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东学
作品数: 41被引量:105H指数:6
  • 所属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相关作者

于新
作品数:188被引量:906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伽玛刀 伽玛刀治疗 脑肿瘤 颅咽管瘤 间质内放疗
刘宗惠
作品数:303被引量:1,792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脑肿瘤 放射疗法 CT 癫痫 立体定向术
亓树彬
作品数:59被引量:244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伽玛刀 伽玛刀治疗 脑脓肿 颅咽管瘤 并发症
杜吉祥
作品数:72被引量:623H指数:14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机器人 脑肿瘤 放射疗法 脑深部病变 伽玛刀
胡勇
作品数:10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伽玛刀治疗 并发症 Γ-刀 神经外科 颅内病变
伽玛刀治疗后并发症的临床病例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总结伽玛刀治疗后并发症的临床发展规律和神经影像学特点,探讨其易发因素和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随访伽玛刀治疗后的动静脉畸形(AVM)、脑膜瘤、生殖细胞瘤、神经胶质细胞瘤、颅内转移瘤5种疾病共253例患者,总结分析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靶组织的细胞增殖速度,AVM和脑膜瘤的病灶部位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结果5种疾病的并发症均多发生在亚急性期。晚反应组织和早反应组织、AVM中心型和周边型、脑膜瘤颅底型和非颅底型相比,亚急性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伽玛刀治疗引起的并发症多发生在亚急性期。多数急性期并发症具有自限性。放射线晚反应组织的亚急性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早反应组织。
钟强于新刘宗惠亓树彬周东学李兵张炜
关键词:伽玛刀并发症
猫脑放射外科病灶的MRI表现
1997年
猫脑放射外科病灶的MRI表现周东学张纪段国升刘宗惠王宏夏庆堂本文利用猫脑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模型,对SRS病灶的MRI表现及其意义进行了初步研究。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与分组:健康雄性家猫15只,2.5~3.5kg,6~12月龄。分为正常对...
周东学张纪张纪段国升王宏刘宗惠
关键词:脑立体定向术放射疗法MRI
术后残余或术后复发的脑垂体瘤病灶的伽玛刀治疗
2004年
目的 术后残余或术后复发的脑垂体瘤病灶是治疗的难点,通过分析经过伽玛刀治疗的资料,希望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方法 99例术后残余或术后复发的脑垂体瘤和同期317例未经手术治疗的垂体瘤,经伽玛刀治疗后,回顾性分析这两组病例的数据和临床特点。结果 手术后使伽玛刀治疗成为可能,伽玛刀加强了手术的疗效。随访表明:两组病例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对于巨大的、压迫视神经的、侵蚀海绵窦的、手术后复发的垂体瘤,伽玛刀是补充、有效的甚至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杜吉祥周东学刘宗惠于新亓树彬胡勇张炜李冰
关键词:伽玛刀治疗脑垂体瘤术后复发病灶海绵窦
伽玛刀治疗生殖细胞瘤(附36例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总结伽玛刀治疗生殖细胞瘤的经验和疗效。方法使用旋转式伽玛刀治疗生殖细胞瘤36例,其中松果体区17例、鞍上4例、基底节区8例、多发病灶7例。行2次伽玛刀治疗2例,行3次伽玛刀治疗1例。结果伽玛刀治疗后6个月复查:病变消失26例,病变缩小8例,病变无变化或稍增大2例。平均随访4.8年,随访期无瘤生存20例,病变缩小7例,肿瘤无变化3例,肿瘤增大4例,死亡2例。治疗后出现放射性脑水肿3例,发生放射性脑坏死1例。结论伽玛刀是治疗生殖细胞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再辅以全脑、脊髓外放疗,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对有明显非交通性脑积水者,可先行脑脊液分流术或内镜三脑室底脚间池造口术,再行伽玛刀治疗。
孙君昭田增民周东学胡勇于新杜吉祥
关键词:生殖细胞瘤放射外科手术
旋转式γ刀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附2381例报告)
2004年
