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作品数: 154被引量:547H指数:13
  • 所属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深圳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吴宙光
作品数:85被引量:161H指数:6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自然科学基金 胆道闭锁 儿童 腹腔镜 儿科
王建尧
作品数:66被引量:135H指数:7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胆道闭锁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儿童 溃疡性结肠炎 腹腔镜
冯奇
作品数:31被引量:121H指数:6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腹腔镜 胆道闭锁 小儿 腹腔镜检查
刘磊
作品数:204被引量:564H指数:11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医学院
研究主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儿童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骨癌痛 超声检查
陈子民
作品数:65被引量:155H指数:6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婴儿 胆道闭锁 手术治疗 小儿
腹腔镜胆囊、附件囊肿同期手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总结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卵巢囊肿经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于患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卵巢囊肿的病人,选择腹腔镜联合摘除手术,常规术中胆道造影,卵巢囊肿超过70mm,或手术间隙较小,可先行穿刺减压后手术摘除,术中常规病理检查。结果全组372例患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卵巢囊肿全部联合手术成功。其中单侧单发囊肿287例,单侧多发囊肿58例为术中发现,双侧单发囊肿27例。单侧卵巢切除4例。下腹部置腹腔引流管21例,胆囊床置引流管11例,术后36h进食,下床活动,5 ̄7d出院。332例联合微创手术,术中常规胆道造影未发现胆道结石,全部病例无医源性器官损伤。结论在胆囊、附件联合手术时,常规术中胆道造影可预防胆道残留结石,术中卵巢成型,可预防盆腔、卵巢粘连,保护卵巢功能,术中常规病理检查可预防恶性病变遗漏。
高鹏李徐生杨晓军徐小东黄海云苏河王斌马云涛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结石术中胆道造影卵巢囊肿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大鼠模型制作方法的探讨及体会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通过门静脉部分缩窄法建立大鼠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动物模型,探索适宜的制模条件并为下一步研究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可靠、稳定的模型动物。方法采用Sprague-Dawley(SD)大鼠80只,根据使用的不同直径的钝头针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19G组、21G组和23G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分别用19G、21G和23G直径的钝头针行大鼠门静脉部分缩窄术以建立CTPV动物模型。术后6周,同时采用门静脉测压、门静脉造影、门静脉及其周围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门静脉高压及海绵样变形成情况。结果假手术组无大鼠死亡,19G组、21G组和23G组在制模术后48 h内死亡的大鼠分别为2、4和16只。假手术组和19G组大鼠制模术后6周未形成门静脉高压;门静脉造影显示门静脉通畅,无曲张与扩张;病理学检查显示门静脉管腔无增大、内皮细胞光滑、中膜平滑肌层无增厚、外膜完整。21G组和23G组制模术后6周门静脉压力均升高,CTPV形成;门静脉造影显示门静脉周围侧支循环形成;病理检查显示多个管腔大小不一、外形不规则血管腔,管腔之间为较狭窄的纤维性间隔,其内可见脂肪细胞、散在的淋巴细胞及肥大细胞,门静脉管腔增大、血管内膜受损、内皮细胞脱落、中膜平滑肌增厚和血栓形成。结论门静脉部分缩窄法可以复制出类似CTPV的大鼠模型。21G钝头针更适宜CTPV大鼠模型的制作,该模型动物死亡率低,且成模率较高,比较稳定。
王建尧刘磊王斌陈芳毛建雄姚君曹娟
关键词:门静脉海绵样变性SPRAGUE-DAWLEY大鼠动物模型
has_circ_0009096和has_circ_00083234在胆道闭锁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机制的研究
2020年
