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鸣
作品数: 72被引量:188H指数:6
  • 所属机构:复旦大学软件学院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鲍振东
作品数:14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研究主题:密码学 移动通信中 密钥协商协议 计算机网络 数据加密
邓红素
作品数:7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研究主题:密钥协商协议 移动通信中 移动通信 可证安全 信息发现
黄琼
作品数:6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研究主题:分形树 不经意传输 安全性 归约 公钥密码系统
王李霞
作品数:5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软件学院
研究主题:计算机学科 通识教育 学科学 人文素质教育 本科生
沈为君
作品数:5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软件学院
研究主题:可信计算 锻造 密钥生成 部分盲签名 基于身份
一个可自主更新证书的假名系统
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移动用户在认证过程中的暴露真实身份的问题.用户真实身份的暴露可能导致用户的行踪被非法跟踪.为了既保护用户身份不被随意暴露,又能够有效地进行用户身份认证,一个基本的解决方案就是使用假名.本...
赵一鸣左益强
关键词:匿名性身份认证无线网络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GDH假设的高效群签名方案被引量:3
2004年
群签名允许一个群中的成员代表整个群体签发消息,签名者的身份是保密的,除非需要时由一个指定的群控制者来揭示其身份。以往的各种群签名方案虽然很好地满足了群签名的各种性质,但是效率都不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DH假设的新型群签名方案,它将基于身份的签名和利用椭圆曲线来生成的签名结合起来,既保证了群签名的各种性质及安全性,又在效率上有了提高,同时签名的长度也短得多。
邓冬华赵一鸣
关键词:群签名WEIL配对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肝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研究目的: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典型的多血管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与肝癌预后有关。本实验在前期证实通过抑制血管生长因子表达阻断血管生成进而抗肝细胞癌转移复发和肿瘤生长的基...
赵一鸣
关键词: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血浆肝癌预后情况
基于RFID的物联网安全需求研究被引量:26
2011年
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来建立物联网系统是当前物联网的主流模式之一。分析了基于RFID的物联网系统结构,详细阐述了RFID技术的局限性给物联网带来的安全威胁,并提出了基于RFID的物联网应满足的安全需求。
彭朋韩伟力赵一鸣周建锁董浩然
关键词:RFID物联网安全需求
信息安全课程的交互式教学方法
今面向大学本科阶段的信息安全课程在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得以建设和快速发展.所有授课教师都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本文将分享近年来在"信息安全"课程中运用交互式教...
李景涛石磊赵一鸣
关键词:高等教育软件工程专业交互式教学方法
弱公钥模型集下的零知识论证系统被引量:1
2009年
根据近年来弱公钥模型集下的零知识系统的研究成果,对其发展历程和特性设置进行阐释和剖析,探讨该模型集下最优轮数的零知识协议的构造方法,提出通用的4轮模式和3轮模式,以及协议的(并发)健壮性和(可重置)零知识的证明技术和问题,并总结弱公钥模型集下零知识系统的研究将来可能发展的导向。
谭肖赵一鸣
通识教育背景下的本科生学业指导模式研究——以计算机学科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在通识教育培养模式下,大学生的学业指导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文章在探讨大学生学业指导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以计算机学科为例,分析、调查学业指导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并对大学生学业指导模式进行探讨和构架。
王李霞赵一鸣
关键词:学业规划学业指导计算机学科通识教育
论软件工程化教育对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我国在软件人才的培养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教育机构对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原有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不足,提出工程化教育模式在培养软件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峰赵一鸣
关键词:工程教育软件产业
国际化创新型软件人才培养探讨被引量:1
2010年
复旦大学软件学院是国家教育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联合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2002年3月,该学院招收第一批校内转专业学生,同年9月,正式以“软件工程”为专业名招收本科生。从成立至今,学院已走过了7个年头,在软件人才培养上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赵一鸣
关键词:创新型软件工程
关于计算机实验教学平台融合的探讨
2013年
目前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计算机的实验教学,开设了多门实验课程。由于课程配置、教师个人选择等原因,各个实验课程的软件和硬件平台可能各不相同,差别较大,学生需要花费大量额外的时间去学习和熟悉所用的实验环境。如果能够从整个计算机教学体系上考虑,选择一套通用的硬件实验平台,根据课程的不同,选择配置相应的实验环境,那么学生只需要熟悉掌握一种平台,就可以实现多门课程的实验。将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真正的实验要求的实现上,可以更好地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张睿赵一鸣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教学平台课程建设现场可编程门阵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