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胜
作品数: 126被引量:444H指数:11
  • 所属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所在地区:湖北省 武汉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刘智胜
作品数:313被引量:2,156H指数:2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儿童 癫痫 抽动障碍 TOURETTE综合征 患儿
孙丹
作品数:173被引量:660H指数:1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儿童 癫痫 脑病 抽动障碍 基因
吴革菲
作品数:83被引量:306H指数:10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儿童 癫痫 癫痫患儿 文献复习 患儿
王芳琳
作品数:35被引量:194H指数:9
供职机构:武汉市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癫痫 患儿 STEVENS-JOHNSON综合征 热性惊厥患儿
毛冰
作品数:30被引量:152H指数:9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儿童 易感基因 STEVENS-JOHNSON综合征 抑郁 焦虑
生物节律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夜间额叶癫择时用药的意义
2006年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睡前一次用药治疗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夜间额叶癫痫(ADNFLE)患儿的疗效及其与生物节律的关系。方法ADNFLE患儿36例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19例,予卡马西平片10-25mg/(kg·d),分3次口服;择时治疗组17例,卡马西平片5~10mg/(kg·d),睡前1次口服。患儿均随访3年。结果常规治疗组和择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和71%,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择时治疗组呕吐、头晕、乏力、皮疹等不良反应少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卡马西平择时治疗(睡前顿服)与常规治疗ADNFLE的疗效相近,生物节律可能呈现于ADNFLE睡眠发作中。
胡家胜刘智胜王芳琳吴小满
关键词:常染色体卡马西平
癫痫患儿的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
吴革菲刘智胜胡家胜何彩英吴舒华毛冰孙丹王芳琳
关键词:癫痫儿童抑郁焦虑
文献传递
儿童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预后的相关分析
孙丹刘智胜刘帆吴舒华毛冰胡家胜王芳琳
文献传递
学龄期局灶性发作癫患儿睡眠结构的变化
2010年
目的研究学龄期局灶性癫患儿发作间期睡眠结构的变化。方法应用Solar2000N神经中央监护系统对23例6~12岁局灶性癫患儿(男15例,女8例)及15例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男11例,女4例)进行全夜自然睡眠多导监测,并将23例局灶性癫患儿按照样放电出现部位(额叶癫组、颞叶癫组、枕叶癫组),发作好发时间(睡眠发作组、清醒发作组、睡眠+清醒发作组)及服用抗癫药物类型(卡马西平治疗组,卡马西平+托吡酯治疗组)进行分组,应用SPSS13.0软件分析各组患儿与健康儿童之间各项睡眠参数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学龄期局灶性癫患儿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1期比例延长(P<0.05),慢波睡眠(SWS)比例显著减少(P<0.01);额叶癫组各项睡眠参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颞叶癫组患儿NREM睡眠1期比例及觉醒时间延长(Pa<0.05),枕叶癫组SWS比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发作组觉醒次数增加(P<0.05),NREM睡眠1期比例增加(P<0.05),清醒发作组SWS比例减少(P<0.05);卡马西平+托吡酯组与未服药组比较,快速眼动(REM)睡眠时间增加(P<0.05)。结论学龄期局灶性癫患儿浅睡眠增多,深睡眠减少,以NREM1期睡眠增多为主;颞叶癫显示了更多的觉醒时间;易在睡眠中发作的癫患儿觉醒次数增加;卡马西平+托吡酯治疗可增加局灶性癫患儿的REM睡眠时间。
许杰刘智胜孙丹张苏明江军吴革菲胡家胜王芳琳
关键词:睡眠结构儿童
儿童MOG抗体病合并抗NMDAR脑炎重叠综合征二例被引量:5
2020年
2例学龄期患儿临床均表现为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病后出现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头颅磁共振成像示脱髓鞘病灶以幕上病灶为主,均为复发病程,最后诊断为儿童MOG抗体病合并抗NMDAR脑炎重叠综合征,予以免疫治疗后预后尚可。
朱红敏孙丹吴革菲胡家胜钱乔乔刘智胜
关键词:重叠综合征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头颅磁共振成像学龄期患儿抗体