目的分析胆道闭锁患者肝组织中hascirc0009096和hascirc00083234的表达差异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RT-qPCR检测了15例BA组及其对照组肝组织中hascirc0009096和hascirc00083234的表达水平;通过生物信息技术预测了能够与它们结合的miRNA及其下游靶基因,并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以阐明BA的潜在发病机制。结果hascirc0009096在BA组中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CC组(P<0.0001);hascirc00083234在BA组中的表达水平下调(P=0.0037)。通过circRNA预测的靶miRNA与BA相关的miRNA集相交,我们获得了4个miRNA(hsa-miR-145-5p,hsa-miR-222-3p,hsa-miR-221-3p和hsa-miR-432-5p)。基于这2个circRNA和4个miRNA,建立了circRNA-miRNA调控网络。根据miRNA下游基因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了Hippo,TGF-β,Adherens junction,Focal adhesion,ECM-receptor interaction以及多能干细胞调节等多条信号通路可能与BA的发病机制相关。结论hascirc0009096和hascirc00083234在BA肝组织中表达失调,并可能参与BA的疾病进展。因此,hascirc0009096和hascirc00083234可作为BA诊断的候选指标,而circRNA-miR通路的研究可能为探索BA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王涛刘冬高家辉王斌
关键词:胆道闭锁微小RNA
儿童睾丸固定术中所见的中肾管异常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隐睾位置与中肾管形态结构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34个隐睾划分为Ⅰ组(睾丸位于腹腔内、腹股沟管内)和Ⅱ组(睾丸在外环或低于外环)。并按中肾管形态结构归为中肾管梗阻型、中肾管正常及变异型。结果全组病例134个睾丸中32.8%(44/134)伴随梗阻型中肾管畸形。Ⅰ组83个,其中中肾管正常及变异型和梗阻型分别占57.8%(48/83)、42.2%(35/83)。Ⅱ组51个,中肾管正常及变异型、梗阻型分别为82.4%(42/51)、17.6%(9/51)。Ⅰ组较之Ⅱ组有更多的梗阻型中肾管畸形,其差别有显著性意义(χ2=8.61,P<0.005)。结论将中肾管形态划分为中肾管正常及变异型和梗阻型两类,具有临床应用价值。隐睾位置越高,中肾管畸形越严重。中肾管异常是隐睾患儿日后不育的重要原因。
徐万华张青王斌王浩尹鉴淳陈子民
关键词:隐睾症儿童
体外扩增法检测尿道炎患者尿液中沙眼衣原体DNA的研究
2003年
目的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PCR)从尿道炎患者尿液中检测沙眼衣原体感染 ,并与细胞培养法及ELISA法相比较 ,以期建立灵敏特异、无创伤性沙眼衣原体DNA诊断技术。方法 :收集患者就诊时初段尿 ,提取尿液沉渣DNA ,PCR法检测沙眼衣原体核酸 ;尿道拭子标本作细胞分离培养 (CC) ;取患者血清作ELISA检测抗体。结果 :采用PCR从尿道炎患者尿液样本中检测到沙眼衣原体DNA ,1 34份尿液样本 ,32份阳性 ,阳性率为 2 3.9%;尿道拭子标本 ,细胞培养阳性率为 2 2 .4 %( 30 /1 34) ;ELISA法检测血清阳性率为 1 7.9%( 2 4 /1 34)。以细胞培养法结果为金标准 ,PC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1 0 0 %和 98.0 %;ELISA法则为 73.3 %和 98.0 %。三种方法相比较 ,PCR法和CC法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两者与ELISA法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以尿液为样本 ,采用PCR法检测尿道炎患者沙眼衣原体DNA是一种灵敏特异、无创伤性检测手段 。
王斌孙来保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细胞培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儿童睾丸附件扭转诊治体会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对儿童睾丸附件扭转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1993年~2002年收治的4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行睾丸附件手术切除,12例行保守治疗,经抗生素治疗后炎症消退,复查睾丸正常,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睾丸附件不具备任何生理功能,早期手术治疗睾丸附件扭转有利于睾丸及附睾炎症吸收。对病程长、症状轻的病例,采取保守治疗也可取得满意效果。
王斌颜东文
关键词:儿童睾丸附件扭转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病因
RET基因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与先天性巨结肠风险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肠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导致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RET基因是其主要致病基因,本研究探讨RET启动子区的两个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5G/A和?1A/C与先天性巨结肠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直接测序(d irect-squenc ing)分析方法,检测了52例先天性巨结肠病人和120例正常对照者RET?5G/A和?1A/C的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先天性巨结肠风险的相关性。