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贤平
-

-

- 所属机构:萍乡市人民医院
- 所在地区:江西省 萍乡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相关作者
- 杨晓苏

- 作品数:372被引量:1,214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研究主题:偏头痛 脊髓性肌萎缩症 癫痫 高校 发病机制
- 杨期东

- 作品数:575被引量:3,377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研究主题:脑出血 脑卒中 脑梗死 脑缺血 多态性
- 易飞

- 作品数:57被引量:138H指数:7
- 供职机构:萍乡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脑梗死 米诺环素 脑卒中 疗效分析 脑缺血再灌注
- 闫红静

- 作品数:89被引量:716H指数:17
- 供职机构: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艾滋病 男男性行为人群 男男性行为者 HIV MSM
- 张长应

- 作品数:7被引量:50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研究主题:偏头痛 偏头痛患者 三叉神经节 氟桂利嗪 脑干
- SF-36中文版对偏头痛患者生存质量的调查被引量:3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生存质量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健康状况量表SF-36中文版对122例偏头痛患者和112例健康对照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生存质量评分,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偏头痛组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偏头痛组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维度的评分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偏头痛患者生理综合评分的影响因素有头痛频率、头痛程度、学历,心理综合评分的影响因素有头痛程度、头痛频率、病程、学历。结论:偏头痛患者生存质量偏低,通过控制其影响因素如头痛频率、程度等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许贤平杨晓苏杨期东张长应
- 关键词:偏头痛SF-36
- 偏头痛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调查
- <正>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24例偏头痛患者和110例健康对照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偏头痛组焦虑评分平均为(37.04±7...
- 许贤平易飞
- 文献传递
- 尤瑞克林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尤瑞克林是从人尿液中提取的糖蛋白,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试验证实尤瑞克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均有显著改善作用,但其单用疗效仍有限,本研究拟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许贤平黄春易飞
- 关键词:低分子右旋糖酐随机对照研究急性脑梗死尤瑞克林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
-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LRP-1、caspase-1的表达研究
- 目的研究NLRP-1,caspase-1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炎症之间的关系,以探讨NLRP-1及caspase-1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 杨晓苏闫红静许贤平
- 文献传递
-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LRP-1及相关因子的表达
- 闫红静许贤平杨晓苏
- LMO4//pCREB//pStat3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中的表达及依达拉奉的干预研究
- 背景及目的: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临床特点,缺血性卒中为其主要类型,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脑缺血神经元死亡的分子机制特别复杂,目前已发现三条主要的细胞通路与其有关,分别为谷氨酸受体的过度激活、氧化应激及...
- 许贤平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PCREB神经元存活依达拉奉
- 文献传递
- 偏头痛与离子通道被引量:1
- 2005年
- 许贤平杨晓苏
- 关键词:偏头痛离子通道遗传异质性肌张力障碍
- 丙戊酸镁防治偏头痛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评价丙戊酸镁防治偏头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苯噻啶为对照,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阳性药平行对照研究方法。102名符合研究方案的患者完成试验,其中丙戊酸镁组52例,苯噻啶组50例。试验药的剂量为0.4~1.2g·d-1;对照药的剂量为1.0~3.0mg·d-1,观察时间为12周。结果:治疗12周后,试验组药与对照药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2.31%和98%,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率相当,分别为26.92%和18.00%。结论:丙戊酸镁防治偏头痛安全有效。
- 杨晓苏杨期东谭利民袁荣峰许贤平张丽芳
- 关键词:丙戊酸镁苯噻啶偏头痛
- 5-羟色胺2C受体和1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偏头痛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0
- 2006年
- 杨晓苏许贤平崔玉真谷峰
- 关键词:受体基因多态性偏头痛5-HT2C受体5-HT1A受体病例对照分析发病关系
- 急性大脑半球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半球梗死并发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频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对98例急性大脑半球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变化进行动态评估,并分析发病后24h的MRI特征。用两样本t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的基线资料,以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神经功能进展的最终危险因素。结果98例急性大脑半球梗死患者中60(61.2%)例并发早期神经功能恶化,38(38.8%)例症状稳定;2组间18个单因素比较,年龄、既往糖尿病史、既往TIA或脑卒中史、体温、房颤、起病至入院时间、基线SSS评分、血胆固醇和CT上的早期低密度灶9项有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最终危险因素为基线SSS评分(OR:9.15;95%CI:2.47~15.19)、起病至入院时间(OR:6.82;95%CI:1.52~11.70)、入院时高体温(OR:5.86;95%CI:1.71~9.52)、CT上的早期低密度灶(OR:3.64;95%CI:1.25~6.61)和房颤(OR:1.79;95%CI:1.03~3.07);2组间MRI资料比较,脑组织肿胀、梗死容积均有差异(P〈0.001),且DWI梗死容积与基线SSS评分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大脑半球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高,主要的危险因素为基线SSS评分、起病至入院时间、入院时高体温、CT上的早期低密度灶和房颤。MRI检查有助于评估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及进展。
- 许贤平杨晓苏杨期东
- 关键词:早期神经功能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