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行
作品数: 136被引量:444H指数:10
  • 所属机构:浙江大学
  • 所在地区:浙江省 杭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郑树
作品数:767被引量:4,393H指数:30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大肠癌 大肠肿瘤 结直肠癌 结直肠肿瘤 肿瘤
曹江
作品数:173被引量:330H指数:10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大肠癌 基因表达 肿瘤 基因治疗药物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应可净
作品数:287被引量:1,734H指数:16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研究主题:肺癌 肺血栓栓塞症 肺肿瘤 肺栓塞 静脉血栓栓塞症
程浩
作品数:399被引量:491H指数:1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研究主题: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皮损 尖锐湿疣患者 树突状细胞
吴金民
作品数:148被引量:611H指数:1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研究主题:乳腺癌 大肠肿瘤 大肠癌 胃癌 肿瘤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人细胞角蛋白19试剂盒
本发明为一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人细胞角蛋白19试剂盒,该试剂盒通过逆转录(RT)mRNA样品得到cDNA,再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可以精确定量检测标本中CK19的mRNA表达量。该试剂盒可以用于临床及...
张行曹江叶景佳郑树
文献传递
荧光定量PCR检测尖锐湿疣皮损Toll样受体的表达水平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检测尖锐湿疣皮损中Toll样受体(TLRs)的mRNA表达水平,探讨TLRs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免疫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提取40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和35例HPV阴性的慢性宫颈炎患者宫颈刮落细胞的总RNA,逆转录为cDNA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LRl~10的mRNA表达水平,并检测40例尖锐湿疣的HPV分型。结果40例尖锐湿疣患者以低危型HPV6和11型为主(77.5%和55%)。55%尖锐湿疣患者感染两种以上HPV亚型,其中35%合并高危型HPV感染。尖锐湿疣组TLR3、7、8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其他TLRs,TLR9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其他TLRs(P均〈0.05)。尖锐湿疣皮损TLR1—10的mRNA表达水平在HPV6型和HPV11型感染间以及在低危型与合并高危型HPV感染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尖锐湿疣组TLR1~3、TLR5~8和TLR10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HPV阴性的慢性宫颈炎组(P均〈0.05),其中TLR2、7、8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更显著(P均〈0.01)。而TLR4、11LR9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尖锐湿疣皮损中部分TLRs(3、7、8)表达水平较高,但TLR9表达水平较低。相对于HPV阴性的慢性宫颈炎,尖锐湿疣皮损中TLR1—3、TLR5~8和TLR10的mRNA表达上调。不同HPV型别感染的尖锐湿疣皮损中TLRs表达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推测尖锐湿疣TLRs表达谱的改变可能与HPV感染有一定关系,是否与HPV感染的免疫逃逸机制及持续感染有关尚有待进一步明确。
朱小霞程浩张行朱可建周强陈大方王琦
关键词:荧光定量PCR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TOLL样受体
钙网蛋白基因120片段和人乳头瘤病毒6bE7基因诱导的小鼠细胞免疫反应
2005年
目的研究嵌合DNA疫苗钙网蛋白基因120片段(CRT120)和人乳头瘤病毒6b型E7基因(HPV6bE7)的免疫学特性。方法克隆、构建重组质粒即嵌合DNA疫苗pcDNA3.1-GFP-CRT120/ HPV6bE7、pcDNA3.1-GFP-HPV6bE7、pcDNA3.1-GFP-CRT120;经脂质体转染获得HPV6bE7转染阳性 B16细胞株;用肌内注射法对C57BL/6小鼠进行重组质粒DNA疫苗免疫;检测免疫小鼠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小鼠脾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杀伤活性以及与靶细胞共孵育后白介素2和干扰素γ的分泌水平。结果获得构建正确的嵌合DNA疫苗pcDNA3.1-GFP-CRT120/HPV6bE7以及稳定表达HPV6bE7 的阳性细胞株。CRT120/HPV6bE7较之HPV6bE7能引起免疫小鼠外周血中CD8+T淋巴细胞亚群分化和 TCRγδ T细胞上调(P<0.05),脾淋巴细胞与靶细胞共孵育上清液中白介素2和干扰素γ的浓度也明显高于HPV6bE7和CRT120组(P<0.05);CRT120/HPV6bE7免疫的小鼠淋巴细胞对靶细胞B16/HPV6bE7 有明显的杀伤活性。结论 CRT120/HPV6bE7嵌合DNA疫苗能够诱导免疫小鼠的病毒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
徐妍程浩赵可佳叶俊张行宋韬陈民利王琦
关键词:钙网蛋白
RON受体酪氨酸激酶的过表达对结肠癌细胞移动/浸润能力的作用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研究酪氨酸激酶受体RON过表达对结肠癌细胞移动/浸润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携有野生型RON(wt-RON)cDNA的质粒pDR2-wt-RON转染入结肠癌细胞株RKO,挑选稳定转染克隆,以过河实验和体外跨室趋化运动能力实验检测两者的移动/浸润能力;然后以siRNA敲除,比较两者的移动/浸润能力,以Western印迹检测E-cadherin表达的变化。结果:转染了wt-RON并且高表达后,RKO细胞的趋化移动能力明显高于未转染组(P<0.01)。过河实验,转染组过河时间为(42.50±4.12)h,而未转染组与载体对照组分别为(69.50±2.52)h与(70.50±3.42)h(P<0.01);而基因干扰后,趋化移动能力降低(P<0.01)。过河实验,RNAi组过河时间为(82.50±3.42)h,与未转染组(79.00±2.58)h相仿(P>0.05),psiRm-RON组(51.50±4.12)h(P<0.01)。转染wt-RON后,E-cadherin表达低于未转染组(P<0.05)。结论:wt-RON的高表达可以降低E-cadherin表达,降低肿瘤细胞间的黏附性,增加结肠癌细胞RKO的移动/浸润能力。实施RNAi(RNA interference)可降低RKO的移动/浸润能力。提示RON酪氨酸激酶受体的高表达可能是结肠癌浸润转移的机制之一。
