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永标
-

-

- 所属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徐莉萍

- 作品数:27被引量:180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州市脑科医院
- 研究主题:原发性失眠 精神分裂症 青少年 多态性 5-羟色胺
- 刘破资

- 作品数:73被引量:283H指数:9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玉泉医院
- 研究主题:脑成像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心身状况 心身反应 育龄妇女
- 岳伟华

- 作品数:121被引量:724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 基因多态性 多态性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贾福军

- 作品数:142被引量:1,217H指数:19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 抑郁症患者 抑郁
- 周志凌

- 作品数:56被引量:156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 研究主题:利培酮 人血浆 生物等效性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药动学
- 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特征和5-HTT基因多态性研究
- 目的:了解原发性失眠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原发性失眠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性别差异;初步探讨原发性失眠的遗传易感基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65名原发性失眠患者和57名正常对照者进行生活质量、人格特征、情绪状态等量表评...
- 谢永标
- 关键词:原发性失眠心理特征遗传多态性
- 文献传递
- 基因克隆在生育调节中的伦理与前景被引量:1
- 2002年
- 谢永标贺达仁刘破资
- 关键词:医学伦理无性生殖基因克隆生育调节
- 广州市青少年运动员焦虑抑郁情绪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探讨青少年运动员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广州市两所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的520名青少年运动员学生,利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焦虑和抑郁情绪程度进行评估,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焦虑抑郁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438名青少年运动员中处于高危焦虑的有30名(6.9%),处于高危抑郁的有76名(17.4%);其中来自老师和教练压力较大(sβ=5.372)、年龄大于17岁(sβ=4.365)、母亲受教育水平中等(sβ=3.153)是焦虑的保护性因素,而低质量(sβ=2.482)则是焦虑的危险性因素;母亲的受教育水平中等(sβ=6.764)、来自老师和教练压力较大(sβ=4.167)是抑郁的保护性因素,而年龄在15~16岁之间(sβ=3.367)、有家族性慢性病史(sβ=2.765)、所受总的支持较差(sβ=4.365)是抑郁的危险性因素.结论 青少年运动员的焦虑抑郁情绪高发,影响因素众多,正确识别这些因素可以预防青少年运动员相关精神疾病的发生.
- 谢永标于兰高文明周平徐莉萍彭子文
- 关键词:焦虑抑郁青少年运动员
- 精神分裂症治疗前后幻觉特征的比较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了解住院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幻觉特征的影响 .方法 应用自编幻觉特征调查表检查 10 4例初发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前后的幻觉特征 .结果 治疗 8周后仍有 46例病人存在幻觉 ,但幻觉特征与治疗前明显不同 ,幻觉出现频率和持续时间减少 ,形象模糊 ,伴随的负性情感反应和行为反应减弱 .结论 即使治疗不能消除幻觉 ,也能改变幻觉特征 ,减低幻觉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 余金龙姜楠谢永标朱福坚张双春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 术前团体心理治疗对妇女绝育术后心理健康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准备接受输卵管结扎术妇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准备接受输卵管结扎术妇女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接受团体心理治疗后再行输卵管结扎术,对照组按常规行输卵管结扎术。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团体心理治疗疗效因子问卷进行测评。结果:(1)研究组术后的SCL-90、SAS、SDS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2)研究组团体心理治疗后的疗效因子评价显示情绪宣泄、人际学习(获取)及团体凝聚力占主要作用。结论:术前团体心理治疗对减轻输卵管结扎术妇女术后心理健康问题是有效的,可在临床推广试用。
- 周平伍淑芳刘学谢永标
- 关键词:输卵管结扎术团体心理治疗心理状态
- 利培酮抗精神病疗效与S100B蛋白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利培酮抗精神分裂症疗效与S100B蛋白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PANSS评价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疗效,以HPLC—MS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维持整体有效剂量,同时ELISA测定血浆中S100B蛋白浓度,分析利培酮疗效与S100B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利培酮和9-羟利培酮第2,4,6周稳态血药浓度组内差异没统计学意义。患者疗效PANSS分值,与治疗前分值相比,在第4周开始出现降低。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水平相比,血浆S100B浓度第2周开始出现降低,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B浓度变化与PANSS总分、阴性症状评分和阳性症状评分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r=0.860(P〈0.01)、r=0.847(P=0.001)和r=0.589(P=0.044)。在治疗第6周末,12例利培酮无效患者血浆S100B蛋白浓度为(0.12±0.07)μg·L^-1,48例利培酮有效患者血浆S100B蛋白浓度为(0.03±0.01)μg·L^-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较好,并能一定程度的降低患者较高的S100B水平,S100B蛋白与利培酮抗精神病治疗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变化发展有密切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谢永标周志凌徐莉萍乔兴菊
