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建云
作品数: 25被引量:50H指数:4
  • 所属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
  • 所在地区:福建省 厦门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

相关作者

丁真奇
作品数:539被引量:2,366H指数:21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固定术 骨折 内固定 内固定治疗 生物力学
刘庆军
作品数:86被引量:475H指数:12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
研究主题:内固定 内固定治疗 下胫腓 钩钢板 骨肉瘤
翟文亮
作品数:283被引量:1,362H指数:1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 富血小板血浆 前交叉韧带 内固定治疗
郭林新
作品数:235被引量:1,775H指数:22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
研究主题:内固定 内固定治疗 骨折固定术 骨折 手术治疗
林斌
作品数:449被引量:1,799H指数:18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
研究主题:内固定 内固定治疗 骨折固定术 脊柱 脊髓损伤
新型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与Suture-button技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比较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比较新型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ESHP)与Suture-button技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全军骨科中心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53例下胫腓联合损伤合并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根据下胫腓联合固定方式不同分为ESHP组和Suture-button组。ESHP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26~60岁;采用新型ESHP固定。Suture-button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24~59岁;采用Suture-button技术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固定下胫腓联合时间、术后切口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3、6、12个月比较踝关节最大跖屈、背伸角度、Baird-Jackson评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ESHP组患者固定下胫腓联合的时间[(9.7±2.2)min]、术后切口引流量[(49.3±10.4)mL]显著少于Suture-button组[(16.2±1.4)min、(62.4±6.3)mL],术后3个月的最大跖屈角度(29.9°±1.3°)、Baird-Jackson评分(87.2±2.9)分显著大于Suture-button组[22.8°±1.3°、(78.7±4.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6、12个月的最大跖屈角度,术后3、6、12个月的最大背伸角度,术后6、12个月的Baird-Jackson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4个月(平均12.5个月)。所有患者随访期间骨折均愈合,于术后1年左右取出踝关节所有内固定物。随访1年内ESHP组出现1例因金属疲劳导致的内固定物失效。Suture-button组出现1例内固定物激惹,2例内固定物失效,1例内固定装置下沉和骨溶解。结论采用ESHP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比Suture-button技术具有更短的手术时间、更少的术后出血量和并发症,且更快地恢复踝关节功能。
林伟煌刘庆军缪建云林需枰丁真奇陈宏斌林万昌
关键词:关节韧带下胫腓联合
一种新型骨折急救外固定器——喷塑型葡聚糖型聚氨酯外固定夹板的研制被引量:4
2012年
介绍了以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PAPI)为主要材料组份,辅以表面活性剂、丙酮、可溶性淀粉、催化剂等作为另一组份来研制新型的骨折急救外固定器—喷塑型葡聚糖型聚氨酯外固定夹板。该夹板供骨折临时固定使用,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盈、携带方便,透气性好、操作简单和时间短以及完全透X射线等优点,可对伤员的四肢或脊柱进行快速、有效的固定,能显著缩短院前救治时间。
缪建云练克俭刘晖林坤山丁真奇林斌翟文亮
关键词:创伤急救骨折
术中预防性使用钢丝环扎技术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影响:一项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 尽管已有很多文献报道术中使用各种环扎技术来解决全髋关节置换中股骨劈裂骨折,但很少有文献报道术中预置金属环扎线对假体周围骨折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使用生物力学方法来评估术中于股骨近端预置金属环扎线对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
缪建云
关键词:钢丝假体周围骨折
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在急诊一期治疗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急诊一期使用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固定治疗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2012年,对符合临床纳入标准的急诊收治的12例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采用自行研制的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行急诊一期固定...
