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研华
作品数: 130被引量:897H指数:19
  • 所属机构: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 所在地区:江西省 南昌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相关作者

石庆华
作品数:466被引量:3,797H指数:34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水稻 双季稻 早稻 双季水稻 稻米品质
潘晓华
作品数:496被引量:4,227H指数:35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水稻 双季稻 双季水稻 早稻 机插
曾勇军
作品数:239被引量:1,730H指数:23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双季稻 水稻 稻米品质 施氮量 双季晚稻
谭雪明
作品数:173被引量:1,520H指数:23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水稻 早稻 双季稻 稻米品质 直播稻
吴自明
作品数:126被引量:659H指数:14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早籼稻 双季稻 优质早稻 直播
Effect of Different Seedling Age on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Double Cropping of Late Rice
2015年
The study aim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late transplanting rice with differ- ent seedling ages at the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We selected six varieties of different thermal and photo-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as the test material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eedling ages on growth and yield of ri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rowing period of thermal-response rice was delayed by long seedling age, but less affected by the impact of photo-response rice; the yield of later thermal-re- sponse varieties with 25 days and 30 days seedling ages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contrast, the yield of early thermal-response varieties and later photo-response varietie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with 30 days seedling age. The optimal trans- planting seedling age was 15 days of thermal-response rice, while photo-response rice was 20 days. The thermal-response rice should be selected as early maturing varieties, while the photo-response rice could be selected as late maturing varieties for high yield.
滕飞陈惠哲曾研华蔡雪青朱德峰
关键词:YIELD
若干杂交水稻恢复系及其F1生育后期根系衰退特性研究(摘要)
钟蕾何虎曾研华潘晓华
不同稻草还田方式对双季稻产量及其上部三叶特征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于2010—2011年,以双季早稻"陆两优996"和双季晚稻"五丰优T02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稻草还田方式对双季稻株型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养分条件下,较单施化肥相比,稻草全量还田能显著提高双季早稻的产量,而双季晚稻产量稻草全量还田处理与稻草全部烧灰还田和单施化肥基本持平;在不施化肥区,无论是早稻还是晚稻,稻草全量还田处理水稻产量均显著高于稻草烧灰还田和稻草不还田处理。稻草还田改善了双季稻上三叶株型特征,早稻上三叶株型指标的优化效应高于晚稻,但两者与水稻产量均呈显著相关(P<0.05);当产量最高时,早稻稻草还田处理上三叶株型指标趋近适宜值,而晚稻规律不明显。稻草全量还田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双季稻上三叶的叶片质量,其高效叶面积、高效叶面积率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比叶面积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双季稻上三叶叶系配置的改善是稻草还田增产的主要原因。
曾研华吴建富潘晓华石庆华朱德峰
