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祥华
所属机构: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所在地区: 湖南省 研究方向: 医药卫生 发文基金: 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
相关作者
罗湘筠 作品数:30 被引量:219 H指数:9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研究主题:疗效观察 耳穴压丸 电针 穴位埋线 理筋 罗湘君 作品数:1 被引量:0 H指数:0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研究主题:功能锻炼 肩周炎 火针治疗 疗效观察 何杰 作品数:6 被引量:33 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研究主题:慢性疲劳综合征 疗效观察 顽固性失眠症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推拿 王德瑜 作品数:107 被引量:236 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研究主题:推拿手法 推拿 教学 大学生 中医 肖斌斌 作品数:11 被引量:95 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研究主题: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疗效观察 顽固性失眠症 疗效 浮针疗法
温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虚寒型膝骨关节炎的远期疗效评价 2023年 探讨使用康复治疗联合温针灸应对虚寒型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80例属于虚寒型膝关节炎疾病的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采用随机分治法获得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采用相同康复疗法的同时,增加使用温针灸,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观察组临床效果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虚寒型膝骨关节炎患者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温针灸疗法在提高远期疗效方面存在优势,调节炎症因子水平,恢复膝关节功能,重返正常工作与生活。 刘祥华关键词:膝骨关节炎 虚寒型 温针灸 康复疗法 振腹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评价振腹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症的疗效。方法选择顽固性失眠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振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地西泮睡前口服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变化。结果两组均可降低PSQI评分(P<0.01),治疗组治疗后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2.5%、87.5%,高于对照组的27.5%、62.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腹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症疗效肯定,且操作简便安全。 唐森 林萍 王德瑜 罗湘筠 何杰 肖斌斌 刘祥华关键词:失眠症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睡眠障碍 推拿 针刺激活轴抑制蛋白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对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研究针刺对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大鼠骨骼肌细胞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轴抑制蛋白1(Axin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刺组各12只。模型组和针刺组大鼠采用手术切断坐骨神经制备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只暴露坐骨神经,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针刺组在造模后进行电针治疗(“足三里”和“承山”穴),每次10 min,连续治疗3周。治疗后,检测各组大鼠绯肠肌组织的湿重比、肌纤维横截面积及肌细胞直径比;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绯肠肌损伤;TUNEL染色检测各组大鼠绯肠肌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p-AKT、AKT、p-AMPK、AMPK、Axin1、B细胞淋巴瘤2(Bcl-2)、Bcl相关X蛋白(Bax)、活化胱天蛋白酶(cleavedcaspase-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腓肠肌湿重比(0.38±0.06)、肌纤维截面积比(0.52±0.12)和肌纤维直径比(0.53±0.16)均明显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30.85±5.74)%明显升高(P<0.05),Bcl-2(0.40±0.03)、Bax(0.53±0.05)、cleavedcaspase-3(0.58±0.06)、PCNA(0.44±0.05)、p-AKT/AKT(0.54±0.06)、p-AMPK/AMPK(0.73±0.04)和Axin1(0.41±0.05)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腓肠肌湿重比(0.52±0.07)、肌纤维截面积比(0.64±0.11)和肌纤维直径比(0.66±0.15)均明显增加(P<0.05),细胞凋亡率(21.39±3.87)%明显下降(P<0.05),Bcl-2(0.61±0.05)、PCNA(0.72±0.08)、p-AKT/AKT(0.82±0.09)和Axin1(0.62±0.06)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Bax(0.33±0.04)、cleavedcaspase-3(0.34±0.04)和p-AMPK/AMPK(0.51±0.03)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针刺可能通过调控Axin1/AMPK/AKT的表达,延缓失神经大鼠骨骼肌的萎缩。 刘祥华 罗湘筠 李文倩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 失神经 骨骼肌萎缩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火针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有效方法。