群密度,补充布雷图指数(或百户指数)仅能代表居民区伊蚊密度的不足。方法现场检查居民和非居民区场所,以检查一定范围(居民住户或一定单位面积)内的孳生白纹伊蚊幼虫容器数,以布雷图指数和标准间指数分别作为衡量居民区和非居民区的白纹伊蚊幼虫密度,对广州市2003年、2004年和2005年上半年的白纹伊蚊的布雷图指数和标准间指数进行分析。结果标准间指数表示的密度消长曲线趋势接近于布雷图指数的曲线,布雷图指数与标准间指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标准间指数与布雷图指数两者均数的比值分别为2.24,2.26和2.05。结论标准间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白纹伊蚊密度消长情况,与布雷图指数相适应,用于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动态的监测是可行的。
严子锵胡志刚江毅民伍浩荣潘志民
关键词:白纹伊蚊种群动态密度监测
一起由球腹蒲螨引起丘疹性荨麻疹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2011年
目的对一起由球腹蒲螨(Pyemote sventricosus)引起丘疹性荨麻疹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病例及幼儿园环境进行调查,并经实验室镜检,找出本次疫情的致病因素。结果该疫情持续34d,共发生丘疹性荨麻疹病例100例,罹患率43.67%。通过对木椅的虫蛀部分镜检,发现是寄生其上的球腹蒲螨引起本次疫情的发生。结论本次疫情感染来源是寄生在蛀蚀幼儿坐椅中的加州粉蠹上的球腹蒲螨引起。提示使用木制家具的幼儿园应定期更换、清除所有被蠹虫蛀蚀的木制家具,以防类似事件的再发生。
叶浩风叶双岚周勇胡志刚严子锵王玉林
关键词:丘疹性荨麻疹
广州地区白纹伊蚊体内登革病毒的检测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携带登革病毒的情况,为登革热预防控制提供预测预警信息。方法从广州11个行政区及其登革热旧疫点捕获白纹伊蚊成蚊和幼虫(经实验室培育羽化成成蚊),提取登革病毒RNA,Onestep SYBR GreenI实时RT-PCR进行检测。结果2005-2007年从广州地区采集的493批白纹伊蚊(6255只)中,共检测出两份阳性结果,分别来自登革热疫点和旧疫点,经测序证实为登革I型,其余为阴性。最低感染率为0.32。结论本文白纹伊蚊携带登革病毒比率较低,可能与登革病毒在蚊体内传代的递减效应、采样时间滞后以及广州登革热非连续性爆发有关。
李成玲江毅民胡志刚伍浩荣郑小英严子锵
关键词:白纹伊蚊登革病毒
一起由寄生于蠹虫的球腹蒲螨引发的幼儿园皮炎暴发调查
2010年
2009年4月9日至5月19日,广州市白云区某幼儿园多名儿童陆续发生皮疹;经过联合调查确认为是一起由球腹蒲螨(Pyemotes ventricosus)引起的皮炎暴发。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王玉林胡志刚叶双岚李铁钢刘小宁柳洋王鸣
关键词:皮炎
地震灾后居住帐篷居民性生活状况与焦虑关系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灾后居住帐篷居民的性生活状况以及与焦虑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调查安置点帐篷生活居民性生活情况;性生活情况调查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法;焦虑状况调查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50分判为焦虑;使用Excel录入资料、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84名受访者中,有107名(37.67%)回答近1周有性生活,有性生活者焦虑发生率为14.96%(16/107);117名无性生活者焦虑的发生率为26.56%(47/177),χ^2=5.20,P=0.02,OR=0.49,95%CI=0.26~0.91。性生活状况与焦虑程度趋势χ^2检验,χ^2=7.84,P=0.049。分别按年龄、性别进行分层分析性生活与焦虑状况关系,女性中有、无性生活2组焦虑发生情况χ^2检验,χ^2=6.15,P=0.01;40~49岁居民有、无性生活2组焦虑发生情况χ^2检验,χ^2=4.53,P=0.03。结论地震发生后,居住帐篷居民仍有性生活发生;居住在安置点的灾民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状态;适当的性生活可以缓解灾后焦虑心理;重点关注灾后女性以及40-49岁年龄段人群的性生活状况。
李铁钢王鸣袁俊王德东胡志刚刘建平张敏梁永坚吴大维
关键词:地震灾后性生活焦虑
唐家山堰塞湖泄洪区居民井水消毒状况调查
2008年
王德东王鸣胡志刚刘建平李铁钢袁俊黄汝明张敏梁永坚吴大维
关键词:泄洪消毒情况大地震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