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国华
-

-

- 所属机构:吉林师范大学
- 所在地区:吉林省 四平市
- 研究方向:文化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卢有志

- 作品数:19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道德信仰 思想政治教育 当代中国社会 道德信仰危机 出版职业资格制度
- 牛小侠

- 作品数:48被引量:56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有限性 哲学 马克思哲学 形而上学 无限性
- 孙鑫

- 作品数:2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化育 儒家 氧化苦参碱 盐酸小檗碱 黄连素片
- 杨宝忠

- 作品数:15被引量:17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高校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 大学生 以人为本 层级化
- 范铁中

- 作品数:37被引量:162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
- 研究主题: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转型期 群体性事件 民主政治
- “天人合一”与社会生态秩序的思考
- 2017年
- "海峡两岸国学与社会生态治理论坛"(笔谈)是由来自台湾大学哲学系的杜保瑞教授和来自东北地区各高校几位教授共同组织的一次学术研讨活动,论坛试图由中华传统文化为切入视角,探讨现今社会治理的问题,并从社会生态呈现的进路,结合传统国学的智慧,分析古今中外人类发展的经验,提出可行性的评估。论坛呈现的主要是哲学研究进路学者的视野,共同朝向此一极具现代性的课题,申抒己见。
- 祖国华
- 关键词:生态治理儒学中国哲学
- 为学:先秦儒家的德性圆满之道被引量:1
- 2018年
- 孔子为学主张"博学",重视知识积累;孟子为学强调"约学",重视简约之法;荀子为学坚持"强学",重视意志努力,观点各异,有所侧重。但都主张"学"是增强道德修养,通达圣人之境的重要方法。先秦儒家的为学之道既是"为己之学""内圣之学",也是"成人之学""外王之学",是以人性不足为基点,以道德修养为内容的德性圆满之道。
- 祖国华
- 关键词:博学强学
- 大学生政治思维泛论被引量:1
- 1998年
- 无论中国历史上的知识分子选择“入世”还是“出世”,也无论当今中国的大学生远离、陷入还是逃避时局,最终都将被圈在政治评价中。只不过有的清醒,有的盲目,有的功垂青史,有的憾于糊涂罢了。因此,克服政治短视,学会政治思维,确定以政治为本位的评价标准,走出“一...
- 祖国华
-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思维人生观思想政治工作
- 全文增补中
- 试论副职领导必备的能力和素质被引量:1
- 2005年
-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 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人们在谈执政能力时,更多地关 注正职领导的领导能力,而忽视副职领导的被领导能力。副职领导是领导干部队伍的主体,被领导能力是领导干部不可 忽视的能力。
- 祖国华
- 浅谈培养高师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有效途径被引量:1
- 2000年
- 培养高师生思想品德素质必须构筑思想教育体系、典型示范体系、校园文化体系、社会实践体系、服务指导体系。
- 祖国华
- 关键词:思想品德素质德育德育体系
- 关于高师校园文化的思考与建议被引量:1
- 2000年
- 祖国华
- 关键词:高师院校校园文化素质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学生社团
- 古代乐教理论及其对现代德育的启示被引量:4
- 2009年
- 中国西周和古代希腊都非常重视乐教并有系统的理论。古代乐教突出强调乐教的社会教化功能,而现代社会看到的则是它的专业和素质教育功能。现代德育可以从古代乐教中借鉴到许多有益的东西。主要包括:德育要注意走进教育对象的心灵;要注意教育对象内心的和谐;要注意用潜移默化的形式开展德育实践等。
- 祖国华
- 关键词:乐教德育
- 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与载体被引量:11
- 2005年
-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育人的一种实践活动,具有自身特有的规律。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这一实践活动,要求我们克服学生主体的缺席、人文客体的迷失以及单一载体的依赖。为此,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探索和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制,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 祖国华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有效性
- 新时代建构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之伦理意涵及当代价值被引量:3
- 2020年
-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针对这一问题,如何更好、更全面地认识与理解建构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便成为当务之急。与以往社会治理模式不同,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内蕴人类社会共同的伦理价值精神:它力图建构一个实质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伦理秩序;它内在一种人类追求和谐、自由、幸福的社会伦理精神;它增强了人类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注,所以,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是一种追求人类共同社会伦理精神的“善治”,这是对人类社会治理问题给出的一个新的解决方案,不仅有助于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的完善,而且有助于人类社会友好往来与共同发展。
- 祖国华祖语
- 当代大学生诚信观念缺失的归因与重构被引量:22
- 2003年
- 学风是世风的先导。近年来,高等学校也到处游荡着缺乏诚信的影子,大学生诚信道德状况引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而大学生自身并没有把失信当成道德问题。诚信观念缺失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构建大学生诚信道德体系、完善监督机制、打造诚信大学生的品牌?这是中国高等教育长远发展的必备基石。
- 祖国华
- 关键词:大学生学风归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