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斌
作品数: 251被引量:961H指数:14
  • 所属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王任直
作品数:727被引量:3,373H指数:24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垂体腺瘤 垂体肿瘤 库欣病 经蝶手术 手术治疗
杨义
作品数:162被引量:862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垂体腺瘤 经蝶手术 库欣病 垂体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任祖渊
作品数:209被引量:1,196H指数:18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垂体腺瘤 垂体肿瘤 经蝶手术 库欣病 外科手术
苏长保
作品数:205被引量:1,017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垂体腺瘤 垂体肿瘤 经蝶手术 库欣病 手术治疗
李永宁
作品数:110被引量:406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经蝶手术 垂体腺瘤 库欣病 手术治疗 经蝶窦手术
垂体腺瘤免疫微环境及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2年
垂体腺瘤(PAs)是第二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多数可通过手术、药物或放射治疗治愈。但是,部分PAs经过传统治疗后仍反复复发并侵袭性生长,甚至发生远端转移,缩短了患者生存期并降低了生活质量。近年来,关于脑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研究逐渐兴起,尤其在胶质瘤领域,为免疫治疗提供了潜在有效靶点,为提高患者生存创造了条件。但是,既往研究仅对PAs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及细胞因子进行了初步分析,对动物和人PAs的免疫治疗研究刚刚起步。
郭晓鹏幸兵马文斌
关键词:垂体腺瘤免疫微环境免疫治疗
大脑镰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30例分析
目的 大脑镰旁脑膜瘤是位于大脑纵裂内起源于大脑镰的一种常见脑膜瘤,手术难度大.本文结合具体病例探讨大脑镰旁脑膜瘤的诊断、手术方式和治疗效果,以为广大神经外科医师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总结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在2010年1...
孔祥溢杨义关健马文斌李永宁王任直
侵袭型功能性垂体腺瘤神经导航下经蝶手术疗效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总结神经导航下经蝶手术治疗侵袭型功能性垂体腺瘤的疗效,并讨论其治疗策略。方法对30例神经导航下经蝶侵袭型功能性垂体腺瘤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肿瘤均侵犯海绵窦(KnospⅢ级以上),其中9例同时侵犯鞍区或斜坡骨质。垂体大腺瘤17例,巨大腺瘤13例。首次经蝶手术者22例,既往经蝶手术后复发再次经蝶手术者8例。所有病例均在神经导航下经蝶手术。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肿瘤全部切除4例,近全切除16例,大部切除10例。术后出现瘤腔血肿1例,脑脊液漏并颅内感染1例,无死亡和永久性并发症。垂体泌乳素腺瘤7例,进步6例,无效1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21例,进步11例,无效10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1例无效;促甲状腺激素腺瘤1例进步。复发组和首次经蝶手术组之间、大腺瘤组和巨大腺瘤组之间的疗效均无统计学差异,肿瘤切除程度对其生物学疗效也无显著性影响。结论神经导航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侵袭型功能性垂体腺瘤的经蝶手术切除程度,但其生物学疗效仍差。侵袭型功能性垂体腺瘤需要采用手术、放疗和(或)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
许志勤苏长保王任直任祖渊杨义马文斌李永宁幸兵连伟姚勇
关键词:功能性垂体腺瘤神经导航经蝶手术
无功能垂体腺瘤来源细胞-F的核型分析
2011年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人无功能垂体腺瘤来源细胞-F的染色体与肿瘤遗传学、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原代培养人无功能垂体腺瘤细胞并传代,将第10、20、30代的腺瘤细胞以直接阻滞法获取染色体,结合DNA倍体分析和G显带法对染色体变异进行观察、分析;并采用电镜对细胞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蛋白,光化学法测定上清液激素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人无功能垂体腺瘤细胞为嵌合体型细胞。正常染色体中1、3、7、10号缺失,4、6、18、19、22号有1条染色体,2、8、9、11、12、13、15、20、22号有2条染色体,5、16、17号有3条染色体,14号有4条染色体,X1条染色体有脆性位点。实验组第5、10、15、20、25、30代细胞上清液中催乳素分泌水平分别为:(2.97±0.08)ng/ml、(2.91±0.97)ng/ml、(0.92±0.30)ng/ml、(1.12±0.50)ng/ml、(0.62±0.17)ng/ml、(0.40±0.06)ng/m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镜发现:细胞表面微绒毛,线粒体灶性肿胀和空化,分泌颗粒分布稀疏,直径为150~220 nm。免疫细胞化学结果:人垂体催乳素检测阳性,而其他激素蛋白检测阴性。结论体外培养生长的人垂体无功能腺瘤细胞存在染色体畸变,形成同源嵌合体。这些畸变的染色体与垂体腺瘤的增殖、分泌功能相关。
