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戈启萍
-

-

- 所属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相关作者
- 高微微

- 作品数:161被引量:920H指数:1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 研究主题:结核 肺结核 复治肺结核 结核病 药物疗法
- 黄学锐

- 作品数:107被引量:664H指数:1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 研究主题:结核 肺结核 复治肺结核 药物疗法 左氧氟沙星
- 杜建

- 作品数:124被引量:995H指数:1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 研究主题:结核 复治肺结核 结核病 肺结核 肺结核患者
- 韩喜琴

- 作品数:75被引量:378H指数:1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 研究主题:结核 肺结核 复治肺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 肺结核患者
- 初乃惠

- 作品数:244被引量:1,100H指数:1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 研究主题:结核 耐药结核病 结核病 耐多药结核病 肺结核患者
- 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肺病患者2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分析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MAC)肺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新诊断的23例MAC肺病的临床表现以及9例接受治疗病例的短期疗效。结果 14例男性MAC肺病表现为上叶空洞型,9例女性MAC肺病表现为结节支气管扩张型。MAC肺病的主要影像特点是多发微结节(10/23)、多发支气管扩张(9/23)、树芽征(8/23)、空洞(15/23)、肺实变(5/23)、结节(8/23)和肺体积缩小(8/23)。5例含利福布汀方案治疗的患者,3个月后症状改善3例,影像好转2例,痰抗酸杆菌阴转2例,4例含利福平方案治疗的患者,3个月后症状改善3例,影像好转2例,痰抗酸杆菌阴转1例。结论 MAC肺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形式是上叶空洞型和结节支气管扩张型,前者主要见于男性患者,后者主要见于女性患者。含利福平或利福布汀的治疗方案对患者具有一定疗效。
- 王敬初乃惠段鸿飞戈启萍王隽王隽
- 关键词:分枝杆菌感染肺疾病
- 耐多药结核病家庭传播的分析与防护
- 2010年
- 目的分析家庭密切接触者患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情况,探讨指导家庭防护的必要性及迫切性。方法对我院9例临床典型的、既往有肺结核家庭背景的密切接触史的原发MDR-TB患者所密切接触的亲属情况以及他们自身的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均为直系亲属患肺结核而被感染为MDR—TB,其中1例全家3代均患有肺结核,1例全家4口均患肺结核。9例患者中肺叶切除2例,肠结核切除1例;治愈3例,未治愈2例,死亡4例。结论对传染性肺结核家庭密切接触者,应早期干预,体现在宣教、有效防护和定期健康体检等多方面。
- 崔玉森吴平戈启萍杜亚东高微微
- 82例初治痰涂片阳性老年肺结核患者的近期临床观察被引量:8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初治痰涂片阳性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对抗结核药物的耐受性及左氧氟沙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将 82例初治痰涂片阳性老年肺结核患者按 4:3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 6个月的临床观察 (强化期 2个月 ,巩固期 4个月 )。治疗组选用可乐必妥 ,按 2HLEV/ 4HLE方案给药 ;对照组用吡嗪酰胺 ,按 2HLEZ/ 4HLE给药。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 2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为 72 7%和 6 3 3%(P >0 0 5 ) ,治疗 6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为 88 6 %和 83 3%(P >0 0 5 ) ,胸部X线病灶吸收分别为 86 4 %和 86 7%(P >0 0 5 ) ,空洞闭合率分别为 30 0 %和 2 4 1%(P >0 0 5 ) ,药物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2 5 5 %和 5 1 4 %(P <0 0 5 )。 结论 老年人肺结核治愈率较低 ,药物副反应发生率高 ,左氧氟沙星对老年人肺结核安全有效。
- 孔忠顺高微微王敬戈启萍马玙
- 关键词:抗结核药肺结核老年左氧氟沙星
