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仕尧
-

-

- 所属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所在地区:江苏省 苏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重大科研项目
相关作者
- 刘春风

- 作品数:806被引量:3,547H指数:26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患者 睡眠障碍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脑梗死患者
- 张志琳

- 作品数:81被引量:528H指数:12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内皮素 川芎嗪 细胞培养 放射性脑损伤 血脑屏障
- 邵国富

- 作品数:104被引量:671H指数:12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川芎嗪 血压 脑出血 脑梗死 内皮素
- 赵合庆

- 作品数:219被引量:890H指数:15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脑梗死 脑梗死患者 经颅磁刺激 神经梅毒 脑出血
- 罗蔚锋

- 作品数:185被引量:781H指数:14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患者 尿酸 A型肉毒毒素 肉毒毒素治疗
- 缺血性中风患者的SPECT与X—CT对照研究
- 1994年
- 报告138例缺血性中风患者的SPECT和X—CX的对照研究结果、TIA40例,SPECT检查有病灶34例,4检查有病灶5例,SPECT阳性率明显高于X—XC(P<0.001)。脑梗塞98例,在发病3天内SPECT阳性率显著高于XC为78.3%(P<0.05),在发病3天以后两者结果相近(P>0.05)。62.4%的患者SPECT所见血流量减少区域大于XCT所示的梗塞区范围。本研究表明SPECY在TIA和早期脑梗塞的诊断中优于X—CT,在亚急性期脑梗塞两者结果相近,85%左右的TIA患者在发作后数天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流量减少,应用SPECT可观察相对缺血区的血流改变来评价疗效和判断预后。
- 刘春风吴翼伟傅渝包仕尧
-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SPECTX-CT
- 系统思维在癫癎治疗策略中的应用
- 1998年
- 在确定癫癎治疗策略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病因,以及各种抗癫(疒间)药物的特点,运用系统思维方法,以整体性原则为指导,决定治疗癫(疒间)方案的合理性及有效性,显示了系统思维方法对癫(疒间)治疗的重要意义.
- 罗蔚锋包仕尧
- 关键词:系统论癫痫
- 一氧化氮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22
- 2000年
- 在缺血性脑损伤中 ,NO的作用是双重的 ,依赖于NO的起源。源于iNOS和nNOS过度表达所形成的NO有神经毒性 ,源于eNOS产生的NO有神经保护作用。nNOS的过度表达与缺血早期神经元损伤有关 ,iNOS的表达与缺血后期神经元损伤有关。这些研究提示 。
- 柯开富包仕尧
- 关键词:脑缺血一氧化氮神经保护神经毒性
- 少突胶质细胞电离辐射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6年
- 少突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电离辐射的重要靶细胞。了解少突胶质细胞的辐射损伤机制,对增强CNS对辐射耐受性、防护和治疗CNS的辐射损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电离辐射对少突胶质细胞膜的直接损伤、凋亡、氧化应激、诱导一系列基因表达、兴奋毒性损伤、神经营养因子缺乏、胶质细胞产物的作用等细胞机制,以及辐射诱导少突胶质细胞损伤的细胞凋亡信号转导及基因表达等分子机制。
- 陈应柱田野包仕尧
- 关键词:少突胶质细胞电离辐射
- 丁苯酞对大鼠脑组织放射性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大鼠单次全脑照射后的防护作用机制。方法12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假照射组、照射组和丁苯酞组。采用10Gy单次全脑照射模型,制模后丁苯酞组大鼠分别按剂量0.3、1.0和3.0mg/kg丁苯酞腹腔注射;测定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变化,并在电镜下观察组织学超微结构。结果与假照射组比较,照射后大鼠脑组织中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促凋亡基因bax表达增高(t=-3.78--1.89;2.69-3.48,P〈0.05)、抑凋亡基因bcl-2表达下降,电镜下照射组大鼠海马CAl区神经元呈明显的凋亡超微结构形态;与照射组比较,丁苯酞组大鼠脑组织中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Bcl-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t=2.94~3.76,-3.89~-1.96,P〈0.05),神经细胞结构损伤明显轻于照射组。结论丁苯酞通过降低大鼠全脑照射后脑组织中MDA含量、升高SOD活性,有效抑制凋亡,对放射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
- 陈应柱张娴娴肖璐戚艳红杨璞黄金忠包仕尧
- 关键词:丁苯酞电离辐射凋亡基因丙二醛
- 还原型谷胱甘肽合用粉防己碱对帕金森病大鼠抗氧化效应的研究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合用粉防己碱(Tet)对帕金森病(PD)大鼠抗氧化效应的影响。方法:应用定向注射6-羟基多巴胺法制作(PD)大鼠模型,将成功模型分4组给予不同药物50d,观察大鼠旋转行为,测定黑质谷胱甘肽(GSH)和纹状体丙二醛、活性氧水平。结果:GSH合用Tet能:①显著改善模型大鼠旋转行为;②减轻氧化应激损伤,纹状体丙二醛、活性氧水平显著降低;③显著增加黑质区GSH含量。结论:Tet能增强GSH对PD大鼠的抗氧化能力。
- 金雪红包仕尧
-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粉防己碱帕金森病P-糖蛋白
- 病毒感染在热性惊厥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热性惊厥危险因素中多强调年龄、遗传易感性、脑损害等。环境因素的作用,尤其病毒感染则是神经科学研究中相对受忽略的领域。本文综述了病毒感染对热性惊厥发病的影响及其作用,提示某些病毒感染是热性惊厥相对危险因素,该类病毒易致高热或快速引起高热的临床特点可以使惊厥易感者发生热性惊厥;一些嗜神经性病毒入侵中枢神经系统、致炎细胞因子作用也可能导致热性惊厥。对病毒的干预可能有利于防止热性惊厥发生。
- 汤继宏胡剑包仕尧
- 关键词:惊厥发热性病毒流感病毒
- 纤溶、抗凝及其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比较研究单纯纤溶、抗凝及其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 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纤溶组 (A组 )、抗凝组 (B组 )和纤溶 +抗凝联合应用组 (C组 )。A组于 5天内分别予巴曲酶 10BU、5BU、5BU ;B组予低分子肝素 0 4ml腹壁皮下注射 ,一日两次 ,连用 10天 ;C组前 5天同A组 ,第 6天起同B组。结果 联用组和单一用药组于脑梗死急性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单纯纤溶。
- 叶志钢包仕尧邵国富奚惠娟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纤溶治疗抗凝治疗巴曲酶
- 3D-TOF法磁共振血流成像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 1997年
- 报告55例脑血管疾病的3D-TOF法和MRA和常规MRI(其中21例经DSA证实)。结果3D-TOF法MRA不仅能较为清晰地显示脑血管疾病的异常血管,且能作出定性、定位诊断。提出3D-TOF法MRA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高于MRI、SPECT、X-CT,尤其是动静脉畸形、静脉型血管畸形(静脉瘤)、瘤体直径>5mn的动脉瘤和严重狭窄和闭塞的动脉。
- 包仕尧宋建荣
- 关键词:脑血管病3D-TOFNMR成像
- 慢性癫癎模型的建立及评价被引量:2
- 2003年
- 徐元李文包仕尧
- 关键词:慢性癫痫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