比较火针治疗肩周炎与常规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的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组(24例)与常规针刺组(24例)治疗。比较观察1个疗程后两组治疗前后... 刘祥华 罗湘君关键词:肩周炎 功能锻炼 文献传递 电针对骨骼肌萎缩模型大鼠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电针对骨骼肌萎缩模型大鼠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和电针组,各10只,建立骨骼肌萎缩模型。电针组给予电针治疗,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每天进行固定。检查腓肠肌湿重、干重,骨骼肌肌纤维直径、面积,采用ELISA检测泛素蛋白连接酶肌肉环指蛋白1(MURF1)、PGC-1α、Ⅲ型纤连蛋白组件包含蛋白5(FNDC5)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kt、mTOR、p-Akt及p-mTOR。结果:电针组骨前肌湿重、干重、干重/体重、骨骼肌肌纤维直径和面积高于模型组,低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骨前肌湿重、干重、干重/体重、骨骼肌肌纤维直径和面积低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组骨骼肌相关蛋白MURF1表达低于模型组,PGC-1α、FNDC5表达高于模型组;电针组骨骼肌相关蛋白MURF1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GC-1α、FNDC5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骨骼肌相关蛋白MURF1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GC-1α、FNDC5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组Akt、mTOR、p-Akt及p-mTOR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P<0.05);模型组Akt、mTOR、p-Akt、p-mTOR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电针对骨骼肌萎缩模型大鼠干预效果显著,能改善大鼠骨骼肌萎缩状况,通过激活Akt/mTOR通路,调控骨骼肌相关蛋白MURF1、PGC-1α和FNDC5表达,从而抑制骨骼肌萎缩。 刘祥华 罗湘筠 李文倩关键词:骨骼肌萎缩 电针 臭氧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医用臭氧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治疗组),每组30例。A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每天1次,6次为一疗程;B组膝关节腔内注射臭氧(浓度40 ug/m1),每... 刘祥华关键词:骨关节炎 膝关节 臭氧 文献传递 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探讨针刺对超负荷运动致骨骼肌损伤大鼠氧化应激损伤及骨骼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究针刺对超负荷运动致骨骼肌损伤大鼠氧化应激损伤及骨骼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初步了解针刺对超负荷运动致骨骼肌损伤的治疗机制。方法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选取60只6周龄SPF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四组:空白组(Control,C)、超负荷运动组(Overload,O)、针刺组(Acupuncture,A)和超负荷运动+针刺组(Overload and Acupuncture,OA),各15只;O组及OA组实行超负荷运动,运动结束立即针刺A组及OA组足三里、阳陵泉、内关和肾俞穴,留针20 min,持续14 d;检测各组SD大鼠骨骼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琥珀酸脱氢酶(SD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D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情况,使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检测SD大鼠血清中肌酸激酶水平并使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SD大鼠骨骼肌情况;使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相比C组丙二醛水平(4.75±0.29)mol/L、骨骼肌细胞凋亡水平(9.89±1.02)%和肌酸激酶(457.54±45.02)kU/L,O组丙二醛水平(13.97±0.55)mol/L、骨骼肌细胞凋亡水平(32.58±3.50%)、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血清肌酸激酶水平(1985.50±88.87)kU/L均显著升高(P<0.05);相比C组GSH⁃Px水平(142.25±8.39)kU/L、SOD水平(2.50±0.25)kU/L、SDH水平(35.75±8.78)kU/L,O组GSH⁃Px水平(55.68±6.97)kU/L、SOD水平(1.02±0.17)kU/L、SDH水平(10.58±6.50)kU/L、Bcl⁃2、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Akt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O组,A组丙二醛水平(4.99±0.32)mol/L、骨骼肌细胞凋亡水平(11.52±1.02)%、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均(557.56±54.25)kU 刘祥华 罗湘筠 李文倩关键词:骨骼肌损伤 氧化应激 琥珀酸脱氢酶 针刺“项七针”联合手法干预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循环血流速度的影响探讨 2024年 研究针刺“项七针”联合手法干预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循环血流速度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行随机分组,常规组采取手法干预治疗,联合组予以针刺“项七针”联合手法干预治疗,对比两组病情改善情况。结果 ①治疗后联合组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②针刺“项七针”联合手法干预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34%)明显高于手法干预组(77.78%)水平,组间差异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予以针刺“项七针”联合手法干预治疗可促进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好转,对疗效改善有积极意义。 刘祥华 王敏 皮灿 臧青 廖花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 手法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