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进皎
作品数: 54被引量:205H指数:7
  • 所属机构:山东省立医院
  • 所在地区:山东省 济南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王春亭
作品数:116被引量:612H指数:13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研究主题:高容量血液滤过 脓毒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乌司他丁 纤维支气管镜
任宏生
作品数:71被引量:302H指数:9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研究主题:高容量血液滤过 脓毒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氯吡格雷 乌司他丁
孟玫
作品数:63被引量:219H指数:7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研究主题:高容量血液滤过 细胞周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肝肿瘤 乌司他丁
楚玉峰
作品数:47被引量:209H指数:8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研究主题:高容量血液滤过 乌司他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 RHOA
张继承
作品数:29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省立医院
研究主题:高容量血液滤过 羟乙基淀粉130 疗效观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乌司他丁
乌司他丁并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联合床旁高流量持续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作用,探讨其对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血症(sepsis)、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作用机制。方法122例重症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15分,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加乌司他丁组(乌司他丁组,35例);常规治疗加床旁持续高流量血液净化组(净化组,31例);乌司他丁联合床旁高流量持续血液净化组(联合组,30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6例);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7天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同时船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四项、动脉血气分析氧合指数、APACHEⅡ分值,比较各组MODS发生率。结果①治疗后第1、3、7天,乌司他丁组、净化组的血浆hs—CRP、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0.01),联合组下降更显著,治疗前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7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第1、3、7天,乌司他丁组、净化组,氧合指数PaO2/FiO2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P〈0.01),联合组改善更显著,同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低于对照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别(P〉0.05);③治疗后第1、3、7天,乌司他丁组、净化组的APACHEⅡ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0.01),联合组改善更显著,同时器官衰竭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乌司他丁有抑制hs-CRP、IL-6等炎性细胞因子过度释放的作用持续床旁高流茸血滤叮以清除炎性介质,两者联合效果更佳;可以有效阻断SIRS、ARDS发展和MODS形成,保护肺、肝、肾、脑等器官功能,降低病死率。
任宏生蒋进皎王春亭于冬青张继承孟玫楚玉峰靳长俊
关键词:乌司他丁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目的乌司他丁在脓毒症的治疗中得到应用,有肠道保护作用,但具体机制不清楚。本研究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成年Wistar大鼠35只,随机分配脓毒症林格氏液组(CLP)15只、脓...
王春亭孟玫蒋进皎张继承任宏生楚玉峰曾娟王鹏郗国强朱文瑛张鹏于杰滨
关键词:肥大细胞脱颗粒TNFDDD乌司他丁UTI
文献传递
高容量血液滤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管外肺水和肺泡-动脉间氧交换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3
2014年
目的 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炎症因子、血管外肺水及肺泡-动脉间氧交换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87例感染性休克并行容量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实施HVHF将患者分为容量复苏组(41例)和HVHF组(46例).HVHF组在容量复苏基础上行床旁高容量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至少3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心功能指标、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氧交换指标、病情严重程度评分以及28 d病死率,并分析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的相关性.结果 ①两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均逐渐下降,HVHF组治疗后3d时IL-6、PCT、NT-proBNP均较容量复苏组明显降低[IL-6(μg/L):34.8±15.8比63.3±21.2,PCT(μg/L):7.5±6.4比17.3±11.2,NT-proBNP(μg/L):561.8±23.7比584.3±56.7,P<0.05或P<0.01].②两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有所改善;HVHF组治疗后3d时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均明显低于容量复苏组[ITBVI(mL/m2):634.2±125.8比963.8±321.0,EVLWI(mL/kg):7.5±2.4比12.3±4.2,PVPI:2.2±1.2比4.2±2.0,均P<0.01].③两组治疗后PA-aDO2、乳酸(Lac)逐渐下降,氧合指数(PaO2/FiO2)逐渐升高.与容量复苏组比较,HVHF组治疗后3d、7d时PA-aDO2、Lac均明显降低[PA-aDO2(mmHg,1 mmHg=0.133kPa)3 d:252.37±29.45比270.82±38.07,7 d:181.08±21.81比221.02±29.13; Lac(mmol/L)3 d:3.17±2.03比4.07±2.43,7 d:1.95±0.97比2.45±1.07,P<0.05或P<0.01],治疗后7d时PaO2/FiO2明显升高(mmHg:258±41比178±34,P<0.01).④EVLWI与PA-aDO2呈显著正相关(r=0.693,P=0.001),95%可信区间为0.617 ~ 0.773.⑤两组治疗后病情均有所改�
任宏生蒋进皎楚玉峰丁敏郄国强曾娟王鹏朱文瑛孟玫王春亭
关键词:高容量血液滤过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血管外肺水肺血管通透性
