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同文
-

-

- 所属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所在地区:黑龙江省 大庆市
- 研究方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相关作者
- 徐怀民

- 作品数:231被引量:2,029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东河砂岩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隔夹层 剩余油
- 昌伦杰

- 作品数:226被引量:376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油井 采油树 碳酸盐岩 塔里木盆地 清蜡
- 肖香姣

- 作品数:66被引量:313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气藏 应力敏感 裂缝性 迪那2气田
- 周代余

- 作品数:116被引量:585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油藏 塔里木油田 油藏注气 注气 气窜
- 孙龙德

- 作品数:89被引量:1,340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油气勘探 页岩油 页岩 油气勘探开发
- 海平面变化对海相临滨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控制作用——以塔里木盆地哈得4油田东河砂岩为例被引量:5
- 2018年
- 储层微观非均质性控制了油藏内微观剩余油的分布,为探究储层微观非均质性成因,以哈得4油田东河砂岩段临滨亚相储层为例,利用岩心、测井及多种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准层序、准层序组及体系域内储层颗粒、填隙物及孔喉非均质性的变化特征,总结出不同级次的海平面相对变化对临滨亚相储层微观非均质的控制成因机理,认为由于不同级次海平面的相对升降,使临滨亚相沉积水动力发生变化、先期形成的临滨储层所处地表环境亦发生变化,从而对颗粒、填隙物及孔喉非均质特征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准层序内单一临滨亚相储层颗粒非均质性向上变弱,粒度中值由0.12mm变为0.22mm、长石及岩屑体积百分比由18%变为9%,填隙物及孔喉非均质性向上减弱,其中填隙物体积百分比由11.0%变为2.7%、喉道半径由1.9μm变为3.6μm,使准层序内单一临滨亚相储层微观非均质总体表现为向上减弱的趋势;东河砂岩段下部退积式准层序组内部,单一临滨亚相储层微观非均质总体表现为向上增强的趋势,而上部进积式准层序组内单一临滨亚相储层微观非均质呈由强变弱的特征,进积式准层序组中粒度中值由0.15mm变为0.23mm、长石及岩屑体积百分比由18%变为11.5%、填隙物体积百分比由13.7%变为6.3%、喉道半径由1.6μm变为3.7μm;高位体系域内单一临滨储层微观非均质性表现为减弱的特征,不同层序单元内微观非均质性变化程度不同.针对碳氧同位素及储层薄片分析结果较好证实以上观点.
- 赵俊威徐怀民江同文何翠徐朝晖阳建平余义常王超
- 关键词:哈得4油田海平面变化微观非均质性
- 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方法,包括:对单井内待识别目的储层段的砂岩样品进行分析,得到组成该砂岩样本的第一碳同位素数据,对该第一碳同位素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符合碳含量标准的第二碳同位素数据;根据该第二碳同位素数据,建立...
- 赵力彬江同文昌伦杰陈文龙孙雄伟朱忠谦肖香姣杨学君张同辉黄志龙郭晓波韩为
- 文献传递
-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初探被引量:78
- 2004年
- 塔里木盆地轮南古潜山油田是以裂缝、溶洞为主的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由于该储层沉积时代久远,经历多次构造运动,遭受强烈的风化、剥蚀和淋滤作用,导致地层非均质性极强。针对缝洞型储层的特点,提出了该类储层的建模原则,初步探索了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方法。
- 杨辉廷江同文颜其彬李敏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裂缝溶洞地质模型
- 砂岩油藏储藏层中混相带体积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 本发明提供一种砂岩油藏储藏层中混相带体积的确定方法和装置,包括:获取目标储层岩心的直径、长度、孔隙度和渗透率;根据目标储层岩心的直径、长度和孔隙度,计算目标储层岩心的孔隙体积;根据目标储层岩心的孔隙体积对目标储层岩心进行...
- 江同文周代余范坤阳建平汪周华郭平叶安平邵光强范家伟陶正武
- 文献传递
- 三角洲改造背景的浪控滨岸砂体成因类型及展布特征——以塔里木盆地东河塘地区“东河砂岩”为例被引量:6
- 2017年
- 塔里木盆地的东河砂岩体并不是简单的滨岸沉积产物,在不同地区具备独特的沉积背景,发育不同模式控制的砂体。根据钻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通过塔里木盆地东河1油田实例研究,揭示了该地区浪控滨岸砂体的沉积机制和分布样式。结果表明,东河塘地区东河砂岩沉积发育具有三角洲改造背景的浪控滨岸沉积体系,其形成源于区域上的浪控三角洲背景,海侵期遭受波浪及沿岸流的强烈改造,形成现今的滨岸沉积体系。在此基础上,将改造作用最明显的临滨带砂体按成因类型进一步分级,提出了临滨坝的三类砂体组成单元:正常滨岸沉积型、水下分流河道改造型以及河口坝改造型。同时,对其分布及演化进行了探讨,认为正常滨岸沉积的滩坝砂体整体呈相对席状平行于古海岸线分布,在局部构造较低部位形成不规则窄条带状的临滨槽沉积;三角洲前缘改造型滨岸砂体兼具原始三角洲和现代滨岸沉积的形态特征,原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自北东方向呈树枝状向海延伸;河口砂坝在原始水下河道河口处呈舌状分布;席状砂发生明显侧向迁移、以片状分布。
- 李维禄徐怀民高思宇江同文韩如冰黄素郭文飞余义常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东河砂岩