关键词:双季稻
双季直播晚稻品种筛选及抗倒伏能力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筛选适宜双季稻地区直播的高产、稳产及抗倒伏晚稻品种,为此类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适宜江西省赣北地区种植的24个晚稻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进行人工模拟机械直播种植,比较各供试品种的生育期、成穗率、产量构成、干物质积累动态、SPAD值及抗倒伏能力。【结果】聚类分析表明,高产类型的水稻品种有永3优华占、甬优1538、盛泰优9712和岳优27,低产类型有玉针香、隆晶优8129、玉晶91、原香优361、美香占2号和五山丝苗,其余为中产类型。此外,高产品种比中、低产品种平均增产了13.33%和44.32%。同低、中产品种相比,高产品种有效穗数和成穗率显著增加,且每穗粒数、结实率、总颖花量、千粒重和日产量均显著提高;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均最多,茎鞘和叶片的表观输出量、物质输出率和表观转换率均显著增加;高产品种叶片SPAD值在各时期都高于中产和低产品种;高产品种株高较低,重心高度低,节间茎壁较厚,各节间倒伏指数降低,抗倒伏能力强。在直播条件下,高产品种具有生育期适宜、成穗率高、穗大、总颖花量大、结实率和日产量高、各生育期SPAD值高、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大、茎鞘和叶片物质输出及转化率高、抗倒伏能力较强等特性。【结论】水稻品种永3优华占、甬优1538、盛泰优9712和岳优27作晚稻直播栽培产量较高,抗倒伏能力较强,适宜在江西作为双季直播晚稻品种栽培。
何汛锋李祖军田雪飞李辰彦曾研华曾勇军吴自明李辉婕
关键词:晚稻直播抗倒伏能力
播期对南方双季晚籼稻温光资源利用、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5
2021年
调整播期可以改变水稻生长发育中的环境气候条件,对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调节水稻生育进程及提升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南方双季晚籼稻优质丰产与温光资源相适应的播种期,本研究选用万象优华占、象牙香珍和美香占2号等3个晚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6月10日、6月20日、6月30日共3个播期,研究播期对双季晚籼稻品种温光资源利用、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供试品种在不同生育阶段日均温度和有效积温、全生育期和齐穗至成熟期阶段的日照时数均呈递减趋势,而全生育期天数无明显变化;产量以6月20日播种的最高,早播(6月10日)会导致显著减产,而晚播(6月30日)虽然也会导致减产,但差异不显著;随播期推迟,晚籼稻品种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变优,但不利于改善食味品质,对营养品质无显著影响。在南方双季晚籼稻实际生产中,不建议早播,应根据品种不同进行适期播种或适当晚播,能使水稻更合理有效地利用温光资源,有利于协调水稻高产和品质提升。
徐俊豪解嘉鑫熊若愚郭琳谭雪明曾勇军石庆华潘晓华曾研华
关键词:晚籼稻播期生育期稻米品质
稻草不同还田方式对双季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5
2013年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施肥区稻草还田(NPK+S)、稻草烧灰还田(NPK+SI)和稻草不还田(NPK)以及相对应的不施肥区对照共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稻草还田方式对双季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等量氮、磷、钾养分条件下,NPK+S处理具有提高早稻分蘖数及成穗率、中后期叶面积指数及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增加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显著作用,但对晚稻的作用不明显;早稻NPK+S处理的产量较其他两个处理两年平均增幅为3.78%~8.77%,晚稻随着稻草还田次数的增加,NPK+S与NPK+SI处理的产量趋于接近,但较NPK处理增产5.66%~7.32%。不施肥条件下,稻草还田(CK+S)处理对早、晚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明显大于稻草烧灰还田(CK+SI)和稻草不还田(CK),且其早、晚稻产量也极显著高于后两个处理。研究还发现,稻草还田能提高早、晚稻的稻米食味品质,但降低其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以及晚稻稻米的加工品质。以上结果说明,进行稻草全量还田对持续提高双季水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曾研华吴建富潘晓华石庆华朱德峰
关键词:稻草还田稻米品质
不同直播方式与杂草防除时期对稻田杂草发生及早籼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6
2020年