危重孕产妇妊娠相关AKI发生与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ICU)患者妊娠相关急性肾损伤(PR-AKI)发生及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入住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ICU的危重孕产妇临床资料.采用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提出的急性肾损伤(AKI)诊断及分期标准将ICU孕产妇分为PR-AKI组和非PR-AK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数据;分析影响PR-AKI发生和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危险因素对PR-AKI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①共219例ICU孕产妇纳入分析,其中85例发生PR-AKI,发生率为38.8%,AKI 1、2、3期分别占29.4%、27.1%和43.5%.②219例入住ICU危重孕产妇死亡19例,总体住院病死率为8.7%,其中PR-AKI组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非PR-AKI组(16.5%比3.7%,P=0.003);PR-AKI组病死率随AKI分期加重而升高(AKI 1期为4.0%,AKI 2期为4.3%,AKI 3期为32.4%).③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和血乳酸(Lac)增高是ICU孕产妇发生PR-AKI的独立危险因素〔AFLP:优势比(OR)=6.081,95%可信区间(95%CI)为1.587~23.308,P=0.008;高Lac:OR=1.460,95%CI为1.078~1.977,P=0.014〕.④年龄、Lac、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是ICU中PR-AKI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1.130,95%CI为1.022~1.249,P=0.017;Lac:OR=1.198,95%CI为1.009~2.421,P=0.039;APACHEⅡ:OR=1.211,95%CI为1.102~1.330,P<0.001;SOFA:OR=1.411,95%CI为1.193~1.669,P<0.001).⑤年龄、Lac、APACHEⅡ及SOFA评分均对ICU中PR-AKI患者住院死亡风险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9岁、3.8 mmol/L、16分和8分〔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1、0.757、0.892和0.919,均P<0.01〕.结论ICU危重孕产妇PR-AKI发生率较高,可明显增加患者住院病死率;年龄、Lac、APACHEⅡ和SOFA评分增高是ICU中PR-AKI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均对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丁敏栾磊张娟蒋进皎郄国强沙晶朱文瑛曾娟楚玉峰
关键词:病死率
大剂量奥美拉唑防治应激消化道黏膜损伤的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注射大剂量奥美拉唑防治重症患者并发应激性消化道黏膜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8月至2008年10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的重症监护室的并发应激性消化道黏膜损伤的98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奥美拉唑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首剂5min内静脉推注80mg奥美拉唑,后8.0mg/h静脉泵入,72h;B组40mg/h静脉滴注奥美拉唑,1次/8h,1次/72h。两组患者均定期用pH试纸检测条监测胃液pH值,观察胃肠减压器中是否有咖啡色或红色引流物。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监测血红蛋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尿素氮、动脉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血碱剩余。两组之间均数比较用t—test,发生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4h后,A组胃液pH值较B组升高[(6.63±0.62)vs.(3.14±0.26),P〈0.01],治疗8h,16h及24h,胃液pH值也均高于B组(P〈0.05或P〈0.01)。治疗后8h,24h,A组血红蛋白高于B组、血尿素氮低于B组、动脉血碱剩余负值低于B组(P〈0.05或P〈0.01)。A组的胃肠道止血总有效率高于B组(95.35%vs.78.19%,P〈0.05)。结论重症患者并发应激性消化道黏膜损伤,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给药。
任宏生蒋进皎王春亭张继承孟玫于杰滨郄国强楚玉峰靳长俊
关键词: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重症患者
机械通气患者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目的 统计持续机械通气超过48h的ICU患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和高危因素。方法 对2007至2008年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ICU收治的127例持续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h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排除标准包括既往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病史,近期胃肠手术史,脑死亡,鼻咽部活动性出血。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入科诊断,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应用机械通气的模式和参数,ICU死亡率,入科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不全评分(MODS评分)、生化、肾功、肝功、凝血等多项指标,应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持续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h的127例ICU患者中,消化道出血发生率41.7%,其中3.9%发生临床显著出血。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气道峰压≥30cm H2O,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血小板计数〈50×10^9L^-1、APIT延长,肠内营养对消化道出血具有保护作用。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气道峰压≥30 cmH2O(RR=3.73,95%CI=1.59~9.46)、肾功能衰竭(RR=1.16,95%CI=1.02~2.32)、血小板计数〈50×10^9L^-1(RR=2.67,95%CI=1.32~15.78)、APTT延长(RR=4.58,95%CI=2.32~12.96)是机械通气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肠内营养(RR=0.30,95%CI=0.13~0.67)则是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持续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ICU患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较高,且大多发生于接受机械通气最初48 h内;高气道峰压,肾功能衰竭,血小板计数〈50×10^9L^-1和APTT延长是机械通气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肠内营养则是独立保护因素.
楚玉峰姜毅孟玫蒋进皎张继承任宏生王春亭
关键词:机械通气消化道出血高危因素
高容量血液滤过并容量复苏对感染中毒性休克血乳酸和炎性因子的作用
任宏生蒋进皎王春亭张继承孟玫于结滨楚玉峰丁敏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肠内营养耐受情况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连续性高容量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病人,观察比较不同治疗组病人耐受肠内营养情况。方法 58例脓毒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CRRT治疗组和对照组。28例入CRRT组行连续性高容量血液净化治疗,30例病人为常规治疗对照组。观察...
王春亭孟玫蒋进皎张继承王鹏郗国强任宏生曾娟楚玉峰朱文瑛张鹏
关键词:肠内营养胃潴留消化道出血
文献传递
羟乙基淀粉130联合呋塞米治疗急性肺损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130联合呋噻米治疗急性肺损伤和/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设治疗组40例ALI/ARDS应用羟乙基淀粉130联合呋噻米治疗,对照组14例单独应用呋噻米治疗,治疗组观察治疗前、静脉滴注羟乙基淀粉130后及接着静脉推注呋噻米后1h的氧合指数(PaO2/FiO2)、PaCO2、R、HR指标。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的上述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应用羟乙基淀粉130联合呋噻米治疗后,氧合指数(PaO2/FiO2)、R、PaCO2、HR较前明显改善(P<0.05),且两者合用较单独应用羟乙基淀粉130效果更加明显。结论:应用羟乙基淀粉130联合呋噻米治疗ALI/ARDS能明显改善症状,并且改善肺功能,减轻肺水肿。
王春亭张继承孟玫蒋进皎任宏生靳长俊
关键词:羟乙基淀粉130呋噻米急性肺损伤
6%羟乙基淀粉130/0.4并高容量血液滤过对急性肺和肾损伤者的影响
任宏生郄国强王鹏张继承王春亭蒋进皎丁敏孟玫曾娟楚玉封朱文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