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忠朝
作品数: 373被引量:1640H指数:21
  • 所属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 所在地区:天津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卢士红
作品数:83被引量:23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间充质干细胞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中性粒细胞 脐血 PF4
杨仁池
作品数:207被引量:1,263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 紫癜 血管新生 血友病
刘拥军
作品数:41被引量:19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血小板第四因子 造血干细胞
韩之波
作品数:35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间充质干细胞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脐带
马凤霞
作品数:21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间充质干细胞 内皮祖细胞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祖细胞 存活
多能干细胞研究新进展
2008年
韩忠朝
关键词:多能干细胞干细胞技术生命科学
肝素促进脐血巨核祖细胞体外扩增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索肝素在脐带血CD34+ 细胞定向扩增巨核祖细胞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 (MACS)分选CD34+ 细胞 ,在TPO ,IL 1 1的扩增体系中加入肝素 ,巨核祖细胞集落分析 (CFU MK)测定巨核祖细胞扩增倍数 ,流式细胞仪检测巨核祖细胞分化过程中的特异性标记 (CD34+ ,CD41a+ ,CD61 + ,CD34+ CD41a+ ,CD41a+ CD61 + ) ,巨核细胞特异性抗体 (CD41a)免疫组化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鉴定巨核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 ,血小板体外活化实验及NOD SCID小鼠异种体内移植实验评价扩增的巨核祖细胞的功能。结果 :TPO( 5 0ng ml)与IL 1 1 ( 5 0ng ml)双因子联合应用 ,7天巨核祖细胞克隆扩增倍数为 83 1 7± 39 41倍 ,1 0天为 2 0 5 0 6± 74 2 6倍 ,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 7天CD34+ CD41a+ 细胞扩增 1 0 5 1± 4 79倍 ,0天加入肝素后 ,7天巨核祖细胞克隆扩增倍数为 1 0 8 2 5± 32 67倍 ,1 0天为 333 0 6± 2 7 5 4倍 ,7天CD34+ CD41a+ 细胞扩增到 2 9 93± 6 39倍 ,为无肝素组的 2 85倍 ,与双因子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 ) ,肝素在第 5天及第 7天加入没有增加巨核祖细胞扩增效果。经全身照射预处理的NOD SCID小鼠静脉输注扩增第 7天的巨核细胞 (TPO、IL 1 1、肝素联合 ) 。
冯义冯四州张磊刘斌范存刚任贺韩忠朝
关键词:祖细胞细胞扩增肝素CD41CD34^+体外扩增
胎肺间充质干细胞对脐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为巨核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本研究探讨胎儿肺部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无血清条件下体外对脐血单个核细胞诱导扩增为巨核细胞的影响。取脐血单个核细胞,在TPO,IL-l1,肝素的扩增体系中分为2组培养。第1组为脐血单个核细胞单独培养,第2组脐血单个核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在第7,10,14天时进行活细胞计数,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41a和CD61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第14天细胞的形态与结构,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DNA含量。结果表明,第2组在第10天时获得的CD41+细胞和CD61+细胞数量最多,分别为第1组的4.5倍和4.7倍;但免疫组织化学和电子显微镜显示,2个组的CD41a+和CD61+细胞的核发育不成熟。结论:胎肺间充质干细胞能有效刺激CD41a+和CD61+细胞生成,但不能促进幼巨核细胞核的发育。
张晓光杨少光任红英赵钦军韩忠朝
关键词:脐血单个核细胞巨核细胞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被引量:183
2003年
目的 评价动员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ASO)的临床疗效及部分影响因素。方法 确诊严重ASO患者 1例 ,予rhG CSF 30 0 μg皮下注射 ,每日 2次 ,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 ,第 5天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干细胞 ,配成干细胞混悬液。将干细胞混悬液肌肉注射进行双下肢移植 (3× 10 9细胞 肢 )。 4 4d后给病情较重的左下肢第 2次移植相同的细胞数。观察 3个月 ,进行各项指标综合评估。结果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 ,患者疼痛、患肢冷感、间歇性跛行、溃疡明显好转 ,左右足踝压指数 (ABI)分别由 0 .4 9,0 .6 9升为 0 .5 0 ,0 .85。移植后 1个月末梢血流波幅 [(11.90± 10 .95 )mm]和激光多谱勒扫描血流灌注量 [(0 .4 9± 0 .16 )PU]较移植前 [分别为 (1.70± 1.95 )mm ,(0 2 7± 0 .0 8)PU]显著改善 (P <0 .0 1)。数字减影下肢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新侧支血管形成明显增加 (评分结果为 3)。未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动员后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SO患者 ,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值得推广应用和深入研究。
黄平平李尚珠韩明哲肖志坚杨仁池邱录贵钱冠清付仁敏郑亚丽刘春华徐秀强李君凡韩忠朝
关键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疗效观察