- 酶联免疫斑点术和流式细胞术检测γ干扰素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辅助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PEMC中CD4+T淋巴细胞分泌或产生IFN—γ的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分离4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结核组)和3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疾病对照组)PELVIC,经克隆表达的早期分泌抗原靶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融合蛋白(简称“E/C”)刺激后,用ELISpot检测分泌IFN—γ细胞的斑点形成细胞(SFC)数量和流式细胞术(FCM)结合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检测产生IFN-γ细胞比率,并比较这2项指标在结核组和疾病对照组间的差异,同时评价2种方法检测IFN-γ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辅助诊断效能。结果PEMC经E/C刺激后用ELISpot检测结核组SFC数量为205(125-450)SFC/5×10^4PEMC,疾病对照组为5(2~18)SFC/5×10^4PEMC,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00,P〈0.01);FCM检测结核组CD4+T淋巴细胞产生1FN—Y细胞比率为3.27%(1.81%-7.34%),疾病对照组为0.12%(0.06%-0.46%),两组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5.00,P〈0.01)。ELISpot检测PEMC经E/C刺激后分泌IFN-γ的敏感度为92.5%(37/40)、特异度为80.0%(24/30)、阳性预测值为0.86、阴性预测值为0.89、阳性似然比为4.63、阴性似然比为0.09和准确度为87.1%;FCM检测经E/C刺激后产生IFN-γ的敏感度为87.5%(35/40)、特异度为90.0%(27/30)、阳性预测值为0.92、阴性预测值为0.84、阳性似然比为8.75、阴性似然比为o.14和准确度为88.6%。结论经E/C刺激后,用FCM和ELISpot检测CD4+T淋巴细胞产生和分泌IFN—γ细胞的方法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且对结核性胸膜炎有辅助诊断价值。
- 杜凤娇戈启萍韦攀健贾红彦邢爱英杜博平古淑香张宗德
- 关键词:胸膜免疫酶技术流式细胞术
- 耐多药肺结核病人个体化治疗的探讨
- <正> 目的:观察与分析69例耐多药肺结核病人个体化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1年12月24个月间,人选69例。男性42例,女性27例;年龄19-67岁;既往病程8个月-192个月;69例病人均有空洞,...
- 黄学锐高微微卜建玲戈启萍马玙
- 文献传递
- 含不同剂量左氧氟沙星方案的抗耐多药结核病疗效研究
- 2015年
-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左氧氟沙星(Lfx)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疗效,指导临床选择合理的Lfx治疗剂量。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和门诊治疗的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125例,由于失访和药物停用等原因,最终纳入研究11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fx400mg/d(对照组,40例)、Lfx600mg/d(治疗1组,39例)、Lfx800mg/d(治疗2组,40例),联合其他抗结核药物组成至少4种以上敏感药物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在治疗的第7天,Lfx服药后2h分别取血浆样本测定血药浓度,观察12个月,比较3组患者的痰菌阴转率及不良反应情况。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多组均数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3、6、9、12个月痰菌阴转率治疗1组分别为:53.8%(21/39)、56.4%(22/39)、59.0%(23/39)、59.0%(23/39),与对照组30.0%(12/40)、32.5%(13/40)、35.0%(14/40)、35.0%(14/40)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值分别为4.60、4.57、4.95、4.95,P值均〈0.05);治疗后3、6、9、12个月治疗2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60.0%(24/40)、65.0%(26/40)、65.0%(26/40)、65.0%(26/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12/40)、32.5%(13/40)、35.0%(14/40)和35.0%(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值分别为7.27、8.46、7.20、7.20,P值均〈0.05)。治疗1组与治疗2组治疗后3、6、9、12个月痰菌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值分别为0.31、0.61、0.21、0.21,P值均〉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观察以胃肠道反应、肌肉关节疼痛、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为主要表现,上述不良反应�
- 王庆枫王隽王敬段鸿飞戈启萍黄学锐杜亚东韩喜琴初乃惠
- 关键词:氧氟沙星
- 95例住院高龄肺结核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00年
- 目的 探讨高龄肺结核临床特征及治疗和管理措施。方法 对高龄肺结核(Ⅰ组)从临床特征、治疗及疗效方面与老年肺结核(Ⅱ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Ⅰ组循环系统并发症、营养不良及伴有3种以上合并症者均高于Ⅱ组,合并糖尿病和咯血者少于Ⅱ组(P〈0.05);②Ⅰ组初治者空洞病变少,复治者病变范围广,与Ⅱ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Ⅰ组普菌阳性率低于Ⅱ组(P〈0.05),近期疗效与Ⅱ组无明显差异(P〉
- 戈启萍孔忠顺
- 关键词:肺结核老年人