- 原油驱替方法和装置
- 本发明提供一种原油驱替方法和装置。本发明提供的原油驱替方法,包括:从多组不同浓度的驱替液中,获取第一驱替液;其中,所述多组不同浓度的驱替液为对目标油藏区块地层水进行稀释后得到的驱替液,且每组驱替液对应的稀释倍数不同;所述...
- 江同文周代余赵冀刘永兵谢全马珂张成宇
- 文献传递
-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一个典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区被引量:79
- 2007年
- 塔中低凸起是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上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多年的勘探开发实践表明,该地区具有多个产层,多种油气藏类型,多期油气充注;多种类型的油气藏垂向上复合叠置,横向连片成带,共同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区。塔中低凸起是继轮南低凸起之后,塔里木盆地又一个典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区。本文在概述区域构造的基础上,从烃源岩与油气充注、储盖类型与组合、油气输导系统、圈闭和油气藏类型等方面论述了该复式油气聚集区的重要特点,分析了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塔中复式油气聚集区证明:在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和研究实践中总结出来,并已经在中国东部和南部含油气盆地得到成功应用的复式油气聚集区的理论,对我国西部挤压型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勘探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孙龙德李曰俊江同文杨海军
- 关键词:塔中低凸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 能源转型:通往净零之路——第24届世界石油大会综述被引量:6
- 2023年
- 以“能源转型:通往净零之路”为主题的第24届世界石油大会于2023年9月17日—21日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卡尔加里市召开。该次会议主要就未来能源转型与发展进行了讨论,重点探讨了如何利用多种解决方案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实现碳减排目标,并就油气行业能源转型达成多项共识:①油气公司清洁能源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先立后破”的推进方式得到广泛认同;②当前油气公司仍需增加油气产量和供应量,但前提是率先减少碳排放量;③油气公司能否顺利实现能源转型,取决于对技术的掌控度与经济可行性;④天然气作为清洁化石能源,在能源转型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保障和忠实伴侣的角色;⑤碳捕获与封存(CCS)和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等脱碳技术将升级为投资杠杆,进一步释放技术和政策潜力;⑥氢能成为该次大会的“宠儿”,蓝氢与CCS结合将成为碳捕集市场的推手;⑦受俄乌冲突对能源供需的影响,部分国家正设法加强保护自身的能源供应安全。基于参加该次大会的收获与体会,对中国油气工业发展提出建议:①结合我国能源发展的具体国情,加大国内油气稳产上产力度仍是近期能源发展的主旋律;②加大油气战略储备能力建设,主动应对极端环境挑战并保障油气稳定供给;③加强新能源、电气化的应用,因地制宜地实现油气生产过程中的能耗低碳化;④充分发挥油气工业发展的整体优势,积极布局并推动CCS和CCUS产业发展;⑤积极参与世界石油大会等国际交流,彰显中国智慧和负责任大国形象。结论认为,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责任,油气行业在推进能源转型的道路上应率先垂范。
- 江同文窦立荣王红岩赵群卢颖夏永江时文史洺宇王锦芳段兆芳
- 关键词:石油天然气氢气CCS能源转型
- 塔里木盆地西部阿克莫木气藏地层压力特征
- 2016年
- 阿克莫木气田目前已有多口井完钻,各井在钻揭白垩系砂岩储层前,对地层压力纵向上的变化规律认识不清,在什么层位及深度下7″套管意见仍不统一。本文根据目前研究现状和生产面临问题,对白垩系各组地层分布规律、压力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白垩系克孜勒苏群、库克拜组分布稳定,压力窗口相近,白垩系东巴组与上覆古近系阿尔塔什组压力窗口相近。建议今后该区钻探7″套管应下至库克拜组顶部—东巴组底部,减少地层漏失和油气勘探风险。
- 刘强徐怀民江同文
- 关键词:白垩系地层分布地层漏失
- 塔里木盆地克拉2气田断裂地质力学活动性对水侵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中国陆相最大天然气田——克拉2气田经过10余年的高速开发后,目前面临气井快速见水和气水界面非均匀抬升等问题。为进一步明确复杂构造背景下的高压气田水侵机理,开展了气田内部基于断裂的地质力学活动性及其与气井见水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将气田四维地应力场建模和三维断裂力学分析相结合,建立了随气田开发的断裂力学活动性预测模型,研究了断裂活动性对气田水侵的影响。结果表明:(1)气井见水与井旁断裂力学特征变化有较好的关联性,随着气藏开采及现今地应力场的动态变化,断裂面受力状态也随之改变,从而使断裂带内部渗透性变强或变弱。(2)随气藏地层压力的下降,若井旁断层和裂缝活动性增加或保持较好,则气井见水较早,气水界面抬升较快。(3)由于气田内部应力场和断裂分布均较复杂,因此不同构造部位的断裂活动性差异较大,从而造成不同位置气水界面抬升不均匀且相差较大。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克拉2气田的水侵机理,并利用断裂地质力学活动性指数将气藏划分为3个见水风险区,为气田开发方案优化提供依据。
- 江同文张辉王海应尹国庆肖香姣
- 关键词:克拉2气田地质力学活动性地应力场水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