缪建云
关键词:下胫腓联合分离急诊
PFNA辅助微创锁定钢板治疗合并有外侧壁骨折的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PFNA辅助微创锁定钢板治疗合并有外侧壁骨折的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对28例合并有外侧壁骨折的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辅助微创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其中男7例,女21例;年龄65~87岁(平均75.5岁),术后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2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0.2个月,手术时间35~65min,平均49.5min,术中出血量85~150mL,平均112.8mL,住院时间3~10d,平均6.5d.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深静脉血栓及感染等并发症出现,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4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进行评价优15例,良8例,可3例。结论:PFNA辅助微创锁定钢板能重建股骨外侧壁的稳定性,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合并有外侧壁骨折的老年人股骨粗隆间粉骨折的有效方法。
洪加源缪建云康两期李延炜郭长勇陈鲁毅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椎间盘镜系统辅助下微创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
2010年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系统辅助下微创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9月~2009年10月,28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行椎间盘镜下空心镙纹钉复位内固定术,26例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35~67岁,平均52.4岁;左肩8例,右肩18例;单纯大结节骨折16例,合并有肩关节前脱位10例;术前肩关节多角度X线片投照显示骨折片移位3~5mm 16例,骨折片移位大于5mm 10例;全部病例均1期手术成功。结果:26例患者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切口均1期愈合,无1例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症状。术后关节功能评定结果为:优24例,良1例,一般1例,差0例,优良率96%。结论:椎间盘镜下手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疗效肯定,手术创伤小,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缪建云康两期练克俭陈卫
关键词:椎间盘镜肱骨大结节骨折
喷塑型液体石膏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总结喷塑型液体石膏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经验。方法:2010年3月~2010年9月,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喷塑型液体石膏治疗26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病人,男9例,女17例;年龄范围58~89岁,平均年龄63.5岁;跌倒上肢撑地伤19例,交通撞伤6例,重物打击伤1例;伤后就诊时间30min~6h,所有病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无血管、神经合并损伤。按AO分型标准:其中A2型4例,A3型6例,B1型4例,B2型3例,B3型2例,C1型4例,C2型3例。采用Batra等推荐的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来进行评定。结果:26例患者术后随访6~15个月,平均10.5个月。1例患者出现骨折远端的背侧移位,已行再次复位液体石膏固定治疗;1例固定后期出现桡骨短缩畸形,患者强烈要求转手术治疗。按上述标准评定,优9例,良13例,可3例,差1例,总分平均(88.75±0.30)分。结论:采用喷塑型液体石膏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可靠,腕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林坤山缪建云练克俭刘晖丁真奇翟文亮郭林新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
新型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与传统下胫腓钩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一种新型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ESHP)与传统下胫腓钩(OSH)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解放军第175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全军骨科中心收治的51例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对入院日期为奇数的27例患者采用 ESHP 治疗(ESHP 组)、为偶数的24例患者采用 OSH 治疗(OSH 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1年按 Baird-Jackson 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比较两组患者优良率。结果5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ESHP 组术中出血量(22.5±5.6)mL,少于 OSH 组的(28.5±6.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593,P 〈0.05);而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1.571、0.539、-0.476,P值均〉0.05)。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2~36个月,平均26.5 个月。随访期间骨折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及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 ESHP 组和 OSH 组患者均于术后8个月~1年取除踝关节骨折钢板及下胫腓联合内固定物,取除术后均未出现下胫腓联合再分离及固定失效等并发症。术后1年按 Baird-Jackson 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ESHP 组优23例、良 4例,优良率100%(27/27);OSH 组优13例、良10例、差 1例,优良率96%(23/24)。 ESHP 组优良率高于 OSH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429,P 〈0.01)。结论相比传统 OSH,ESHP 更符合下胫腓关节的微动生理特点,在促进下胫腓联合韧带的修复及踝关节术后功能恢复方面有明显优势。
缪建云刘庆军丁真奇林斌郭林新翟文亮
关键词:踝关节下胫腓联合
喷塑型液体石膏在急诊转送创伤骨折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创伤的发生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据2002年有关资料统计,近5年来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每年增加10%,2001年发生交通事故72.4万件,死亡约10万人,伤52.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28亿元。
练克俭缪建云林坤山翟文亮陈长青程高建
关键词:骨折患者创伤急诊石膏塑型直接经济损失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重度骨质疏松TKA围手术期治疗策略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重度骨质疏松患者全膝关节置换(TKA)围手术期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2—2017-10行TKA手术的40例合并重度骨质疏松的类风湿关节炎,制定规范的围手术期治疗(抗类风湿治疗、抗骨质疏松治疗、抗凝治疗)与康复策略。结果 4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0.8(6~42)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松动、感染。末次随访时KSS评分由术前(54.1±10.1)分提高至(90.2±5.4)分,骨密度T值由术前(-2.9±0.3)提高至(-2.4±0.2)。结论 TKA是治疗终末期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重度骨质疏松患者的有效手段,规范抗类风湿治疗、抗骨质疏松治疗、抗凝治疗及康复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条件,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及促进早期功能恢复。
张兰霞缪建云陈建明张荔群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