血小板第四因子PF4对人中性粒细胞粘附性与呼吸爆发的调节作用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研究血小板第四因子PF4对人中性粒细胞Np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结晶紫染色、免疫荧光标记、PKC试剂盒测定、NBT法及高香草酸HVA荧光分光光度法比较对照组与PF4作用的实验组在趋化因子刺激前后,PF4对中性粒细胞总粘附性、整合蛋白CD11b的表达、PKC水平及呼吸爆发作用产生活性氧物质reactiveoxygenspeciesROSO2·-、H2O2等的影响。结果PF4对静息中性粒细胞总粘附性有轻度的增强作用使总粘附性上调了12.24%P<0.01,而对整合蛋白CD11b的表达、呼吸爆发产生的ROSO2·-、H2O2则无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PF4使经趋化三肽(FMLP)活化的中性粒细胞的总粘附性下调17.47%P<0.01;使经趋化三肽(FMLP)活化的中性粒细胞的整合蛋白CD11b的表达下调18.84%P<0.01;使经佛波酯(PMA)活化的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作用产生的O2·-、H2O2分别下调了50.29%P<0.01、226.53%P<0.05。研究同时发现PF4对静息及活化的中性粒细胞的PKC水平均无影响。结论首次证明PF4与其它经典的趋化因子不同,是中性粒细胞活化的一个负调节因子,对中性粒细胞功能主要起降调节的作用。这种降调节作用不是通过PKC信号转导途径完成的。
卢士红刘拥军马月霞杨琳韩忠朝
关键词:血小板第四因子趋化因子中性粒细胞CD11B
腺病毒介导的凝血酶敏感蛋白1抗血管新生衍生物基因转移抑制K562细胞裸鼠体内生长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的凝血酶敏感蛋白 1(thrombospondin 1,TSP1)抗血管新生衍生物(TSP1f)基因转移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 6 2裸鼠移植瘤的抑制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RT PCR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扩增TSP1fcDNA序列 ;采用AdEasy系统构建TSP1f 重组腺病毒ADV TSP1f;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ADV TSP1f 介导的TSP1f 在K5 6 2细胞中的表达 ;18只皮下移植瘤模型小鼠分为 3组 ,分别于移植瘤内注射 10 9pfuADV TSP1f、10 9pfuADV LacZ及PBS观察对K5 6 2裸鼠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 ;用免疫组化方法比较移植瘤内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K5 6 2细胞经ADV TSP1f感染可高效表达 /分泌TSP1f 多肽 ;治疗后 3周ADV TSP1f 治疗组移植瘤体积为 ( 110 8mm3± 179mm3) ,远小于ADV LacZ组 ( 45 18mm3± 45 2mm3)及PBS组 ( 46 6 6mm3± 45 8mm3) ,(P <0 0 1) ;每× 2 0 0倍视野中 ,ADV LacZ、PBS及ADV TSP1f 治疗组组织切片内CD31阳性血管内皮细胞平均数分别为 36± 7,34± 9和 14± 4。结论 ADV TSP1f可显著抑制K5 6 2细胞裸鼠体内生长 ,有望成为治疗恶性肿瘤包括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有效的基因治疗药物。
刘澎王一杨仁池蔡英林韩忠朝
关键词:凝血酶敏感蛋白1基因转移K562细胞
甲异靛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抗血管新生作用的体外研究被引量:19
2004年
王一刘澎刘兵城彭智钱林生韩忠朝肖志坚
关键词:甲异靛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管新生体外研究微血管密度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体外支持造血的功能被引量:6
2012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的条件培养基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造血支持作用。分离得到的hUC-MSC以2×106接种于75 cm2培养瓶中,48 h后收集培养上清作为条件培养液。用人脐血CD34阳性分选试剂盒分选CD34+细胞。将CD34+细胞接种在3个培养体系中:hUC-MSC条件培养液+不完全甲基纤维素培养基、完全甲基纤维素阳性培养基和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不完全甲基纤维素作为阴性培养基。培养14d观察集落的形态特征,统计细胞数≥50的造血集落单位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组成集落形成单位的细胞免疫表型。结果表明:hUC-MSC条件培养基中能够形成集落形成单位,且以粒系和粒-巨噬集落形成单位为主(CFU-G 47.67±0.58、CFU-GM 48.67±4.73、CFU-M 3.00±2.00),未观察到红细胞系相关的集落形成单位。阳性培养基中各种集落形成单位均可见,阴性培养体系中无集落形成单位。流式细胞术检测条件培养基组CD45+细胞比例为(97.43±2.15)%,显著高于阳性对照中CD45+细胞比例(39.69±0.96)%(P<0.05)。结论:在体外hUC-MSC条件培养基能够促进CD34+细胞的发育分化,单纯hUC-MSC条件培养基具有造血支持功能,并促进CD34+细胞向髓系分化,但不能促进向红细胞分化。
李丽娜韩之波王有为罗伟峰及月茹杨舟鑫冯莉戚仁斌李扬秋韩忠朝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CD34+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及其生长调节
2002年
血小板是维持体内正常血液凝固和血管壁完整性所必须的血细胞,其功能质量和数量的异常会导致血液和血栓性疾病的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很高,患者因经常性出血需长期治疗,给身心健康和经济上带来很大的负担,出血严重将危及生命.
韩忠朝宋玉华沈志祥王振义吕联煌
关键词:血小板疾病巨核细胞血小板病理生理学
敲除Sam68基因导致白血病细胞系细胞生长迟缓和G2/M期延长被引量:3
2005年
RNA结合蛋白Sam68是细胞有丝分裂期Src酪氨酸磷酸化的靶蛋白.尽管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一些人还是认为Sam68可通过调控RNA的代谢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利用基因打靶技术,在DT40细胞分离出Sam68基因缺失的细胞系.利用该细胞系,进行Sam68的功能解析.与野生型细胞系相比,Sam68基因缺失细胞表现出明显的生长速度迟缓.通过细胞周期研究揭示,这些细胞生长速度延迟是由于细胞周期中的G2/M期延长.因为参与细胞周期G2/M期调控的周期因子Cdc2激酶的活性没有改变,所以提示Sam68不依赖于Cdc2激酶的活性参与细胞周期中G2/M期调控.
李庆华庞天翔韩忠朝
关键词:RNA结合蛋白基因打靶细胞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