Tourette综合征患儿的预后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影响Tourette综合征(TS)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97-2005年在本院就诊的98例TS患儿(男85例,女13例;年龄4~16岁)进行随访。病例均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4版(DSM-Ⅳ)TS诊断标准。采用统一的调查表,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以直接询问或电话咨询的方式调查。将性别、发病年龄、抽动严重程度、首发症状、精神或神经病家族史、基础病、共患病、围生期异常、家庭关系等临床资料核实整理后,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预后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随访截止时年龄14~25岁。失访16例,其余82例(男72例,女10例)均得到随访。其中痊愈加好转50例,未愈32例。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显著意义的变量为发病年龄、抽动严重程度、精神或神经病家族史、基础病、共患病、围生期异常6个因素(Pa<0.05);性别、首发症状、家庭关系3个因素无显著意义(Pa>0.05)。再将选出的6个有意义的危险因素引入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共患病、抽动严重程度、家族史3个因素进入最终回归方程(Pa<0.05),其中共患病(OR=84.088,95%CI为10.850~651.682),抽动严重程度(OR=13.956,95%CI为2.412~80.762),家族史(OR=27.127,95%CI为1.047~702.831)影响作用依次由大到小。结论TS患儿的预后与是否合并共患病、是否有精神或神经病家族史以及抽动严重程度等危险因素有关。
吴舒华刘智胜孙丹胡家胜王芳琳
关键词:TOURETTE综合征预后
钾离子通道KCNQ2基因突变相关性早发性癫痫脑病2例临床报道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KCNQ2基因突变相关性早发性癫痫脑病患儿临床特征,以早期诊治,改善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早发性癫痫脑病患儿,筛选出KCNQ2基因突变阳性的患儿,并除外已知与早发性癫痫脑病发病相关的其他基因。结果共收集2例KCNQ2基因突变阳性,均为新发错义突变,均为男性,均为新生儿期起病。1例为大田原综合征,后期转变为婴儿痉挛症;1例为非综合征类早发性癫痫脑病。初期脑电图表现1例多量多灶性棘波、尖波、棘慢波发放,睡眠期增多;1例大量多灶性棘波、尖波、尖慢波发放。2例应用钠通道阻滞剂效果差,癫痫发作难以控制。其中1例患儿添加生酮饮食治疗有效,癫痫发作控制,但智力运动功能损害严重。结论 KCNQ2基因突变相关性早发性癫痫脑病,可在新生儿期起病,脑电图初期多表现为多灶性放电。生酮饮食添加治疗可能有效。
胡春辉孙丹胡家胜刘智胜
关键词:钾离子通道突变
热性惊厥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09年
在各类小儿惊厥中,热性惊厥(FS)约占30%,患病率为2%~5%,呈明显的年龄依赖性,多发生于3个月~6岁的儿童。近年来认为免疫网络调控异常是FS发病机制之一。有研究显示白细胞介素1(IL-1)是参与神经免疫调节的重要细胞因子,IL-1β可降低动物的惊厥阈值,提高发热所致的兴奋性。脑内IL-1β和IL-1受体拮抗剂之间的平衡构成控制惊厥发生的重要机制,且IL-1受体拮抗剂具有潜在的强有力的抗惊厥作用。
刘智胜姚辉孙丹康世秀何彩英肖芳吴革菲胡家胜王芳琳
关键词:细胞间黏附分子1惊厥患儿热性惊厥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IL-1受体拮抗剂
CDKL5基因突变相关早发性癫痫脑病4例的临床特征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CDKL5基因突变相关早发性癫痫脑病患儿的临床表型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不明原因早发性癫痫脑病患儿详细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应用疾病基因靶向二代测序技术进行癫痫基因测序分析,筛选出4例CDKL5基因阳性突变的患儿,被证实的突变均用Sanger测序验证并明确突变的父母来源。结果4例CDKL5基因阳性突变的患儿均为非特异性早发性癫痫脑病,均为女性,起病年龄40d~2个月(平均为出生后40d)。1例脑电图特征逐渐演变,3例脑电图表现为全导棘波、棘慢波、多棘慢波爆发。头颅磁共振成像示1例脑外间隙增宽,3例正常。4例患儿CDKL5基因突变均为新发突变(P.443,N〉Kfs20;e.1794~C.1795:插入A,移码突变;IVS9.1G〉A,剪切位点;P.925M〉lfs15)。经多种抗癫痫药物联合生酮饮食治疗,1例患儿癫痫发作控制,3例未控制。结论CDKL5基因突变相关早发性癫痫脑病患儿起病早,发作形式多样,脑电特征可逐渐演变。早期呈严重异常的脑部放电,治疗效果差,其脑电特征演变及改善不明显,头颅MRI无特异性改变,多种抗癫痫药物联合生酮饮食长期疗效欠佳。
胡春辉马洁卉邓小龙朱红敏钱乔乔熊学琴吴舒华孙丹吴革非胡家胜刘智胜
关键词:突变
mTOR基因多态性与小儿癫癎易感性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基因两个SNP位点rs2295080和rs2536的多态性与小儿癫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480例癫癎患儿(包括116例难治性癫癎)以及503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方法进行两个SNP位点的多态性检测,比较两组儿童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癫癎组SNP位点rs2295080的基因型(TT、TG、GG)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NP位点rs2536的基因型(AA、AG、GG)频率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癫癎组的等位基因G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OR=1.344,P=0.042,95%CI:1.010~1.789)。结论 mTOR基因SNP位点rs2536与癫癎的易感性可能相关。
乐鑫赵培伟刘智胜吴革菲涂飞胡家胜何学莲
关键词: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基因多态性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