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盈贤
所属机构: 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所在地区: 北京市 研究方向: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相关作者
唐晓东 作品数:346 被引量:1,394 H指数:19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 研究主题:脱硫 稠油 直馏柴油 柴油 催化氧化 何柏 作品数:47 被引量:143 H指数:7 供职机构:重庆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研究主题:催化氧化 稠油 催化 直馏汽油 化工专业 张健 作品数:366 被引量:1,483 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聚合物驱 海上油田 稠油 提高采收率 采收率 李晶晶 作品数:173 被引量:419 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研究主题:稠油 溶剂 催化剂 脱硫 离子液体 孟科全 作品数:40 被引量:228 H指数:9 供职机构: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稠油 示踪剂 催化氧化 油田 油藏
稠油注空气催化氧化采油催化剂的制备与评价 被引量:10 2009年 注空气催化氧化采油技术是一项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创新技术,因其气源丰富、成本低,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该文针对SZ36-1稠油,制备了5种油溶性催化氧化催化剂——过渡金属环烷酸盐,并加以筛选,得到环烷酸铜催化效果最佳。对稠油注空气催化氧化条件进行了初步评价。在催化剂用量为原油质量的0.2%,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3 d的条件下,稠油酸值从3.96 mg KOH/g上升至13.50 mg KOH/g,黏度由2.004 Pa.s上升到11.48 Pa.s,尾气中φ(O2)由21.0%降至10.0%。向氧化油中分别加入氧化油质量1.2%的助剂SW-1和质量分数40%的水,保温50℃搅拌,生成大量表面活性剂,形成O/W乳化油,黏度最终降至0.067 Pa.s,总降黏率达到96.66%。 王焕梅 唐晓东 孟科全 崔盈贤 王治红 汪芳关键词:稠油 注空气 催化氧化 催化剂 乳化 海上平台提高母液配制浓度减小配注系统总体积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7 2018年 海上平台空间狭小,大型注聚工作站和配注设备使用受限,因此减小海上平台配注系统总体积是海上油田实现大规模注聚必须解决的问题,但目前减小配注系统体积的能力有限,且会造成聚合物溶液黏度损失。以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和线性聚合物(FP3640C)为研究对象,实验分析了母液配制浓度对基本溶解时间、注入液黏度、配注系统总体积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母液配制浓度越高,其基本溶解时间越短,注入液黏度变化不大,说明提高母液配制浓度是可行的;提高聚合物母液配制浓度,可以大幅度减小配注系统的总体积,以聚合物溶液日注入量4 100 m^3为例,母液配制浓度由5 000 mg/L提高至15 000 mg/L时,配注系统总体积可减小60.8%~65.1%,从而缩小配注系统的总规模、减轻平台承重。本文研究结果为海上平台聚合物溶液的配制提供了新思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舒政 陶刚 赵文森 陈文娟 陈文娟稠油氧化自生表面活性剂乳化降黏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013年 以渤海稠油为原料,研究了空气低温催化氧化对稠油组成和性质的影响;并抽提分离出氧化稠油中石油羧酸,制成石油羧酸盐,评价其乳化性能;最后以稠油氧化程度、乳化助剂加量、含水率和乳化温度考察了助制作用下氧化稠油的乳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稠油经空气低温催化氧化72 h后,沥青质+胶质下降了4.4%,相对平均分子质量减小5.18%,氧化对稠油起到了一定的改质作用;同时稠油酸值由氧化前的2.78 mgKOH/g增长到5.05 mgKOH/g;石油羧酸盐能形成较低的油/水界面张力,具有良好的乳化效果,稠油经空气低温催化氧化后,在复合乳化助剂作用下产生自生表面活性剂,形成水包油型乳液体系达到乳化降黏,降黏率达92%以上。 