结果RET?5AA和?1CC基因型频率在先天性巨结肠患者和正常对照中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01和0.003),携带RET?5AA和?1CC基因型者罹患先天性巨结肠的风险分别是携带RET?5GG和?1AA基因型者的11.40倍(95%C I,2.89?53.09)和4.65倍(95%C I,0.98?32.30)。此外,单倍型分析发现,同时携带两种风险等位基因的A—C单倍型者的患病风险比携带G—A型者增高了4.38倍(95%C I,2.53?11.90)。结论RET基因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5G/A和?1A/C多态可能是中国人先天性巨结肠的遗传易感因素。
王斌刘磊李苏依肖东毛健雄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RET分子遗传学
腹腔镜治疗胆囊-十二指肠瘘6例报告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胆囊-十二指肠瘘的疗效。 方法 腔镜下分离胆囊底部,经胆囊穿刺胆系造影,观察解剖路线和胆囊与临近器官的关系,发现内瘘,镜下关闭瘘口,腹腔引流、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 结果 连续 32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发现胆囊-十二指肠内瘘 6例,全部镜下解剖、关闭瘘口成功,无术后出血和十二指肠胆汁漏。 结论 腔镜术中常规胆系造影,有助于发现胆囊-十二指肠瘘,熟练的镜下解剖、关闭瘘管技术加辅助治疗,疗效可靠。
高鹏徐小东黄海云王斌马云涛蔡辉
关键词:腹腔镜术中胆道造影
B7-1和B7-2基因转染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免疫原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比较免疫共刺激信号B7-1和B7-2以腺病毒为载体转染神经母细胞瘤(NB)SH-SY5Y细胞株,观察其对肿瘤细胞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以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质粒(Ad-GFP)转染SH—SYSY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FCM)判断转染效率,确定合适的感染倍数(MOI)。分别以空病毒质粒(Ad)及携带B7-1或B7-2的腺病毒质粒转染SH-SYSY细胞,即对照组和B7-1或B7-2组;并以未转染的肿瘤细胞为空白对照(空白组)。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B7-1分子和B7-2蛋白表达,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直接分离和纯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以效靶比5∶1和10∶1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后,测定放射性核素闪烁计数(cpm)/min,同时检测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FN-γ及IL-2的分泌水平。结果腺病毒对SH-SY5Y细胞有较高的转染效率,转染后目的基因B7-1和B7-2得到了有效表达。B7-1组、B7-2组cpm值及上清液IFN-γ、IL-2水平明显高于Ad组、SH组(P<0.01);B7-1组与B7-2组比较,cpm值及细胞因子水平增高无明显差别(P>0.05)。效靶比5∶1时,与10∶1相比,cpm值及IFN-γ、IL-2含量的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 B7-1和B7-2分子可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活化T细胞分泌IFN-γ、IL-2,而B7-1与B7-2两组间cpm值及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别。
王斌陈芳毛健雄王建尧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共刺激分子B7-1
腹腔镜下修补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治疗体会被引量:16
2007年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72例胃十二脂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应用腹腔镜的临床资料,7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50例,胃幽门管穿孔8例,胃窦部前壁穿孔9例,胃体部小弯侧穿孔5例。病理检查18例中良性穿孔16例,癌性穿孔2例。结果72例中70例获成功,2例癌性溃疡中转开腹,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良性溃疡患者术后平均8d出院,出院后均继续服用抗溃疡抗菌药物。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具有独特的优势,效果肯定,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马云涛苏河王晓鹏田宏伟王斌
关键词: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