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进富
-

-

- 所属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谭敏

- 作品数:106被引量:686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腹腔镜 疝修补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结肠癌 生物补片
- 左继东

- 作品数:27被引量:9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生物补片 疝修补术 猪小肠黏膜下层 胸腺扩大切除术 重症肌无力
- 袁玉杰

- 作品数:25被引量:6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生物补片 疝修补术 猪小肠黏膜下层 脱细胞 切口疝
- 赵振献

- 作品数:29被引量:207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腹腔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手术 气腹 胆总管结石
- 许峰峰

- 作品数:35被引量:240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腹腔镜 气腹 疝修补术 胃癌 慢性阑尾炎
- 微波消融对小鼠肝癌细胞活性和HSP70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对小鼠肝癌细胞活性和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C57BL/6J小鼠Hepa1-6肝癌皮下移植模型,采用微波能量以不同的温度消融肝癌,分别用酶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检测被消融肝癌组织细胞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和HSP70的表达,并观察消融后30d肝癌局部残留率。【结果】经40℃、45℃或50℃,120s的条件微波消融后,50℃组消融后24h小鼠肝癌组织细胞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明显低于假消融组;该组消融后30d肝癌局部残留率明显低于假消融组(均P<0.01)。3个消融组消融后12h和24h肝癌组织HSP70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相应的假消融组(均P<0.01),且随消融温度升高表达明显增强。【结论】微波消融可促进小鼠肝癌HSP70的表达,同时在一定消融条件下能明显降低肝癌细胞的活性。
- 谭进富吕明德刘大全王竹周忠信黄洁夫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细胞活性消融琥珀酸脱氢酶
- 联合转染血管生成抑素和Fas基因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联合转染血管生成抑素(AS)基因和Fas基因对移植于裸鼠的人结肠癌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pcDNA3-AS和pcDNA3-Fas质粒,建立裸鼠皮下移植人结肠癌模型,通过瘤内注射分别将AS、Fas、AS和Fas基因转染皮下肿瘤,定期检测肿瘤大小,用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成功构建了pcDNA3-AS和pcDNA3-Fas质粒。质粒转染后6d,Fas组和联合转染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质粒转染后9d,AS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质粒转染后12d,联合转染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Fas组和AS组(P<0.05)。质粒转染后15d,联合转染组和AS组肿瘤的MVD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转染AS和Fas基因对裸鼠移植人结肠肿瘤有协同抑制作用。
- 谭进富路强张兴伟谭敏
- 关键词:FAS基因治疗结肠癌
-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联合生物补片治疗巨大切口疝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联合生物补片治疗巨大切口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联合生物补片治疗的7例巨大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70~390 min。疼痛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在术后24 h、术后3 d及术后7 d分别为(4. 8±0. 69)分、(4. 1±0. 89)分、(3. 9±1. 10)分。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2. 2±0. 95) d,术后住院时间(18. 2±9. 2) d。术后发热3例(42. 9%,3/7),腹腔感染2例(28. 6%,2/7),切口脂肪液化3例(42. 9%,3/7),感染2例(28. 6%,2/7),腹壁血清肿2例(28. 6%,2/7),术后粘连性肠梗阻2例(28. 6%,2/7),补片下积液2例(28. 6%,2/7),肺部感染1例(14. 3%,1/7)。所有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术后有腹壁慢性疼痛或不适感2例(28. 6%,2/7),术后24个月复发1例(14. 3%,1/7)。结论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联合生物补片治疗巨大切口疝是安全有效的,但其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 戴伟钢魏丹袁玉杰谭进富左继东冯伟东赵琼云谭敏
- 关键词:切口疝腹腔镜疝修补术生物补片
- 内镜超声检查对胆总管无扩张伴可疑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 探讨胆总管无扩张伴可疑胆总管结石患者(CBDS)行超声内镜检查(EUS)的价值.方法 对33例经多次腹部B超检查诊断胆囊结石,胆总管直径〈8 mm,未发现CBDS但有急性胰腺炎、阻塞性黄疸或反复胆绞痛等病史之一的患者行EUS,并与手术或ERCP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3例患者行EUS,20例发现CBDS.经进一步手术或ERCP,该20例患者中有16例证实有CBDS.EUS对本组病例CBDS诊断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76.5%,阳性预测价值为80%,阴性预测价值为100%.结论 对胆总管无扩张但有可疑CBDS者行EUS检查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谭进富赵振献陈流华余俊峰谭敏崔毅
- 关键词:内镜超声检查胆总管结石
- 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通过总结胸腔镜胸腺扩大范围切除术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经验,探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2月至2008年5月,共计16例重症肌无力患儿接受胸腔镜胸腺扩大范围切除术;手术采用右侧胸腔入路,切除胸腺和清扫前纵隔脂肪组织。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随访17~30个月,完全缓解5例,好转9例,无变化2例。结论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手术切口小,出血少,体内无残留金属异物,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切口疤痕轻微,手术中远期效果良好,适用于儿童重症肌无力。