目的 探讨旋转式γ刀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首先对旋转式γ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动物实验。在此基础上 ,作者 6年来用旋转式γ刀治疗颅内病变 2 381例 ,男 12 88例 ,女 10 93例 ,年龄 3~ 84岁 (平均 4 5 8岁 )。良性颅内肿瘤 10 2 0例中 ,垂体腺瘤 4 4 6例 ,脑膜瘤 2 5 4例 ,颅咽管瘤 14 8例 ,前庭神经鞘瘤 10 3例 ;恶性肿瘤 796例中 ,脑胶质瘤 36 0例 ,脑转移癌 36 0例 ;脑动静脉畸形 374例 ,脑功能性疾病 191例。详细分析了各种肿瘤或病灶用γ刀的治疗方式、使用剂量及定位方法等 ,对各种肿瘤治疗结果作了初步评估 ,并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不良反应的处理进行了探讨。结果 对经过选择的良性病变 ,包括垂体腺瘤、脑膜瘤、前庭神经鞘瘤、脑动静脉畸形、颅咽管瘤等可达到治愈效果 ;对部分脑转移癌、脑胶质瘤等恶性肿瘤患者可延长生命 ,提高生存质量。γ刀治疗后反应性脑水肿发生率为 0 75 %。结论 γ刀对多种脑部良、恶性疾病具有较好疗效 ,但应用不当可造成严重或致死性并发症 ,因此一定要严格按规程操作 ,仔细设计毁损靶点 ,准确剂量布局 ,术后定期随访观察 ,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最有效措施 。
刘宗惠周东学于新杜吉祥胡勇尹卫东亓树彬李翠宁陈琳
关键词:放射外科手术颅内病变并发症
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被引量:16
1996年
我们自1986年8月~1993年12月共收治经CT复查证实的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DTICH)24例,占同期收治颅脑外伤患者1134例的2.1%。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18例,女6例;年龄3~74岁,平均40.7岁。50岁以上12例,占50%。车祸致伤...
周东学张纪田立瓮健康
关键词:脑内血肿外伤性CT预后
伽玛刀治疗脑干胶质瘤57例临床分析
2011年
目的评估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干胶质瘤的疗效,探讨剂量、给予方式及制定计划的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2008年12月间伽玛刀治疗的57例脑干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边缘剂量平均为(36.0±1.8)Gy。结果 57例随访26~50个月;肿瘤控制率为14.0%。结论伽玛刀分次治疗脑干胶质瘤安全有效,其疗程短,放射治疗反应轻,无严重并发症,近期疗效明显,长期疗效仍然较差。
宋传臣周东学白永瑞殷玉华陈琦
关键词:脑干胶质瘤伽玛刀放射外科
伽玛刀治疗596例垂体腺瘤疗效分析
2011年
目的从肿瘤控制率、并发症、剂量选择等几方面对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2008年12月间经伽玛刀治疗的596例垂体腺瘤,治疗前肿瘤容积为0.02~22.1 cm3,平均6.7 cm3。结果 423例获得影象学随访资料,激素分泌控制率为83%,肿瘤控制率为95.6%。结论伽玛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段,能有效控制激素分泌和肿瘤生长。
宋传臣周东学胡斌白永瑞殷玉华高卫真侯艳丽马秀梅
关键词:垂体腺瘤Γ射线视神经放射外科手术
大鼠脑伽玛刀不同剂量损伤研究的初步结果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应用伽玛刀观察不同剂量照射大鼠脑后不同时间的效应。方法 根据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 ,选择正常大鼠右侧尾状核头部为照射靶点 ,依据伽玛刀最大照射剂量分为 2 0、5 0、75、16 0Gy四组 ,使用准直器直径4mm。采用伊文思蓝 (EB)灌注和HE染色、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 (GFAP)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观察伽玛刀照射后不同时间发生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在不同时期内 ,各剂量组动物靶区均出现微血管系统改变和星形胶质细胞肥大、增生 ,5 0、75、16 0Gy组发现坏死灶。 结论 形态学变化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于新钟强刘宗惠亓树彬周东学
关键词:伽玛刀脑损伤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靶点设计与疗效对比分析
2011年
目的:对比分析三靶点、双靶点与单靶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单靶点及双靶点治疗均使用OUR-B型旋转式伽玛刀,三靶点治疗使用MASEP伽玛刀,中心剂量75~85Gy。结果:随访27~98个月,平均56.8月。结论:当三叉神经根紧贴脑桥或受压变形时,为弥补单靶点可能引起的三叉神经受照不足,可使用双靶点治疗。由于OUR旋转式伽玛刀的焦点近似于圆球形,比较容易满足三叉神经根桥脑端(root entry zone,REZ)位于球心的意愿,而MASEP伽玛刀焦点呈扁圆形状,上下径较短,给予三靶点治疗,在冠状位上,将三个靶点组合成等边三角形,可以弥补MASEP伽玛刀单靶点、双靶点引起的三叉神经上下方向受照不足。
宋传臣周东学白永瑞殷玉华高卫真
关键词:放射外科手术三叉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