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辉
作品数: 70被引量:816H指数:16
  • 所属机构: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语言文字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汪兴富
作品数:12被引量:200H指数:7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COCA 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 语料库 象似性 构式语法
熊学亮
作品数:104被引量:1,696H指数:2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外文学院
研究主题:构式 话语 语用学 语用推理 语言
刘露营
作品数:23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汉语 英语 动词 名词化 人称指示
金城
作品数:112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研究主题:图像 视频 模态 多媒体信息检索 图像检索方法
冯瑞
作品数:262被引量:470H指数:10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研究主题:卷积神经网络 模式识别技术 预处理 视频 神经网络
“事实”如何胜于“雄辩”?——基于语料库量化之“功、过”考察被引量:2
2009年
近年来,语料库作为一种教学和科研的“有效”定量研究方法,受到人们极大关注,因为它或多或少解决了乔式理论中语言“直觉”意识缺陷,满足了“观察充分”和“描写充分”两个标准,减少了材料选择的主观性,提升了客观性和科学性。然而从语料库建构角度看,它并非灵丹妙药,因为它建立在人为选料基础之上,不可避免地存在与生俱来的问题,如代表性、规模性和真实性等。因此,笔者认为“事实胜于雄辩”并非永远不变的真理,关键要看何种“事实”、以何种方式建构或使用“事实”。只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有血有肉的事实(数据)才更具说服力、才更有用。
刘国辉陈香兰
关键词:语料库
认知语言学需要“转向”吗?
2013年
若从上世纪80年代算起,基于体验哲学的认知语言学至今运作30余年,已成为当今语言学研究的一种重要范式。于此,人们会根据以往语言学研究范式来认真审视这种范式是否也存在"转向"。本文正是带着这个问题从认知语言学现状、西方语言学演变律、科学观和创新心态方面进行了理据剖析,认为从当前看,"完善"(即多一些客观性)是其首选;但从长远看,"转向"不可避免,即走向更理性的研究范式,以符合语言科学要求。
刘国辉
关键词:科学观
认知句法学的研究原则、目标和方法
<正>本文首先简述句法学研究,然后讨论认知句法学的研究原则,研究目标与方法,最后比较认知句法学与乔式句法学的差异所在。这样我们对认知句法学的运作态势方可有一个基本
刘国辉
文献传递
Grice's合作原则的“不合作”现象的语用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格莱斯的合作原则(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在解释人类言语交际活动中起重大的作用。格莱斯认为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双方都应遵守合作原则。但是在实际言语交际中,总存在违反合作原则的现象。本论文以语言学理论为依据,分析了言语交际中违反合作原则的现象,并从礼貌、关联、文化差异、修辞效果、一词多义、白色谎言等方面探讨了违反合作原则的原因。
梁荣刘国辉
关键词:会话含意违反言语交际
英汉请求策略理论与实证对比研究
正如该论文题目所示,该研究旨在对美国人和中国人问卷调查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比手段来描述和解释英汉请求策略的相同性和差异性。 第一章对该研究的标题、动因、请求行为的概念区别和判断标准、研究的性质、方法、目的、假设、框架...
刘国辉
关键词:请求策略请求行为言语行为
词类范畴典型概念与动词名词化现象被引量:10
2008年
动词名词化现象位于名词和动词之间,要确定三者间的关系,首先得确定典型名词和动词,再根据它们各自的特征来讨论名词化的特点,文章比较了英、汉语名词化现象在典型性方面的差异。
刘露营刘国辉
关键词:范畴化词类名词化现象
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英语教学与研究的良好平台被引量:95
2008年
本文系统介绍美国杨伯翰大学MarkDavies教授开发的COCA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该语料库库容量为3.6亿词汇,涵盖美国1990年至2007年间18年内的各种类型语料,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英语平衡语料库。现该语料库免费在线供研究者和学习者使用。
汪兴富Mark Davies刘国辉
语言“转换”概念多维度诠释——以名词化现象为视点被引量:10
2005年
名词化现象所涉及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转换,一种略不同于TG中的转换。本文首先从语言表征方面进行了诠释,然后从哲学、认知、心理现实性、俗经验等方面进行探讨。笔者认为名词化转换之所以可能,除了语言表达结构和交际意图的需要之外,其深层的动因还在于现实世界的本体是由物质和运动构成的,物质和运动相互依存,相互转换,共同遵守着能量守恒定律,形成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刘国辉
关键词:名词化交际意图
英汉互译的双向语量“增生”及其量化理据略考
2008年
“形合”语言英语与“意合”语言汉语之间的互译,表面上看不可能对等“增生”,因为前者多注重形态逻辑结构,后者多注重信息内容,这样翻译时语言中的“增生”现象一般多发生在前者,而不是后者。但实际情况是,英译汉时同样出现了“增生”,究其原因在于以读者为中心的异化翻译,在词汇、语篇和语料库的量化考察中得到了进一步确认。
刘露营刘国辉
关键词:英汉互译
英语“OK”语用特征及其生态组构模式的语料库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本研究通过COCA、COHA、SOAP等大型美语语料库从共时和历时角度对"OK"的总体分布、词类分布和组构分布进行实证考察,结果发现:"OK"是一个典型的口语表征,口语体中应用最多,而学术体中则最少,1950年后才得以迅猛增长;就词类而言,其形容词应用最多,其中[Be]OK又最突显,1980年代后得以快速增长;就组构(右向、左向及标点符号)而言,主要出现在口语体中,与副词组构最多,也是1980年代后得到较大增长,且前后多用冒号、逗号和句号,不用感叹号。最后,通过Glo Wb E语料库就"OK"在本族语国家中的应用进行比较,发现与副词组构仍最多,同时美国始终是引领者。
刘国辉
关键词:语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