- 复治肺结核耐异烟肼患者和耐利福平患者治疗效果的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分析耐异烟肼、耐利福平和敏感的复治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结局,探讨耐异烟肼患者的预后。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联合国内20余家结核病防治机构共同合作纳入的资料完整并有治疗转归结果的922例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排除219例耐多药及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排除非利福平和非异烟肼耐药的100例患者,共入选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603例。复治肺结核敏感患者的治疗方案采用复治标准化方案,耐异烟肼或耐利福平治疗方案采用个体化方案,对其中药物敏感的485例患者(简称"敏感组")、耐异烟肼(包含异烟肼单耐药和多耐药)的73例患者(简称"耐异烟肼组")和耐利福平(包含利福平单耐药和多耐药)的45例患者(简称"耐利福平组")的治疗转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治疗2个月末时,耐异烟肼组痰涂片阴转率(63.6%,42/66)和痰培养阴转率(63.6%,35/55)均分别低于耐利福平组[84.6%(33/39)和70.6%(24/34)]和敏感组[84.2%(388/461)和80.0%(343/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567,P<0.001;χ^(2)=8.500,P=0.014);在治疗6个月末时,耐异烟肼组痰涂片阴转率(79.7%,47/59)和痰培养阴转率(76.5%,39/51)均分别低于耐利福平组[89.2%(33/37)和93.5%(29/31)]和敏感组[91.5%(398/435)和90.8%(367/4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127,P=0.017;χ^(2)=10.533,P=0.005)。耐异烟肼组治愈率(53.4%,39/73)低于耐利福平组(60.0%,27/45)和敏感组(69.5%,337/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7,P=0.015);耐异烟肼组治疗成功率(64.4%,47/73)低于耐利福平组(75.6%,34/45)和敏感组(82.1%,398/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87,P=0.002)。结论复治肺结核患者中,耐异烟肼患者痰菌阴转率和治疗成功率均低于耐利福平患者和敏感患者;应重视每一种药品的耐药情况,特别是临床应用时间较长的药品。
- 舒薇戈启萍黄学锐马丽萍纪滨英陈瑜晖陈效友姜广路谢莉李波陈盛玉陈森林闫俊萍石莲陈玲黎友伦席秀娥刘倩颖闫兴录王飞王芙蓉吴湘张朋冷学艳曹文利张海晴崔洪哲杨澄清吴超李鹃李华孙玙贤张立杰谢仕恒宁宇佳田希忠杜建李亮高微微
- 关键词:结核结核抗多种药物性异烟肼利福平
- 优化方案治疗复治药物敏感肺结核的疗效评价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评价优化方案治疗复治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取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心单位统一发放随机号随机分组,选取复治涂阳培阳或涂阴培阳肺结核患者共38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优化治疗方案组(简称"优化方案组")244例和标准化治疗方案组(简称"标准方案组")137例。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理论频数<1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方案治疗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等情况。结果疗程结束,优化方案组治愈175例,完成治疗30例,治疗成功率为84.0%(205/244);标准方案组治愈92例,完成治疗10例,治疗成功率为74.5%(102/1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8,P=0.024)。优化方案组和标准方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8%(63/244)和21.2%(29/1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7,P=0.309);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6/244)和4.4%(6/13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5,P=0.469)。结论优化方案可提高复治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戈启萍杜建舒嶶马艳马丽萍赵彩燕陈瑜晖张立杰黄学锐韩喜琴陈盛玉王飞李波曹文利刘倩颖陈东进石莲王鑫黎友伦杨尚鹏彭章丽吴超欧阳兵王芙蓉李钋吴湘席秀娥冷学艳张海晴李华李鹃杨澄清张朋崔洪哲谢莉刘宇红李亮高微微
- 关键词:结核抗结核药
- 重视结核病患者肝功能异常的鉴别诊断
- 2023年
- 肝功能异常是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由于各型肝炎病毒、药物或毒物中毒、自身免疫性疾病、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胆汁淤积等因素均可引起肝功能指标异常,肝功能异常的病因诊断有时会比较困难,往往需结合病史、生化、病原学、影像学,甚至肝脏穿刺活检病理学等检查方能明确诊断。临床上,结核病患者如出现肝功能异常,需快速、科学进行病因甄别并及时处理,对保障抗结核治疗的顺利进行并改善预后有重要作用。
- 戈启萍高孟秋
- 关键词:结核肝功能不全药物性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