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英魁
-
-
- 所属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
相关作者
- 赵文锐
- 作品数:111被引量:205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PET/CT 18F-FDG 发射型计算机 PET/CT显像 心肌梗塞
- 川玲
- 作品数:105被引量:224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PET/CT 18F-FDG 心肌梗塞 PET/CT显像 发射型计算机
- 张燕群
- 作品数:135被引量:623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CT 肺肿瘤 磁共振成像 16排螺旋CT 16层螺旋
- 姜丽
- 作品数:36被引量:11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16层螺旋 X线计算机 CT 体层摄影术 护理
- 李小娟
- 作品数:52被引量:191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16层螺旋 CT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影像学检查 肺结节
- FDGPET/CT对淋巴瘤化疗后结外淋巴组织及残存淋巴结病灶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FDG PET/CT对评价淋巴瘤化疗后淋巴组织或残余淋巴结病灶是否有肿瘤存活的准确性。方法经病理活检确诊的淋巴瘤患者36例,接受6个周期的化疗,化疗结束行FDG PET/CT评估疗效,并与同期CT平扫比较,对PET阳性的病灶行病理活检证实,PET阴性者进行6个月以上随访,1年随访期内未出现肿瘤复发判定为完全缓解,以病理和随访结果作为最终评价标准。结果 36例患者中,PET/CT评价其中32例为完全缓解(31例符合最终结果,假阴性1例),4例为部分缓解(4例均与病理结果相符);常规CT平扫提示10例患者化疗后原病灶部位见软组织病灶残存,评价为部分缓解,其中7例PET显像为阴性,3例患者PET呈阳性(3例病理检查证实均存在肿瘤残留);26例评价为完全缓解(25例与随访结果相符,其中假阴性1例)。PET/CT诊断淋巴瘤化疗后残余病变肿瘤残留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0.0%、100%、97.2%,同期平扫CT分别为75.0%、78.1%、77.7%。结论 FDG PET/CT是判断淋巴瘤化疗后结外淋巴组织及淋巴结内是否有肿瘤残存,较为准确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手段,值得临床广泛采用。
- 王剑杰蒲朝煜梁英魁
- 关键词:淋巴瘤化疗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16层螺旋CT低剂量肺部体检的临床应用价值
- 2007年
-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小毫安低剂量肺部体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16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覆盖面积广,可设小毫安低剂量肺部普查的有利条件,对114例受检者行肺部扫描,扫描条件为120 kV,20~50 mA,并进行标准(std)与肺模式(lung)2种方式重建。结果:114例受检者中,发现病变41例。结论:16层螺旋CT小毫安低剂量肺部普查值得推广。
- 姜丽梁英魁李小娟
- 关键词:低剂量肺部体检
- 肝移植术后新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前后^(18)F-FDG PET/CT显像分析
- 2017年
- 1病例简介男,54岁,主诉:左髂窝处疼痛6个月,加重2个月。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左髂窝及左下肢过电样刺痛,向左下肢放射,伴左下肢活动受限,无发热、乏力、盗汗等。既往史:因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于6.5年前于武警总医院行原位肝移植术+脾切除术;术后恢复好,常规应用他克莫司(FK506)+麦考酚酸酯抗排斥治疗。体格检查:左侧髂窝.
- 王剑杰蒲朝煜舒清明梁英魁
- 关键词:淋巴瘤B细胞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氟脱氧葡萄糖F18
- 16排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应用初探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操作方法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CT联动扫描序列,对43例患者,进行了CT平扫和增强扫描,冠状动脉将利用CT各种特殊的软件来重建成像。结果43例患者中,心率小于60次/min的13例,共52支冠状动脉,显示清楚的39支(75.0%),心率在60~70次/min的22例,共88支冠状动脉,显示清楚的66支(75.0%),心率在70~80次/min的8例,共32支冠状动脉,显示清楚的23支(71.9%)。结论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率,采取不同的心脏扫描条件,对冠状动脉进行造影扫描,心率控制在70次/min以下,能获得理想的原始数据,重建出理想的冠状动脉,充分显示三级以上的冠状动脉的狭窄、变异、钙化和支架的通畅情况,心率控制在70次/min以上的冠脉显示率略低,但只要选择合理的心脏扫描条件,也能获得较好的显示效果,因此,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患者易于接收,是临床上较好的筛选冠心病的手段。
- 姜丽张燕群王庆军王占宇梁英魁郭勇李小娟钱明珠
- 关键词:X线计算机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
- 18F-FDG PET/CT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应用
- 郭烽赵文锐川玲梁英魁雷霄王升高春华王春芳
- 静态心肌灌注-代谢显像评价心肌梗死后经冠状动脉介入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价值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应用心肌灌注-代谢显像评价心肌梗死(AMI)后经冠状动脉介入移植治疗的疗效。方法:应用单光子发射型断层扫描(SPECT)静态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对比观察经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支架(stent)+心肌骨髓干细胞移植(MBMC)前后的心肌梗死区心肌血流灌注和代谢变化。结果:介入移植治疗前灌注缺损106节段,代谢缺损80节段;介入治疗后灌注缺损84节段,代谢缺损66节段,治疗前后灌注代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3,P>0.05);介入移植治疗前后人均灌注缺损分别是(3.13±1.14)节段和(2.54±1.30)节段,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介入移植治疗前后人均代谢缺损分别是(2.42±1.28)节段和(2±1.28)节段,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介入移植治疗后定量分析靶心图灌注显像的总记分(SPS)、代谢显像的总记分(SMS)以及严重度记分(SSS)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184,P=0.608,P=0.166)。结论:静态心肌灌注-代谢显像是观察经冠状动脉介入移植治疗AMI疗效的一种方法。
