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锡强
作品数: 472被引量:3377H指数:29
  • 所属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所在地区:重庆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王莉佳
作品数:221被引量:1,598H指数:22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呼吸道合胞病毒 哮喘 儿童 小鼠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赵晓东
作品数:380被引量:2,054H指数:22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儿童 人偏肺病毒 患儿 呼吸道合胞病毒
蒋利萍
作品数:124被引量:555H指数:11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川崎病 儿童 呼吸道合胞病毒 基因突变
李成荣
作品数:378被引量:1,961H指数:23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川崎病 儿童 急性期川崎病 患儿 IL-4
刘恩梅
作品数:423被引量:4,816H指数:32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哮喘 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呼吸道感染
积极培养21世纪高水平儿科医学人才被引量:11
2000年
魏光辉杨锡强
关键词:儿科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与免疫学机理研究被引量:38
2000年
目的 研究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IVIG)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临床与免疫学机理。方法 设IVIG治疗组 (n =2 0 )及常规治疗组 (n =2 2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HIE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及肌酸磷酸激酶 (CPK)水平 ,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体外产生白细胞介素 6 (IL 6 )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还观察IVIG在体外对患儿PBMC产生IL 6及TNF α能力的直接影响。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 ,IVIG治疗后患儿异常的原始反射、肌张力、意识障碍及惊厥消失时间 ,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2 5 1± 38)h比 (2 87± 5 3)h(P<0 .0 5 )。心、肾功能损害、高胆红素血症及院内感染发生率降低 (0 %比 2 7% ,5 %比 36 % ,15 %比5 0 % ,5 %比 36 % ,P值均 <0 .0 5 )。IVIG治疗后其血浆及PBMC体外产生的IL 6和TNF α水平 (中位数 )明显低于治疗前 (IL 6 :31.2比 77.5ng/L ,6 5 .6比 10 77.3ng/L ,P值均 <0 .0 5。TNF α :5 1.4比2 92 2 .6ng/L ,5 0 .9比 2 334 .0ng/L ,P值均 <0 .0 5 ) ,而常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血浆及PBMC体外产生的IL 6和TNF α水平与血清CPK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γ分别为 0 .6 32 ,0 .5 87,0 .6 5 6 ,0 .6 10 ,P值均 <0 .0 5 )。此外 。
陈实杨锡强李成荣冯斌苏卓娃林瑞春杜冀晖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SIgA口服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56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5
1995年
重庆地区每年1~3月为轮状病毒肠炎流行高峰,我们对1994年1~3月凡急性起病、腹泻≥4次/日,大便呈黄色或乳白色水样,部份有少许粘液的住院患儿作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刘万清许红梅张爱华游亚萍杨锡强
关键词:肠炎轮状病毒婴幼儿免疫球蛋白A
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的淋巴细胞功能改变(1例报道)
1991年
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Common Va-riable Immunodeficiency,CVID)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其特点是低免疫球蛋白(Ig)血症和反复化脓性感染。该病发病机理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本文观察1例CVID患儿的部份淋巴细胞功能,以探讨该病的发病机理。
孙健杨锡强李成茶沈锦
关键词: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儿童发病机理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T_H1/T_H2的影响被引量:18
2002年
目的 研究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IVIG)对川崎病急性期治疗前、后辅助T淋巴细胞 1/辅助T淋巴细胞 2 (TH1/TH2 )功能平衡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及流式细胞仪技术 (FACS)检测了 15例川崎病患儿急性期IVIG(剂量为 1g/kg,一次输入 )治疗前外周血浆IgE、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培养 72h产生白细胞介素 4(IL 4 )、γ干扰素 (IFN γ)水平及CD4 T细胞膜蛋白CD3 0 的表达率 ,并与IVIG治疗后 (3~ 5d)及对照组的 15例门诊体检正常儿童比较。结果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IVIG治疗前CD4 T细胞CD3 0 表达率为 (16 9± 7 5 ) %、治疗后为 (3 8± 4 0 ) %;对照组为 (3 0± 1 8) %,IVIG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性 (t =7 0 2 ,P <0 0 1) ,治疗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u =5 38,P <0 0 1) ,治疗后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 (u =0 4 7,P >0 0 5 )。治疗前PBMC培养上清IL 4水平 [(146± 2 7)ng/L]高于治疗后 [(5 4± 2 5 )ng/L],差异有极显著性 (t=9 6 5 ,P <0 0 1)。对照组 [(6 7± 2 4)ng/L]与治疗前的差异有极显著性 (u =5 2 7,P <0 0 1)、与治疗后差异无显著性 (u =0 72 ,P >0 0 5 )。治疗前IFN γ水平 [(6 6 8± 312 )ng/L]与治疗后 [(72 3± 46 3)ng/L]无显著性差异 (t=0 78,P >0 0 5 ) ,治疗前与对照组 [
皮光环杨锡强魏钰书李永柏蒋利萍李秋王莉佳李欣
关键词:川崎病免疫球蛋白类TH1/TH2
过敏性紫癜患儿PBMC表面粘附分子表达、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情况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面CD54、CD11a、CD11b、CD18表达和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率,以及两者在HSP发病中的关系。方法用标记的链霉卵白素-生物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PBMC表面粘附分子(AMs)CD54、CD11a、CD11b、CD18的表达情况,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NCA。结果HSP患儿PBMC表面表达CD54、CD11a、CD11b、CD18的阳性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普遍上调,P<0.001;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CD54表达较单纯HSP组升高;ANCA阳性检出率HSP组高于对照组,HSPN组高于单纯HSP无肾脏损害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ANCA阳性组的CD54、CD11a、CD11b较ANCA阴性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AMs在HSP的发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HSP患儿血清ANCA阳性率升高,提示ANCA可能参与了HSP的致病过程;HSPN患儿ANCA阳性率明显升高,有助于诊断HSP是否伴肾脏受累;ANCA阳性者AMs高于ANCA阴性者,说明ANCA与AMs在HSP发病过程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崔玉霞刘若英李实光杨锡强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粘附分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免疫学与儿科临床 第十讲 CD40L表达异常与疾病的关系被引量:1
2000年
李秋杨锡强
关键词:儿科免疫学CD40L生物学特征
环孢菌素A对儿童过敏性紫癜T细胞功能状态的干预作用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观察环孢菌素A(CsA)对儿童过敏性紫癜 (HSP)T细胞功能状态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及ELISA法检测PBMC细胞膜上CD40L表达及PBMC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CsA在体外具有纠正HSP患儿PBMC异常表达CD40L的作用 (P <0 0 5 ) ,并抑制TH2类细胞因子 (IL 4、IL 5、IL 6 )的过度产生 ,使TH1类细胞因子 (IL 2、IFN γ)的释放进一步减少 (P <0 0 5 )。结论 CsA具有显著抑制HSP患儿T细胞功能作用 ,尤其是对T细胞亚群 (TH1)
李秋杨锡强李永柏王莉佳
关键词:环孢菌素A过敏性紫癜T淋巴细胞
儿科医生应主动迎接21世纪的挑战被引量:1
2003年
杨锡强
关键词:儿科医生继续教育
脱氧核酶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3年
运用体外分子进化技术 ,从人工合成的随机序列DNA库中筛选出多种不同结构的脱氧核酶 ,其催化活性已扩展到RNA切割、DNA激酶、DNA连接、DNA切割、DNA过氧化、金属螯合等多种酶活性。主要论述脱氧核酶的体外筛选 ,催化特性和影响因素 。
毛华伟赵晓东杨锡强
关键词:脱氧核酶影响因素体外筛选分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