为探明不同直播方式下稻田杂草最佳防除时期,本试验以杂交稻柒两优2012为供试材料,设置旱直播、湿直播和水直播3种直播方式与播后2叶1心前除草(C1)、2叶1心至3叶1心除草(C2)、全生育期除草(C3)及全生育期不除草(CK)4个处理,研究不同直播方式与杂草防除时期对稻田杂草发生及早籼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直播和湿直播相比,旱直播方式可显著提高早籼稻出苗率,且土壤中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发生严重,而水直播和湿直播方式下水莎草、鸭舌草等水生性杂草发生严重;在播后3~29 d左右,旱直播方式下杂草发生相对较严重,但在播后43 d杂草发生量显著低于水直播和湿直播处理;对于水稻全生育期来说,旱直播杂草发生密度总体下降12.57%~15.72%,且杂草生物量显著低于水直播和湿直播,鲜、干重分别平均下降65.83%、57.45%及69.73%、59.04%。相关分析表明,杂草生物量与直播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中播后15~22 d杂草的发生对早籼稻产量降低影响显著。与CK相比,各杂草防除处理均显著提高早籼稻产量,表现为C3>C1>C2>CK,增产17.91%~31.21%,且C1是杂草防除的最佳时期,其中旱直播增产效应高于湿直播和水直播处理,产量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提高。总体来说,不同直播方式杂草发生因生育期而异,旱直播有利于降低直播田杂草发生量,且在播后至2叶1心期前防除杂草利于水稻增产增效,其中旱直播方式明显。
周燕芝陈丽明王文霞李祖军曾勇军谭雪明胡水秀石庆华潘晓华曾研华
关键词:直播稻直播方式杂草发生规律
不同灌溉方式对南方优质食味晚籼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5
2021年
【目的】探明南方优质食味晚籼稻产量、品质对不同灌溉方式的响应特征。【方法】于2018—2019年在江西农业大学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上高创新基地,开展不同灌溉方式对优质食味晚籼稻产量及稻米品质影响的大田试验,水分处理设置常规灌溉(CK)、持续淹水灌溉(CFI)和间歇灌溉(AWD),供试品种为优质食味籼稻泰优871与普通食味籼稻荣优华占,分析测定稻田水分利用率、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结果】不同灌溉方式对供试品种的产量构成和稻米品质存在显著影响,且2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与CK和CFI处理相比,2年AWD处理总水分利用率分别增加了18.2%—62.5%、41.2%—91.7%。相比CK,AWD与CFI处理有增加2个供试品种产量的趋势,但优质食味籼稻品种产量无明显变化,仅2018年普通食味籼稻品种产量在AWD处理下增加显著,增产原因主要在于每穗粒数增加明显。AWD处理总体有利于稻米加工品质,而与CK和AWD处理相比,CFI处理则显著降低了稻米的垩白率和垩白度,有利于外观品质的改善。不同灌溉处理下不同食味类型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存在年度间差异,2019年AWD较CFI处理显著增加了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同时,2年AWD较CFI处理也显著增加不同食味类型品种的胶稠度、峰值黏度及崩解值,且降低了消减值,提升了稻米的适口性,而CFI处理较CK与AWD处理则显著增加稻米的蛋白质含量,但不同灌溉方式对优质食味籼稻品种直链淀粉、营养品质与稻米RVA谱特征值的影响效应要高于普通食味籼稻品种。【结论】间歇灌溉处理提高了供试品种的水分利用率,有利于增加优质食味籼稻产量,改善了稻米加工,但不利于外观品质的改善,同时间歇灌溉处理可降低消减值及稻米蛋白质含量,提升胶稠度、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及崩解值,有利于改善稻米蒸煮食味的适口性;而持续淹水灌溉有�
熊若愚解嘉鑫谭雪明杨陶陶潘晓华曾勇军石庆华张俊才硕曾研华
关键词:节水灌溉水分利用率稻米品质
赣北地区直播早稻品种的筛选及其丰产性研究被引量:10
2019年
为筛选适宜赣北地区的直播早稻品种及明确其丰产特性,以适宜江西省种植的21个早稻品种(组合)为试验材料,在南昌进行大田直播种植,比较分析了不同品种生育期、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特征。结果表明,鄱优364、荣优286、两优287、荣优2933、荣优2994和荣优3327等品种生育期偏长,不适宜直播栽培;其余生育期适宜的15个品种中,陵两优722、柒两优2012、优I156和淦鑫203产量高,具有多穗、大粒和日产量高的特点,直播栽培能够获得高产;而潭两优83产量中等、生育期短,直播栽培可协调生育期长的晚稻品种搭配,实现晚稻的高产和稳产。经聚类分析,陵两优722、柒两优2012、优I156和淦鑫203为高产品种,株两优538、嘉育948、荣优2933和中早25为低产品种,其余为中产品种。对不同产量水平品种的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特征进行分析,发现高产品种表现出穗多、粒质量大、日产量高,抽穗期叶面积指数较高,穗分化期干物质积累量大,茎鞘物质输出及转化率高的特点。试验结果可为赣北地区直播早稻品种的选择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谭义青李祖军陈丽明方加海谭雪明吴自明曾勇军石庆华曾研华
关键词:直播早稻丰产性
稻草还田对双季稻上部三叶特征的影响
于2010-2011年,以双季早稻陆两优996和双季晚稻五丰优T02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稻草还田方式对双季稻株型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提高双季早稻的产量,增产显著,但不利于晚稻的增产。改善双季稻上部三叶叶片...
曾研华吴建富潘晓华石庆华朱德峰
关键词:双季稻株型特征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