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利萍
作品数: 34被引量:212H指数:7
  • 所属机构: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所在地区:陕西省 西安市
  •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

相关作者

白永秀
作品数:571被引量:4,303H指数:33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国有企业 西部大开发 城乡发展一体化 经济带 丝绸之路
严汉平
作品数:94被引量:500H指数:12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国有经济 转轨时期 国有资产流失 演进 所有制结构
曹明明
作品数:236被引量:2,381H指数:26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 黄土高原 沙漠化过程 地质灾害
于重阳
作品数:10被引量:50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效益审计 审计视角 移民搬迁 历史演进 理论逻辑
马瑞光
作品数:28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直流断路器 触头系统 大容量 电弧 斥力
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演进关系模型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被引量:2
2006年
从社会福利最大化角度出发,通过设定物品消费偏好指数,建立两物品模型,推导出区域环境最佳投资水平;从理论上证明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的依据以及在环境质量最低点和环境质量发生根本性好转的转折点的社会总投资水平。最后,得出环境质量演化过程曲线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它与非环境物品生产函数和排污生产函数的技术参数、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对环境物品和非环境物品的消费偏好以及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等有关,而非仅仅与经济增长状况有关。
岳利萍白永秀曹明明
关键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环境投资消费偏好
我国省级区域及三大地带市场竞争态演变分析
2007年
市场经济体制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须以准确的市场分析与把握为前提。依据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率双指标,构建出综合定量描述区域经济市场竞争格局的模型。据此,将区域经济市场划分为明星市场、金牛市场、幼童市场和瘦狗市场四种类型,并指出市场竞争态的转移规律包括增长型、稳定型、波动型、衰退型四种模式。以发展的观点对区域经济市场的演变进行研究,为区域经济规划提供依据。此外,应用这一模型,对我国31个省级区域2004年的经济发展竞争态进行定量评价,并对1997—2004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模拟和分析。
岳利萍白永秀
关键词:区域经济市场竞争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人民中心论思想的渊源与创新被引量:2
2018年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色和精神内核,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理论指引,其与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共同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人本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主题、研究内容、理论体系和发展理念等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创新,集中回答了新时期"为什么人,依靠什么人实现发展""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以及"为什么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这三大根本性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严肃回答,即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新时代的价值所在。
岳利萍毕冬一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困境与对策被引量:1
2015年
资源枯竭型地区在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资源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经济繁荣,然而其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决定了当这些地区资源陷入枯竭时必须进行经济转型。笔者认为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关键是突破产业结构的低端锁定,而产业结构低端锁定是市场与政府的双重作用下造成的。因而,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就必须实现产业、企业和政府职能的顺利转型。
金田林于重阳岳利萍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地区产业结构经济转型
陕西城乡一体化水平判别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被引量:50
2005年
选取反映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指标, 运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 对陕西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做出了基本判断, 并将陕西11个地级市城乡一体化过程分为 3 类; 通过对陕西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 提出了现阶段统筹城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模式和空间开发构想。
白永秀岳利萍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统筹城乡
双重环境目标约束下的产业转型升级:“减污降碳”何以“协同增效”被引量:1
2024年
在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处理好多目标环境规制政策的协同性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工作。面对建设美丽中国与实现“双碳”目标两大战略任务,环境政策协同是否可以更加有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现有研究尚无确定答案。因此,该研究利用“两控区”和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环境政策协同的准自然实验,将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利用2003—2020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减污降碳双重环境目标约束对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①与单一环境规制相比,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更佳,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均成立。②机制分析发现,在双重环境目标约束下,有为政府通过财政支出调节效应推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有效市场激励微观企业产生易地搬迁效应和创新补偿效应,从而实现地区产业转型升级。③进一步研究发现,减污降碳双重环境目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双重试点政策对东部地区、非老工业基地、高环保意识地区、环境基础设施水平高的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更加显著。基于此提出:①地方政府应统筹全局,避免走偏、盲目上马“两高”项目;②充分发挥财政的支柱作用,吸引和带动更多社会资金流入绿色低碳行业;③根据各地实际将国家减污降碳目标分解落实,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和样板;④加大创新激励力度,鼓励低碳技术与低污染排放治理技术协同创新;⑤因地制宜实施差别化的政策,推进各区域要素禀赋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减污降碳协同优势。
岳利萍杨欣怡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
关中地区水资源价格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通过论述水资源价格的内涵,指出现阶段关中地区水资源价格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是价格体系不能全面反映自然条件及市场调节作用。这既不利于水资源管理,也不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据此提出了制定关中地区水资源价格应考虑的原则,并建立了水资源定价模型。
岳利萍曹明明郭立宏
关键词:水资源水资源价格
我国环境规制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工业行业的实证检验被引量:1
2017年
"波特假说"认为严格而恰当的环境保护政策会激发"创新补偿"效应,不仅可以弥补企业的"遵循成本",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和竞争力。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期,工业污染治理迫在眉睫,如何通过有效的环境规制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成为困扰政府的一道难题。本文利用我国1999-2012年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分析了环境规制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30个省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的变动引起的;全国层面上,工业行业的环境规制对企业的技术进步有着积极的正效应;区域层面上,环境规制与技术进步的关系呈现明显的差异性,东部地区的环境规制对技术进步有积极的正效应,而中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对技术进步有负效应。基于此,给出了统筹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建议。
师美妮岳利萍
关键词:技术进步波特假说
中国资源富集地区资源禀赋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来说究竟是"财富"还是"诅咒"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我国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了对自然资源的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负相关关系,但资源禀赋通过何种渠道影响经济增长尚缺乏理论和实证检验。本文以"条件收敛"假说为基础,构建了资源禀赋对人均收入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将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区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在此基础上,以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铁矿石地域分布与储量前十名的18个省(区)19年的自然资源储量以及经济社会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直接、间接和总效应大小的同时,对我国资源富集地区资源禀赋影响经济增长的渠道和机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自然资源禀赋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既存在正面的直接效应,也存在负面的间接效应,且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自然资源禀赋主要是通过影响投资、受教育水平、开放度、R&D等社会经济变量,降低了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岳利萍吴振磊白永秀
关键词:资源富集地区资源禀赋经济增长
资源潜在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模式研究——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在宏观经济发展不景气,资源价格大幅下跌的形势下,资源潜在枯竭型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经济转型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以典型的资源潜在枯竭型地区榆林市为例,在对其经济发展综合绩效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榆林市经济转型的基本模式与实现机制,并以此为依据构建了支持经济转型的制度体系。
于重阳金田林岳利萍
关键词:经济转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