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佩
-

-

- 所属机构:南京财经大学
- 所在地区:江苏省 南京市
- 研究方向:政治法律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张为付

- 作品数:146被引量:1,442H指数:20
- 供职机构: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 研究主题:对外直接投资 外商直接投资 实证研究 全球价值链 FDI
- 姜黎明

-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长三角区域 长三角 思政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 林良山

- 作品数:3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先秦儒家 政治伦理思想 心理思想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思想
- 蔡荣

- 作品数:69被引量:927H指数:17
- 供职机构:南京财经大学
- 研究主题:农户 合作社 苹果种植 集体行动 苹果产业
-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理论研究
-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科学论断,新近召开的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要“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由八千多万中国共产党党员个体...
- 陈佩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
- 文献传递
- 中国农业能源效率时空演进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技术异质视角被引量:1
- 2023年
- 为探究技术异质情况下的中国农业能源率及其演变趋势,基于技术异质性框架,采用共同边界模型对近20年来中国农业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并使用标准差椭圆分析、Dagum基尼系数、双向固定效应等方法考察农业能源效率时空演进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样本期内,中国农业能源效率均值为0.612,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尚存在较大提升空间;2)空间上,呈东高西低的阶梯状分布特征,效率低下与农机装备技术创新不足和技术推广落后有关。时间上,椭圆面积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表明效率分布不存在明显的收敛或发散趋势;3)Dagum基尼系数结果表明,中国农业能源效率省际间存在差距,但呈缩小趋势,东中西部区域间差异是造成中国农业能源效率省际间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4)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中国农业能源效率与种植结构及基础设施水平正向相关,与能源结构、经济结构及受灾率负向相关。基于分析结论,最后提出三点提升农业能源效率的政策建议,旨在更好地促进中国农业绿色发展转型。
- 陈佩张为付
- 农业碳排放回弹及机制分析———基于农业技术进步的视角被引量:1
- 2024年
- 新发展格局下,探究农业碳排放回弹效应及其影响机制对减排政策制定意义重大。利用1990—2020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GML指数分解、空间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分析技术进步引致的碳排放回弹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碳排放存在“部分回弹效应”,回弹效应均值约为0.88,表明技术进步带来的减排作用,会被回弹效应部分抵消。时间维度上,大部分年份表现出“回火效应”,表明在这些年份,技术进步反而致使农业碳排放总量增加;空间维度上,东北地区的碳排放回弹效应最大,且存在“回火效应”,西部地区回弹效应最小。机制分析发现,农业技术进步确实导致了农业碳排放回弹效应。农业技术进步通过提升农业碳排放效率直接引致回弹效应,通过促进农地经营规模扩大间接加剧回弹效应。
- 陈佩
- 关键词:农业碳排放技术进步回弹效应
-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思想自由”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和合统一
- 2011年
-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侵入,自由主义在我国蔓延,马克思主义出现信仰危机。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现阶段,要使我国人民继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就需要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加以引导。"思想自由"与"思想政治教育"似乎发生了冲突。针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论述两者是和合统一的,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促进"思想自由"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和合统一,势在必行。
- 陈佩
- 关键词:和谐社会思想政治教育
- 农业化肥回弹效应演变趋势及其影响机制--以陕西省为例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在加快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目标背景下,厘清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化肥回弹效应的影响机制,对于节肥政策制定与绿色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方法】基于2000—2019年陕西省县域数据,采用半参数空间滞后模型对农业化肥回弹效应进行测算,并分析农业化肥回弹效应的演变趋势及出现“回火效应”或“过度储存效应”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农业技术进步影响化肥回弹效应的作用机制。【结果】①样本地区化肥回弹效应均值为0.250,呈现“部分回弹”的特点,说明农业技术进步虽然减少了化肥使用,但其带来的化肥减量有25%被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新一轮化肥消耗需求所抵消。②样本地区农业化肥回弹效应在不同年份起伏较大,部分年份具有“过度储存效应”或“回火效应”。总体而言,化肥回弹效应呈现出下降趋势。③机制分析发现,农业技术进步通过化肥使用效率提升、农地经营规模扩大、种植结构“非粮化”等机制引致农业化肥回弹效应。【结论】应强化农业发展绿色引领,改变错误施肥观念,采取多管齐下的政策组合措施降低化肥回弹效应;同时加强农业绿色技术投入,作好技术推广普及;此外,推动适度规模经营,谨防耕地“非粮化”。
- 陈佩蔡荣
- 关键词:农业技术进步
- 小麦生产机械化发展及其对化肥投入效率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
-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农业生产总值以年均4.6%的速度快速增长,粮食产量拾级而上,菜篮子人均占有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农产品供需实现基本平衡。在此期间,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致使农村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劳动力价...
- 陈佩
- 关键词:小麦生产机械化
- 文献传递
- 气候变化视角下中国小麦生产布局演变及生产力预测被引量:4
- 2023年
- 全球性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小麦生产布局演变规律和驱动因素,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于1978—2019年中国29个小麦生产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小麦种植面积、产量的区域分布特征及其重心移动轨迹;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生产重心变迁的影响;结合IPCC第六次气候报告,进一步利用反事实分析方法,预测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研究得出:小麦生产重心总体上向东南方向演进;日照时数正向促进了小麦生产重心向东南方向演进,气温和降雨量对小麦生产重心布局变迁具有显著负向作用;研究期内气候变化对小麦的综合减产效应为2.68%,未来气候变化将导致中国小麦减产最大达18.14%。应处理好小麦生产重心南移与种植带北移的矛盾,加强培育小麦耐热品种,并尽早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减轻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的负面影响。
- 陈佩张为付
- 关键词:气候变化反事实分析
- 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本质——以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为例
- 2011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我国的创新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历史的必然产物,它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是指导全人类走向自由解放的真正科学。它是一个开放的科学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永远处在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
- 陈佩
-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
- 主体论视角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路径的构建被引量:4
- 2012年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最关键的因素,主要包括无产阶级、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思想家和领袖四个部分,具有社会性、阶级性、实践性等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个主体部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论,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发展,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陈佩
- 关键词:主体论马克思主义
- 中国近现代开放的比较与世界意义
- 2022年
-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历经1949年新中国成立,1978年改革开放,到如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过了百余年的跌宕起伏和艰苦奋斗,谱写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开放篇章。通过梳理中国近现代开放阶段并比较各阶段发展特征,将中国近现代开放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1840年西方列强枪口下的被动开放,彼时中国处于战火之中,被迫打开国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1980年之后中国自我觉醒下的主动开放,纠正了错误的思想,实行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国际贸易,求索发展新思路;2020年之后中国自觉下的深化开放,是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处于空前水平下的再一次主动融入世界。中国的改革开放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张为付陈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