- 关键词:利培酮精神分裂症S100B
- 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皮质醇及甲状腺功能特征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皮质醇(COR)及甲状腺功能特征。方法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A组)58例、不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B组)57例、抑郁症患者(C组)58例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的COR及甲状腺功能,以健康对照组(D组)60例为参考。结果 A、B两组的COR水平均高于D组(P<0.05)。A、C两组TT4、FT3及TSH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四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C两组FT4较治疗前低(P<0.05)。B组TT4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分别为84.5%、82.4%、79.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COR水平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功能存在一定变化,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能与抑郁症状有关。
- 刘芙蓉周平刘联琦谢永标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血清皮质醇甲状腺功能
- 情绪复杂性对精神症状的影响途径及干预技术被引量:8
- 2016年
- 情绪复杂性指的是个体情绪体验的多样性和分化度。情绪复杂性影响了精神症状的形成,它不仅通过改变情绪调节策略的频率和程度来影响精神症状,而且会影响情绪调节策略和精神症状之间的关系。基于情绪复杂性的干预增加了暴露治疗的疗效。正念能提升情绪复杂性,但两者的作用机制可能有所差别。情绪复杂性的多角度测量、作用条件及脑机制应成为今后在临床领域的研究方向。
- 王曼黄敏儿谢永标
- 关键词:精神症状情绪调节
- 汶川震后14个月极重灾区县基层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14个月后极重灾区县基层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态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参加卫生部-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汶川震后社会心理支持项目"培训与心理干预的6个极重灾区县基层医务人员307人。先用一般状况调查表、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20)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表(PTSD7)进行调查。然后,对SRQ20≥10分或PTSD7≥4分者均进行国际神经精神科简式访谈问卷(MINI)的抑郁发作和PTSD诊断评估以及自杀倾向评定。结果:SRQ20≥10或PTSD7≥4者81人。在完成MINI抑郁发作诊断评估的51人中,符合目前抑郁发作7人;在完成PTSD诊断评估的61人中,符合PTSD发作7人;两者共病3人。在完成自杀倾向诊断评估的62人中,存在自杀倾向10人。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之间的抑郁发作、PTSD和自杀倾向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安置点之间的PTSD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北川的检出率(40.0%)最高。搬迁次数是灾区基层医务人员精神痛苦的危险因素(OR=1.24)。结论:震后14个月后,极重灾区县基层医务人员仍存在明显的精神痛苦,少数人存在抑郁发作、创伤后应激障碍及自杀倾向。震后多次搬迁可能促使精神痛苦的发生及症状加重。
- 谢永标马弘马宁何鸣梁光明向虎吴霞民管丽丽王瑞儒林红程文红贾福军党卫民
- 关键词:心理健康状况医务人员自杀倾向创伤后应激障碍
- 综合医院精神科精神分裂症患者联合使用抗抑郁药的分析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精神科抗抑郁药在精神分裂症中的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77例综合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时的用药情况。对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征做标准化的数据处理。结果47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联合使用抗抑郁药物的比例为21.2%(101/477)。其中,联合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占80.2%(81/101)。2006—2015年联合使用抗抑郁药的比例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联合使用抗抑郁药患者的具有病情比较严重、起病年龄早、多伴有危险行为、阴性症状较突出等特点。结论虽然既往的研究对抗抑郁药在精神分裂症中使用的证据不一,但本研究结果显示,有超过2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联合使用抗抑郁药,而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 雷颖侯彩兰范长河谢永标许明智贾福军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抗抑郁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