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圣海
-

-

- 所属机构: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深圳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相关作者
- 倪朝民

- 作品数:270被引量:1,925H指数:25
-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
- 研究主题:脑卒中 康复 康复治疗 脑卒中患者 早期康复
- 韩瑞

- 作品数:55被引量:557H指数:18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脑卒中 脑卒中患者 急性脑卒中 社区康复 早期康复
- 李踔

- 作品数:74被引量:396H指数:12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脑卒中 急性脑卒中 康复治疗 社区康复 脑卒中患者
- 武行华

- 作品数:33被引量:201H指数:8
- 供职机构: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脑卒中 急性脑卒中 脑卒中患者 ADL 社区康复
- 刘书芳

- 作品数:16被引量:180H指数:6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脑卒中 脑卒中患者 社区康复 ADL能力 日常生活活动
- 康复训练与药物联合对脑卒中偏瘫后患者继发性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观察和分析康复训练与药物联合对脑卒中偏瘫后患者继发性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本院住院治疗的12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应用康复运动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联合应用鲑降钙素、碳酸钙D3片进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检测和比较2组患者入组时,治疗后1个月、3个月偏瘫侧股骨近端Ward三角、桡骨远端、第1腰椎骨的骨密度情况。结果 2组患者3个检测部位的入组时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患者3个检测部位的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药物与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后患者继发性骨质疏松可起到显著的预防作用。
- 高圣海朱玉霞王敏陈炜李泉
-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骨质疏松康复运动训练
- 急性脑卒中三级康复的功能结局和临床经济学评价
-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诊疗技术的发展,医疗费用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在世界各国迅速增长,如美国为14%,加拿大9%,英国6.2%.面对如此巨大的医疗开支,各国政府开始着手研究医疗费用问题,力图寻求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控制医疗保健费用的...
- 李踔倪朝民韩瑞武行华高圣海李厥宝孟兆祥
- 关键词:脑卒中三级康复临床经济学评价
- 文献传递
- 火针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梗塞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的:观察火针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将60例脑血拴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用火针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对照组3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用电针治疗,两组均是治疗20次(40天)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运动功能改变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0天后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运动功能的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均十分明显,治疗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用火针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梗塞患者的显效快,疗效显著,为治疗此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提供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新技术、新方法。
- 陶思攸冉春风高圣海李泉唐映
- 关键词:脑梗塞火针疗法星状神经节阻滞
- 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肌痉挛、ADL与运动能力的影响
-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肌痉挛、ADL与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100例急性脑卒巾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干预,预防与治疗痉挛.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 worth量表、Fugl-Meyer量表、改良巴氏指数进...
- 武行华倪朝民韩瑞李踔高圣海李厥宝孟兆祥
- 关键词:偏瘫患者肌痉挛急性脑卒中ADL早期康复
- 文献传递
- 早期分离与抗阻运动训练对脑卒中膝过伸和偏瘫步态的防治作用被引量:19
- 2006年
- 目的:观察早期分离与抗阻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膝过伸和偏瘫步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01-11-27/2005-02-28在安徽医科大学神经内科治疗的急性脑卒中初次发病患者100例,年龄40~80岁,病程不超过3周,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入组顺序随机分成2组,即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对照组不进行康复训练。康复组还需接受早期分离和抗阻运动训练,训练强度为1次/d,45~60min/次,5次/周,总疗程为6个月。观察患者站立和运动过程中有无膝过伸和偏瘫步态,进行计数,显效率用百分数表示。显效即为膝过伸症状和偏瘫步态显著改善。结果:康复组、对照组分别死亡1例和2例,康复组失访1例,进入结果分析康复组与对照组均为48例。康复组患者的膝过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8%,45.8%(χ2=6.75,P<0.01)],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0.0%,31.8%(P<0.05)];康复组偏瘫步态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7.1%,54.2%(χ2=7.29,P<0.01)],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1.5%,26.9%(P<0.05)]。结论:早期分离与抗阻运动训练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膝过伸和偏瘫步态。
- 高圣海倪朝民韩瑞李踔武行华
- 关键词:运动疗法
- 偏瘫肩痛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28
- 2006年
- 目的:探讨偏瘫肩痛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和防治偏瘫肩痛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并对每组患者在入组时和6个月后利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康复肩痛组两次上肢功能评分分别为23.55±2.12、37.36±2.55(P<0.05);对照肩痛组为24.36±2.54、26.37±2.51(P>0.05),非肩痛组为25.34±2.44、48.67±2.41(P<0.05);25.78±2.31、40.11±3.30(P<0.05),入组时评分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6个月后肩痛组和非肩痛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以及康复肩痛组和对照肩痛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肩痛的出现严重阻碍了上肢功能的恢复,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能有效地防治偏瘫肩痛。
- 高圣海倪朝民韩瑞武行华李踔
-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肩痛上肢功能
- 脑挫裂伤失语症患者高压氧不同压力的治疗效果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探索不同压力高压氧治疗脑挫裂伤后失语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0例脑挫裂伤后失语症患者按入组时间顺序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脑外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采用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1组采用0.18MPa压力,治疗2组采用0.20MPa压力的高压氧治疗,高压氧1个疗程治疗10d,中间休息2d,共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每个疗程结束后3个组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BDAE)的分级变化。结果:经2和3个疗程治疗后,2个治疗组BDAE分级评价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之间在脑外伤失语症的治疗结果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能促进脑挫裂伤失语症患者的言语功能恢复,患者经2—3个疗程治疗后其言语功能改善较明显,高压氧治疗压力0.18MPA和0.2MPA对脑挫裂伤失语症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建议采用0.18MPA的压力治疗脑挫裂伤后失语症可能更合适。
- 王敏冉春风高圣海韩冰石小峰庄志坚吴洪彭小丽吴夏媛尹夕龙
- 关键词:高压氧治疗脑挫裂伤失语症
- 社区脑卒中患者ADL能力预后的相关研究
- 目前脑卒中是我国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我国每年的急性脑卒中发病人数超过百万例,其具有高死亡率、高复发率以及高致残率等特点,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减少脑卒中的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
- 刘书芳倪朝民韩瑞李踔孙会芳高圣海武行华
- 关键词:ADL社区康复社区脑卒中康复治疗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 文献传递
- 早期分离与抗阻运动训练对脑卒中膝过伸和偏瘫步态的防治作用
- 本文通过对偏瘫患者进行了早期分离与抗阻运动训练,探讨了对脑卒中患者膝过伸和偏瘫步态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 高圣海倪朝民韩瑞李踔武行华
- 关键词:偏瘫步态康复治疗脑卒中
- 文献传递
- 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7
- 2007年
-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222例社区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112例)和对照组(110例),康复组给予正规的康复治疗,对照组未接受任何正规的康复治疗,并对每组患者在入组时、入组后2个月末和5个月末利用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对其生存质量(QOL)进行评定。结果:在社区治疗2个月末和5个月末,康复组在WHOQOL-BREF各领域的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社区康复可以全面提高社区中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 孙会芳倪朝民韩瑞李踔刘书芳高圣海武行华
- 关键词:脑卒中社区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