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猛
作品数: 4被引量:23H指数:1
  • 所属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李欢欢
作品数:6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DV纪录片 叙事语境 大众化 教师培训 幼儿园教师
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研究被引量:22
2023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对肿瘤较小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直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和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于2014年1月—2021年9月收治的肿瘤直径≤2 cm早期宫颈癌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40例行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为研究组,另40例行腹腔镜下常规广泛子宫切除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膀胱功能、直肠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前、术后12个月的尿流动力学情况。绘制Kaplan-Meier曲线,比较生存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阴道切除长度、宫旁组织切除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保留导尿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排尿困难、腹压排尿、尿不尽占比小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自主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术后6个月便秘占比小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术后12个月最大尿流率(MFR)、平均尿流率(AFR)、初始尿意膀胱容量、最大尿意膀胱容量、最大膀胱逼尿肌收缩力(MDP)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宫颈癌手术对肿瘤较小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有着良好疗效,可改善患者术后膀胱直肠功能,恢复快,对生存结局无不良影响。
薛宏汪光慧陈猛李书勤周咏春
关键词:宫颈癌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自主神经
高维复代数簇的典范系列映射
陈猛
关键词:代数几何代数簇典范映射
子宫肌层3层缝合对剖宫产术后憩室大小的影响及子宫切口憩室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子宫肌层3层缝合对剖宫产术后憩室大小的影响及子宫切口憩室(CSD)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11月于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行剖宫产术的24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子宫肌层缝合方式的不同分为3层缝合组(124例)和双层缝合组(116例);另根据术后是否形成CSD将产妇分为CSD组(23例)和非CSD组(217例)。对比3层缝合组与双层缝合组产妇的临床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SD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进行模型验证。结果:①3层缝合组产妇的子宫肌层瘢痕厚度显著高于双层缝合组(7.06±2.09 mm vs.5.68±1.97 mm);而CSD形成情况(4.03%vs.15.52%)和憩室大小(0.36±0.09 ml vs.0.47±0.12 ml)则显著低于双层缝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因素分析示,子宫后屈、剖宫产次数≥2次、胎膜早破、围产期感染、剖宫产时机(择期)是影响CSD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而子宫肌层3层缝合是保护性因素(OR<1,P<0.05);③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显示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以及是否进行3层缝合所占权重均较高,经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验证表明该模型预测能力良好。结论:CSD的形成与子宫后屈、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围产期感染、剖宫产时机等指标有关,临床应重点关注,此外,子宫肌层3层缝合可降低CSD的形成概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陈猛陈克功李欢欢杜媛媛
关键词:子宫肌层剖宫产
基于TMS320DM270的图像处理平台的开发
针对现在市场上普遍采用基于台式PC机和windows桌面操作系统的技术来开发图像处理的系统存在成本都较高、功耗大等问题,本文较详细介绍了笔者开发的一套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IPP平台。文中首先对IPP采用的基于TI的DM...
陈猛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图像处理数字信号处理LINUX操作系统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