- 川玲赵文锐方庭正王升王新强梁英魁高连如朱智明
- 关键词:心肌梗死干细胞移植
- 采集时间、注射药量与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图像质量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通过对患者体内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剂量、采集持续时间和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图像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深入了解获得高质量诊断图像的必要条件,指导图像采集工作。方法采用GE公司Discovery ST型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CT)仪对9例患者进行容积成像协议(VIP)3D采集。使用VIP程序提取2、2.5、3 min原始数据序列进行图像重建,使用CT对PET图象进行衰减校正。两位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生通过视觉判断法对图像质量进行分级。选择没有肝脏病变的PET图像,将感兴趣区(ROI)置于肝脏面积较大的横断面和冠状面图层的肝区,计算ROI内的放射性计数、标准摄取值(SUV)。使用SPSS 10.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采集9例患者的VIP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得到Ⅰ级图像11个,Ⅱ级图像13个,Ⅲ级图像3个。放射性计数中位值:Ⅰ级图像5 308个,Ⅱ级图像3 683个,Ⅲ级图像3 245个。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肝区计数与图像质量分级间呈负相关,r=-0.769,P=0.001(2-tailed)。结论受检者体内足够的放射性计数以及适当的图像采集时间是获得高质量PET图像的前提和保证,且两者相辅相成。
- 王新强于彤川玲赵文锐方庭正王升梁英魁
-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图像质量注射剂量
- ^(18)F-FDG PET/CT评估体部伽玛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通过对比实体瘤治疗疗效PET评价标准(PERCIST)与目前广泛应用的传统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在评估体部伽玛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上的差异,探讨18F-FDG PET/CT在评估体部伽玛刀治疗NSCLC中的价值。方法:82例NSCLC患者伽玛刀治疗后未行任何抗肿瘤治疗,于伽玛刀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行CT及18F-FDG PET/CT检查,分别用RECIST1.1和PERCIST1.0评价标准进行近期疗效评价,并分析两者与总生存期(OS)的相关性。结果:应用RECIST1.1和PERCIST1.0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0.0001);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TNM分期、ΔSUL及PERCIST是体部伽玛刀治疗NSCLC过程中与OS显著相关的因素,而ΔV、RECIST、肿瘤位置、年龄、KPS评分以及病理学类型则与OS不相关;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PERCIST1.0(CMR与非CMR)是预测OS最显著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应用18F-FDG PET/CT对进行体部伽玛刀治疗的NSCLC患者进行近期及远期疗效评价可能较CT更准确。
- 康静波方恒虎杜锐赵向飞梁英魁赵文锐
- 关键词:体部伽玛刀非小细胞肺癌
- 数字照相术在胸部体检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 2006年
- 赵书臣张燕群李小娟王占宇梁英魁郑奎宏王建和
- 关键词:肺肿瘤DR系统
- 运动-静息门控心肌断层显像中冠心病预后参数与灌注缺损关系的初步探讨
- 2014年
- 目的分析左室暂时性扩大(TID)及肺摄取增加相关指标与灌注缺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行99mTc-MIBI运动-静息门控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心肌灌注显像的可疑冠心病患者共170例,男103例,女67例,年龄51.8岁±12.7岁。根据显像结果,以17节段靶心图模型对运动心肌灌注显像图像进行评分,获取各个节段评分之和,即运动总积分(SSS)。左室功能参数及左室暂时性扩大比率(TID ratio)由ECToolbox软件自动处理获得。依据SSS结果将患者分为四组:G1组(SSS≤3,血流灌注正常)、G2组(4≤SSS≤8,血流灌注轻度异常)、G3组(9≤SSS≤13,血流灌注中度异常)及G4组(SSS≥14,血流灌注重度异常)。结果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2例患者中,G1组中有4例;G2组中有1例;G3组中有2例;G4组中有5例。TID ratio、SVR(5)随SSS的增加而增高,在G4组中,二者均较G1组明显增高(分别为1.10±0.19与0.99±0.13,1.12±0.39与0.92±0.16,P<0.008);在G3组中,SIVR(5)亦较G1组明显增高.而TID ratio较G1组无统计学意义。随着SSS的增加运动LHR及静息LHR均逐渐升高,在G3组、G4组中二者均较G1组明显增高;运动LHR与静息LHR相比,在G3(0.32±0.08与0.31±0.04,P<0.05)及G4组(0.35±0.07与0.32±0.06,P<0.05)中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负荷中心腔一过性扩大及肺摄取增加均与心肌缺血及冠脉病变关系密切。SIVR(5)及运动LHR在检测心肌缺血方面较TID ratio及静息LHR更为灵敏,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郭烽李思进赵文锐梁英魁武志芳
- 关键词:心肌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