- 左继东赵振献陈流华余俊峰谭进富陈振光刘卫彬谭敏
- 关键词:胸腺扩大切除术重症肌无力胸腔镜儿童围手术期并发症
- 腹壁切口疝的外科治疗体会(附16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总结腹壁切口疝的病因、病程、手术治疗的方式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腹壁切口疝的原发疾病、病程、分类、手术方式和随访情况。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48个月,160例中小、中、大和巨大切口疝分别为42、60、36、22例,行单纯缝合修补22例,复发4例(18.2%);行人工合成材料修补138例,复发9例(6.5%)。其中开腹手术125例,复发11例(8.8%),腹腔镜手术35例,复发2例(5.7%)。结论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切口疝患者的具体情况作个体化的方案,人工合成材料修补和腹腔镜手术是效果较好的治疗手段。
- 许峰峰肖隆斌谭进富谭敏
- 关键词:切口疝疝修补术腹腔镜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意外胆囊癌8例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发现意外胆囊癌(UGC)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 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和术后8例UGC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被证实为胆囊癌,6例行LC,其中1例切口种植,1例42个月后死于肿瘤转移;2例中转开腹,其中1例行胆囊癌根治,长期生存,1例因不能根治行单纯胆囊切除。结论腹腔镜手术发现的UGC大多均属早期,采取合适的治疗手段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 陈流华郑朝旭余俊峰赵振献黄文生谭进富谭敏陈国泰吴志棉
- 不同温度微波消融肝癌效果的酶组织化学检测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比较HE染色和酶组织化学染色对判断微波消融灭活肝癌细胞效果的价值。方法分别用60℃、3min和50℃、3min两种条件的微波消融,依次治疗A、B两组(每组6只)小鼠移植型肝癌,取微波消融前、后的肿瘤组织标本制成石蜡和冰冻切片,进行常规HE染色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递酶(NADH-diaphorase)化学染色,并在显微镜下观察两种染色情况。结果从HE染色观察,两组小鼠肝癌组织在微波消融后的即刻,其细胞核形态和排列较消融前无明显改变;酶组织化学染色显示,A组肿瘤消融区内的NADH-diaphorase活性均消失,说明癌细胞灭活;B组肿瘤消融区内上述酶活性都呈散在阳性,提示部分癌细胞仍存活;两组肿瘤灭活效果明显不同(P<0.01)。结论HE染色不能评价微波消融对肝癌的即刻灭活效应,酶组织化学染色测定NADH-diaphorase活性能判定微波消融对肝癌的灭活效果。
- 刘大全吕明德谭进富王竹周忠信
- 关键词:肝肿瘤微波消融酶组织化学
- 应用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补片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19例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猪小肠黏膜下层(SIS)脱细胞基质补片(以下简称SIS补片)在腹壁切口疝修补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3-01—2017-03-3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应用SIS补片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19例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19例病人中,男性5例(26.3%),女性14例(73.7%),男女比1∶2.8;中位年龄67(38~81)岁;BMI(27.7±2.2)。手术中位时间170(65~390)min;术中测量疝环长径中位长度为8(3~20)cm,中位宽度为7(3~15)cm。本组清洁手术14例(73.7%),潜在污染手术4例(21.0%),污染手术1例(5.3%)。术后24 h、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病人疼痛数字评分(NRS)分别为5.1±0.8、4.2±0.7、3.6±0.8。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2.2±0.8)d。本组病人在围术期无死亡病例,中位住院时间18(4~50)d。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2.6%(10/19),包括发热(26.3%,5/19),切口并发症(47.4%,9/19),腹腔感染(21.1%,4/19),肠梗阻(21.1%,4/19),肺部感染(10.5%,2/19),急性心肌梗死(5.3%,1/19)。术后7例病人复查CT,其中5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补片下积液,2例合并感染。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0级9例(47.4%)、1级2例(10.5%)、2级6例(31.6%)、3级1例(5.3%)、4级1例(5.3%)。术后随访率为94.7%(18/19),中位随访时间26.6(8.0~60.0)个月。术后2例(11.1%,2/18)病人因其他疾病死亡;腹壁慢性疼痛或不适者占26.3%(5/18);26.3%(5/18)病人出现切口疝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12(1~24)个月。结论 SIS补片能安全有效运用于腹壁切口疝修补术中,且能够安全应用于潜在污染或污染手术区域中,但具有较高并发症发生率和疝复发率,其长期疗效仍须进一步观察。
- 戴伟钢袁玉杰谭进富左继东冯伟东袁凯涛赵琼云谭敏
- 关键词:生物补片切口疝疝修补术
- 基于膜解剖行国产手术机器人双侧腹股沟斜疝经腹腹膜前补片修补术一例:附视频
- 2025年
- 患者男,69岁,因“发现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5个月”于2024年4月10日到本院就诊。5个月前登革热治疗后出现右下腹可复性包块,大小约4 cm×5 cm,平卧后可还纳,久站后轻度胀痛,咳嗽时或久站突出明显,未进行治疗。查体:腹壁平坦,无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未闻及血管杂音。站立位双侧腹股沟区可见肿物突出,右侧肿物大小约4 cm×5 cm,左侧肿物大小约2 cm×3 cm,均未进入阴囊,无压痛,均有咳嗽冲击感,平卧后可还纳。双侧肿物均位于相应侧的耻骨结节内上方,按压内环口后可控制肿物突出。B超检查:腹腔增压时,右侧和左侧腹股沟区可见肠管回声,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平行于探头活动,活动性好,可回纳腹腔内。
- 谭进富冯伟东
- 关键词:右侧腹股沟腹壁下动脉耻骨结节手术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