史彦芳李志红王明栋马文斌王任直王洪田春辉
关键词:垂体肿瘤嵌合体核型分析
蜂蜜促进创伤愈合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5年
蜂蜜是地球上现存的最古老的食物之一,不仅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而且近年来在促进伤口愈合方面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蜂蜜有着广谱的抗菌作用,这是其在促进伤口快速愈合方面独有的优势,其具体机制目前已被较为完备地阐述。近年来,蜂蜜在免疫调控方面的作用逐渐被发现并广泛探索,包括:1刺激或抑制单核-吞噬细胞合成与释放特定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等;2调控氧化应激,如中性粒细胞释放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s)等;3调控角化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等的炎性反应。对蜂蜜免疫调控作用的阐述和探索,对于更好地将蜂蜜应用于创伤的临床治疗至关重要。
孔祥溢关健杨义李永宁马文斌幸兵王任直
关键词:蜂蜜创伤愈合细胞因子氧化应激炎性反应
临床偶然发现的垂体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处理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探讨临床偶然发现的垂体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处理。方法系统分析1989~1997年34例CT和MRI偶然检出的垂体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有头痛等颅内病变临床表现,仅3例表现轻度内分泌检查异常。34例中微型病灶占26例(775%)。26例经蝶手术切除病变,其病理诊断为:8例无功能大腺瘤,7例微腺瘤,5例垂体增生,6例Rathke囊肿。随诊23例无病变复发。结论重视对慢性头痛患者行CT和MRI检查。对大于15cm或10~1.5cm随诊期有病变增大证据者主张经蝶手术切除。
苏长保任祖渊王任直杨义马文斌连伟杨众
关键词:无功能腺瘤垂体增生
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显微手术治疗
李智敏高俊关健孔祥溢杨义马文斌幸兵王任直李永宁
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发生机制的临床病理学评价
2008年
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核心过程是DNA复制和细胞分裂,此过程包含了染色体、端粒、DNA倍体、S期细胞比例、DNA片段多态性等的变化;变异的基因转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酶和(或)相应受体,如拓扑异构酶Ⅱ、Ki-67、Galectin-3、生长抑素受体、P27等,使垂体表型及细胞外基质发生了改变。其生物学行为表现为:垂体瘤细胞出现形态学改变(核分裂相),腺瘤内血窦生长丰富,起源细胞具有分泌特性,部分腺瘤细胞贴壁信赖性丧失而出现侵袭性行为,及腺瘤细胞大量增殖等临床病理学特点。本文就有关内容进行综述。
王明栋马文斌史彦芳王洪王任直
关键词:垂体肿瘤病理学分子生物学
2022年度我国脑胶质瘤领域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3年
脑胶质瘤是成人中枢神经系统发病率最高的原发恶性肿瘤,尽管目前已有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及化疗等多种治疗手段,患者生存期仍较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近年来,随着对胶质瘤基础和临床特性研究的不断深入,脑胶质瘤领域也得到进一步发展。本文就2022年度我国脑胶质瘤领域中有关胶质瘤的分类、发生机制、免疫微环境、影像学研究、临床研究(手术治疗、放疗、替莫唑胺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及大数据应用技术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脑胶质瘤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陈雯琳王月坤刘千舒叶立果郑智尧张鑫龚乐曹雅宁宋怡萱郭晓鹏王裕马文斌
关键词:胶质瘤脑胶质瘤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药物递送系统
254例垂体GH腺瘤经蝶手术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分析总结经蝶垂体瘤切除术对生长激素腺瘤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254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的资料。结果平均病程3.5年。侵袭性腺瘤20例,非侵袭性腺瘤234例。术后复发4例,视力视野改变3例,γ刀治疗后3例。手术采用经单鼻孔或口鼻蝶改良入路,肿瘤全切除和次全切除率85%,生长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率87%,血糖改善率81%,死亡率0.8%。50例平均随访54.5个月,生活自理47例,复发4例。术后放疗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62.1%。结论垂体生长激素腺瘤,临床以面容改变、肢端肥大、继发性血糖增高、头痛等为主要症状,经蝶显微手术为首选治疗。需注意放疗后垂体功能低下的并发症。
上官军发马文斌陶蔚王任直
关键词: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显微手术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