崔盈贤 唐晓东 李晶晶 苏旭 赵文森关键词:稠油 乳化 降黏 一种直馏汽油催化氧化脱硫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馏汽油催化氧化脱硫的方法,依次包括:(1)将催化剂氮氧化物与汽油按体积比为10∶1~36∶1加入到反应器;(2)通入氧气,搅拌,在20~50℃下,催化氧化反应30~90min;(3)按活性白土/氧化汽油的... 唐晓东 何柏 崔盈贤 李晶晶文献传递 胜利油田采油污水氨氮去除实验研究 2011年 利用胜利油田采油污水的高温特点,在实验室采用碱性条件下空气吹脱去除采油污水的氨氮。实验结果表明,选择最佳反应条件为:pH=11,曝气温度50℃,曝气时间3小时,氨氮去除率可以达到65%,pH值是影响氨氮去除率的显著影响因素。 安蓉 杜红勇 刘超 崔盈贤关键词:胜利油田 采油污水 脱氨氮 一种醇增湿空气或天然气用于内燃机掺烧醇燃料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醇燃料对空气或天然气增湿,用于内燃机掺烧醇燃料的方法。本发明可克服醇、油燃料因性质差异而导致两相难以混和均匀以及天然气汽车续驶行程短等问题。其特征是:控制空气或天然气流量,把气体由空气或天然气进口送入醇燃... 唐晓东 崔盈贤 李晶晶 何柏文献传递 直馏柴油的选择性催化氧化脱硫 被引量:29 2006年 柴油非加氢脱硫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采用专用的柴油均相催化氧化脱硫催化剂TS-1和纯O2对直馏柴油进行催化氧化脱硫,可达到很好的脱硫效果,且投资小,容易操作,但此法得到的脱硫柴油酸值较大。加入硼酸可以选择性地催化氧化柴油脱硫,抑制烃类化合物的深度氧化,降低脱硫柴油的酸值,且其硫含量也可达到欧洲Ⅱ类柴油标准(总硫的质量分数少于300μg/g)。实验结果表明,选择性催化氧化脱硫(硼酸用量为2%)使柴油中硫的质量分数从2217.2μg/g下降到271μg/g,酸值下降了89.2%;与非选择性催化氧化脱硫相比,脱硫柴油收率提高了2.2%。 唐晓东 崔盈贤 于志鹏 安蓉关键词:直馏柴油 催化氧化 脱硫 酸值 两亲聚合物稠油活化剂的降黏效果及驱油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2016年 为有效开发黏度超过200 m Pa·s的稠油油藏,研究了两亲聚合物稠油活化剂对稠油(黏度400 m Pa·s)的降黏效果和驱油性能。结果表明,稠油活化剂溶液黏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1500 mg/L活化剂溶液的黏度为39.1m Pa·s;活化剂可与沥青质发生较强的极性作用,使沥青质容易从岩石表面脱落;活化剂乳化分散原油效果较好;随活化剂加量增加,原油黏度和油水界面张力降低,活化剂与原油质量比为1∶1时可将原油黏度降至100 m Pa·s以下,活化剂质量浓度为1500 mg/L时的油水界面张力为2.6 m N/m;驱油实验结果表明,活化剂驱油的总采收率为54.45%,好于同浓度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32.73%);稠油活化剂可有效封堵高渗层,改善吸水剖面,活化剂不仅可通过聚集体调整吸水剖面,而且乳化分散稠油后形成的"乳化油滴"同样具备剖面调整的能力,使岩心中的残余阻力系数由乳化前的100增至约200。 赵娟 张健 杨光 王全 崔盈贤 杨慧 李宜强 王金本 刘玉洋关键词:稠油油藏 活化剂 降黏 驱油 剖面调整 双功能金属纳米晶/水合肼体系催化稠油原位裂解加氢降黏改质 被引量:7 2019年 催化裂解加氢技术在高温条件下使稠油大分子催化裂解,并通过加氢提高产物的氢/碳比,从而降低稠油黏度,提高产物轻质化程度。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Ni、Pd及Ni-Pd合金纳米晶催化剂,并采用水合肼(N 2H 4·H 2O)作为供氢剂,对南堡油田稠油进行催化裂解加氢降黏研究。利用永磁旋转搅拌高压釜模拟地层条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并利用HSC Chemistry软件分析了供氢剂的热力学性质,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金属纳米晶可促进稠油大分子裂解并使供氢剂分解释氢,其中钯纳米晶/水合肼体系对稠油的降黏效果最好。与原油样品相比,改质后油样重质组分质量分数减少8.34百分点,降黏率达到91.3%。根据文献对稠油黏度降低的可能机理进行了简要分析。改质后的稠油黏度显著降低,可为稠油有效开采提高采收率提供理论参考。 李彦平 张辉 崔盈贤 崔盈贤 李建虎 吴熙关键词:稠油 金属纳米晶 供氢剂 稠油降粘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2 2009年 随着稠油开采量的增加,稠油降粘技术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目前常用的稠油降粘方法,包括物理降粘法、化学降粘法和微生物降粘技术的降粘原理、优缺点及研究进展。介绍了西南石油大学的稠油催化氧化降价研究成果。通过分析,认为催化降粘和微生物降粘技术具有一定优势,应用前景较好。 孟科全 唐晓东 邹雯炆 崔盈贤关键词:稠油 降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