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汉文
作品数: 19被引量:69H指数:6
  • 所属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
  • 所在地区:河北省 沧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沧州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

相关作者

高书明
作品数:33被引量:133H指数:6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脊柱结核 CT引导 骨肉瘤 预后 椎间孔
李民
作品数:22被引量:82H指数:6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脊柱结核 CT引导 疗效比较 经皮微创 外科皮瓣
李书奎
作品数:78被引量:230H指数:7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棘突 腰椎不稳 跟距关节 轴性症状 腰椎
程才
作品数:78被引量:269H指数:8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葛根素 老年女性 跟距关节 棘突 骨肉瘤
王光亚
作品数:66被引量:362H指数:10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脂联素 糖尿病 抑郁症
新型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并同侧骨盆骨折效果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不同入路方法治疗髋臼骨折并同侧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髋臼骨折并同侧骨盆骨折病人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髂腹股沟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新型改良Stoppa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Matta评分、Merled评分、Harri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3.628~37.137,P〈0.05)。两组Matta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Merled评分、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8.216、11.947,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5.718,P〈0.05)。结论与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比较,应用新型改良Stoppa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并同侧骨盆骨折临床效果较好,并发症少。
李民李书奎陈汉文高书明赵越江
关键词:髋臼骨折骨盆骨折改良STOPPA入路
断指再植术后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相关血清标记物的水平变化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了解断指患者行断指再植术后感染病原学特点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素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6年3月在医院行断指再植术的患者1 200例,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K-B法对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同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断指再植术后患者血清中TNF-α、SDF-1、VEGF及内皮素水平。结果 1 200例断指再植患者术后发生感染129例,感染率为10.8%,从各年度的感染率情况来看,呈逐年下降趋势(χ~2=8.32,P<0.05);129例断指再植术后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16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05株占64.4%,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58株占35.6%,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达100.0%,对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率为0;主要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在72.7%~100.0%,但对亚胺培南、呋喃妥因及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断指再植术后感染患者血清中TNF-α、SDF-1、VEGF及内皮素水平要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34~31.251,P<0.05)。结论断指再植术后清创不彻底极易受到病原菌感染,且术后感染导致其血清中SDF-1、TNF-α、VEGF及内皮素水平升高,血清标记物水平变化可用于断指再植术后感染的诊治。
陈汉文孙立山李民赵晔宿晓雷
关键词:断指再植术后感染SDF-1
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复发与术前化疗时间关系探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复发与术前化疗时间的关系.方法根据术前抗结核化疗时间差异,将186例胸腰椎体结合患者分为:A组90例,化疗2~4周;B组96例,化疗3~12d,2组化疗方案相同.术后观察2组复发情况.结果186例患者术后随访,A组复发6例,B组复发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结合患者术后复发与术前化疗时间无关.
高书明李民陈汉文程才王光亚苏娜
关键词:脊柱结核化疗复发
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29例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至2011年12月应用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的29例陈旧性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脊柱后凸角度的不同,手术方式也有所不同。对于后凸角度小于70°的患者,行截骨+闭合矫正术;对于后凸角度大于70°的患者,行截骨+双轴旋转矫形+前柱重建。评价指标包括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2年患者的脊柱后凸Cobb角、脊柱矢状位的平衡状况、Frankel分级评定脊髓神经功能、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患者满意指数。结果 29例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2年平均脊柱后凸Cobb角度分别为(95°±32°)、(23°±12°)、(25°±10°),平均脊柱矢状位力线分别为(-18±46)mm、(-6±26)mm、(-5±15)mm,可见患者后凸畸形和脊柱矢状位平衡状况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此外,患者Frankel分级及ODI评分也较术前有明显好转(P<0.05);患者对治疗的总体满意度为93.1%。结论该手术方法治疗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取得良好的疗效,矫正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改善脊柱矢状位平衡状况,有效改善患者的Frankel分级和ODI评分,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陈汉文李民高书明李书奎
关键词:脊柱后凸畸形
寰枢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及术后前路伤口引流
2009年
彭宁宁王力国李书奎陈汉文
关键词:寰枢椎引流
髓芯减压后自体MCS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效果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后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MCS)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将104例早期股骨头坏死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研究组病人给予髓芯减压后自体MCS移植,对照组病人给予单纯髓芯减压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1年的Harris评分、MRI低信号区域面积、疼痛缓解情况、6 min步行距离和术后再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率。结果术后1年,研究组病人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216~4.925,χ~2=4.875,P〈0.05)。结论髓芯减压后自体MCS移植,可以显著改善早期股骨头坏死病人的临床症状并改善其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李民李书奎陈汉文高书明赵越江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骨髓净化干细胞移植
前后联合手术治疗腰椎骨结核中钛网植骨与单纯植骨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采用前路钛网植骨或单纯植骨+后路钉棒内固定2种不同前路植骨方法治疗腰椎短节段骨结核的疗效。方法对腰椎骨结核患者52例进行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其中采用前路钛网植骨+后路钉棒内固定27例为A组,单纯骨块植骨+后路钉棒内固定25例为B组,患者均术前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2~3周,术后抗结核药物应用15个月,术后平均4.8周腰部支具保护下地活动并定期复查,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平均为24个月随访,2组在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改善率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定疼痛强度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2个月2组间无论植骨融合例数,术前、术后cobb角度变化及结核复发例数,还是腰椎JOA评分和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路钛网植骨或单纯植骨+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腰椎短节段骨结核,2种不同前后路植骨方法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高书明李民陈汉文李书奎王光亚
关键词:腰椎内固定器
伴有跟骨塌陷的晚期跟距关节炎治疗方法及药物的临床研究
程才王路李凌霞李书奎刘广飞陈汉文赵跃江
伴有跟骨塌陷的晚期跟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疾病,治疗的关键在于使跟距关节获得融合及长期的稳定,辅以术后踝关节功能锻炼,以得到良好的术后效果。临床治疗采取的治疗方法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
关键词:
关键词:手术治疗方法
CT引导经皮微创技术在治疗脊柱结核的应用被引量:10
2013年
全球结核病随着人口的流动、HIV患者及耐药菌群的增多等因素,发病率逐年增高[1,2]。目前对脊柱结核治疗多采用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传统开放手术,此“大刀破斧”的治疗方案犹如一把双刃剑,其发挥治疗的同时伴随着创伤大、出血多、花费高等缺点,而CT引导经皮微创技术以其创伤小、效果确切、费用低廉等优势,使脊柱结核治疗方案发生了根本变化。我们采用CT引导经皮微创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技术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陈汉文王智培高书明李民李书奎
关键词:CT引导微创技术脊柱结核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后路手术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患者腰椎后路清除病灶以及减压引流手术治疗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13年5月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42例,研究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相关检查结果以及诊断要点,其中行保守治疗的19例为保守组,行后路手术治疗的23例患者为后路组,将治疗的相关结果进行记录总结,疗效分析指标以使用抗菌药物的天数、绝对卧床时间、临床症状减轻及住院时间和X线片的相关指标恢复时间等评价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保守治疗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平均时间为47.6d,绝对卧床时间为122.7d,治疗后腰痛症状减轻较慢,15-18d后症状消失,平均住院时间为81.1d,且X线片显示椎间隙平均融合时间为257.9d;而经后路组内患者平均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为15.4d,平均卧床时间为47.6d,住院时间平均为27.5d,X线片显示患者的椎间隙平均融合时间为164.5d,且手术后腰痛症状减缓速度较快,6-9d症状消失,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汉文高书明李民李书奎
关键词:腰椎间盘术后路手术椎间隙感染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