杜卫东何超王达黄学锋毛伟芳胡文献马建军刘强张行
关键词:钙粘着糖蛋白类肿瘤浸润细胞运动
TRAP—PCR ELISA及银染法检测肺刷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被引量:6
1999年
以非同位素法检测肺刷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及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端粒酶重复放大程序TRAP(Telomerase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PCRELISA法及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一银染法,对80例支气管肺刷落细胞样本进行定性及定量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肺癌患者患侧端粒酶定性检测阳性率为88.6%,其对侧部位为22.7%,肺炎阳性率为11.8%。定量法检测肺癌病人的端粒酶活性水平(中位OD值:0.089)明显高于其对侧肺部(中位OD值:0.028)及肺炎组(中位OD值:0.014)。另外病理发现不典型增生者6例中有5例端粒酶阳性。结论应用该方法对肺刷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的测定可以作为肺部恶性肿瘤诊断有效而敏感的手段之一。
张行应可净刘富光蔡心涵郑树
关键词:端粒酶PCRELISA银染法
癌旁喉黏膜端粒酶活化的意义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研究癌旁非癌变喉黏膜端粒酶的表达 ,探讨端粒酶的活化在喉癌扩展及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结合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癌旁阴性切缘以外喉黏膜的端粒酶阳性率高于喉癌组织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的激活发生在喉癌的形态学改变之前 ,可能提示有恶性转化潜能的细胞扩散。
陈鸣杨蓓蓓张行
关键词:喉肿瘤端粒酶
斑秃患者新喋呤水平测定被引量:5
1996年
新喋呤是体内激活 T 细胞、产生γ干扰素、激活巨噬细胞的特异性指标,在不少与免疫异常相关的疾病中均可测得其水平异常。斑秃的发病与机体的免疫系统异常有一定的关系,我们通过测定斑秃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以了解和探讨其与斑秃的关系及其意义。一、资料和方法1.血清标本:60例斑秃患者来自本院斑秃门诊,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8~71岁,病期5天至4.5年,活动期与静止期患者各30例,斑秃区少则一块,多则全秀。斑秃患者临床活动性判断参照文献[5]。
邱家全程浩孙国均张行杨骅王也玲
关键词:斑秃新喋呤
新辅助化学治疗对胃癌组织乙酰肝素酶表达的影响
2008年
新辅助化学治疗又称诱导化学治疗,是对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术前给予辅助化学治疗,一般为2~4个疗程。新辅助化学治疗可使肿瘤缩小,以利于手术;可避免体内潜伏灶在原发灶切除后的加速生长;可降低肿瘤细胞活性,减少远处转移;还可避免抗药性。乙酰肝素酶是一种糖苷内切酶,能特异性的水解位于细胞表面、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的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为小分子片段。我们前期的研究证实,
卢瑜潘宏铭方勇张行曹厚军寿佳威王凯峰吴金民
关键词:新辅助化学治疗乙酰肝素酶胃癌组织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酶表达
可溶性Fas与肠癌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1)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Fas的表达情况 ;(2)探讨结直肠癌的一些病理特征与可溶性Fa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 ,对24例结直肠癌患者和24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中可溶性Fas浓度进行检测。结果 对照组血清中的Fas浓度平均值为(2.357±1.84)pg/ml。大肠癌无淋巴结转移组血清Fas平均值为(5.38±4.2602)pg/ml,大肠癌有淋巴结转移组Fas平均值为(7.114±3.065)pg/ml。大肠癌组血清中的sFas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有转移灶组大肠癌的sFas表达与无转移组无明显差异(P>0.05)。sFas的表达在大肠癌的不同分化程度和大小中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1)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sFas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2)血清中的可溶性Fas浓度与大肠癌有无淋巴结转移和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及癌肿的大小无明显相关性。
施仙林田耜奇王林波陈文军宋向阳张行
关键词: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可溶性FAS
肝细胞性肝癌端粒酶活性表达的研究
1998年
为探讨端粒酶在肝细胞性肝癌(HCC)中的活性表达,运用端粒重复扩增法(TRAP)银染显色检测了HCC及其配对癌旁非癌肝组织(PAT)各17份和正常对照肝组织(NT)7份的端粒酶活性。结果表明:HCC的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82.3%(14/17),PAT阳性表达率为17.7%(3/17),NT则为0(0/7)。提示端粒酶的重新激活与HCC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测定HCC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有助于对HCC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作出诊断和预后判断。
张珉郑树森张行蔡心涵
关键词:肝肿瘤基因表达肝细胞性端粒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