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信东
作品数: 96被引量:416H指数:13
  • 所属机构: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 所在地区:吉林省 长春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马海霞
作品数:47被引量:177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研究主题:白菜黑斑病 多样性 菌属 子囊菌 空间分布型
段显德
作品数:32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辽东学院
研究主题:空间分布型 理论抽样数 板栗 序贯抽样 检索表
高洁
作品数:213被引量:838H指数:16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人参 烟草 土壤 杀菌剂 玉米
王艳红
作品数:45被引量:475H指数:13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平贝母 内生真菌 人参 化学成分 温郁金
刘影
作品数:36被引量:123H指数:6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白菜黑斑病 种衣剂 大豆菌核病 抗性评价 春玉米
部分抗SMV大豆品种成株抗性基因对数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以16个抗病品种和2个感病品种为试验材料,配制抗×感杂交组合,采用真叶期人工接种SMV鉴定F1、F2植株抗性的方法,研究了抗病大豆品种对SMV的抗性基因对数。结果为Marshall、大白麻、齐黄1号、灌水铁荚青、铁丰18含有1对抗病基因,Merit、科系8号、诱变30、Kwanggyo、雷电、S97、吉农5号、吉林21、吉林24含有2对抗病基因,鲁豆4号含有3对抗病基因,凤交6612可能含有3对或3对以上抗病基因。
杨振宇王晓丽张晓波王振民廖林杨信东
关键词:大豆SMV抗性基因
烟草野火病重要流行环节的初步定量研究 Ⅱ.病原菌侵染、潜育显症和病斑扩展被引量:4
2002年
应用系统分析及定量流行学方法对烟草野火病的重要流行环节进行了初步定量研究。结果表明 :野火病菌只要一接触伤口 ,就完成侵入过程。野火病发病数量与接种体数量的 2 / 3次方成正比。野火病菌的侵染概率 (Y)与露温 (x)的关系为一单峰曲线 ,其回归式为Y =sin(- 2 1x +0 32x2 - 0 0 36x3 )。侵染概率 (Y)与叶表湿润时间 (t)、风速 (v)、空气相对湿度 (h)的关系 ,均为直线关系 ,其回归方程式分别为Y =1 6 4+0 .19t ,Y =1.0 5 8+0 .0 46v ,Y =- 3.8481+0 .0 86 9h。在吉林省生态条件下野火病潜育期为 3~ 5d ,其逐日显症率 (Y)与显症后顺序日数 (d)的关系为“S”型曲线 ,其回归方程为Y =1/ (1+0 .414e-1.3 1d)。野火病斑日龄(d)与野火病斑面积 (S)之间的关系为一倒“J”型曲线 ,其回归方程为S =sin(6 5 3d - 0 2 0d2 +0 0 0 12 6d3 )。
李葵花高洁张佳环高玉亮姚渝丽杨信东
关键词:烟草野火病病斑扩展
玉米大斑病流行过程重要环节的初步定量研究——Ⅳ.玉米生育期、肥力和品种对大斑病抗性组分的影响被引量:11
1989年
为确定模型中的重要参数,研究了玉米生育期、肥力和品种对大斑病的主要抗性组分——侵染机率、潜育期和病斑产孢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玉米生育期对侵染机率和潜育期有显著影响,每增长1个叶片,玉米抗侵染力约提高0.5倍,潜育期约延长0.5d;约在10~20叶期病斑产孢量达到高峰。肥力水平与侵染机率呈显著负相关,对潜育期无明显影响;肥力水平与病斑产孢量的关系:产量水平在6000kg/ha以下时为正相关,在6000kg/ha以上时为负相关,不同品种之间在病斑产孢量、侵染机率和潜育期上均可有显著差异。
杨信东戴常金金喜双申玉莲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抗性组分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重要流行环节的初步定量研究 Ⅰ.孢子萌发及侵染被引量:10
2002年
进行了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孢子萌发及侵染环节的定性定量研究。结果表明 :弯孢菌孢子在清水中或可直接萌发 ,或不能直接萌发。花粉粒及玉米叶面物质对弯孢菌的萌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已萌发孢子干燥超过 1min即丧失侵染能力。弯孢菌在 15~ 35℃都可对玉米形成侵染 ,以 2 5℃为最适侵染温度。孢子侵入适宜温度范围窄于附着胞形成温度 ,又窄于孢子萌发适宜温度。叶面结水时间需超过 7h才能形成侵染。
郭小勤郑竑爽翟凤艳魏春娣弭娜杨信东
关键词: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孢子萌发侵染
部分黄瓜和甜瓜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及其组分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以部分黄瓜和甜瓜品种为试材,通过病害抗性组分分析法,对其霜霉病抗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供试黄瓜、甜瓜品种均为感病品种;其中黄瓜品种"唐山秋瓜精品606"、"水果型101"(唐山秋瓜)、"及早挂满架"、"津研4号"、"绿宝2号"等,甜瓜品种"纯甜时代"、"高糖金玉"等感病较轻,表现为病斑相对较小,病斑数形成较少,病斑产孢囊量较少;黄瓜品种"吉杂4号"、"麻皮黄"等,甜瓜品种"如意"、"金甜佳美"等品种感病较重,表现为病斑相对较大,病斑数形成较多,病斑产孢囊量较多。
王晓梅刘国宁程丽付晓云杨信东
关键词:黄瓜甜瓜抗病性
植物病害疫情控制效果计算公式的改进被引量:20
1999年
文中针对传统的疫情控制效果计算公式 E F= 1 - ( T- T0)( ck - ck0) 和 E F= 1 - ( T×ck0)( ck0 × T0) 的缺欠,提出适用于多循环病害的新的疫情控制效果计算公式 E F= 1 - [( T- T0)(1 - ck) ck0][( ck - ck0)(1 - T) T0] 。此公式的优点是:在 ck0 ≠ T0 条件下也可应用,且计算结果具有唯一性。这一公式的应用条件是病害季节流行曲线适于用逻辑斯蒂模型描述。
杨信东高洁马贵龙张佳环
关键词:植物病害
重量式结露仪
重量式结露仪,由壳体、上下两个横梁、静支杆、动支杆、平衡锤、阻尼器、弹簧、记录笔、自记钟、上托架、滤纸及轴承所组成的。轴承是采用顶针轴承结构,有价格低,易装配、间隙可调、灵敏度高、误差小的效果。
杨信东陈秋元王和平张和盛
文献传递
芸薹链格孢菌孢子萌发及附着胞形成的初步定量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常规流行学方法研究了芸薹链格孢菌的孢子萌发及附着胞形成。结果表明:一般浸入水中2 h后就有少量孢子萌发,10 h孢子萌发率可达90%以上;孢子萌发时各个细胞均可萌发形成芽管,向不同方向伸长,形成附着胞,20 h附着胞形成率可达50%以上;花粉和叶面物质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孢子抗干燥能力较弱,萌发孢子只须经4 h干燥即可完全丧失存活能力;芸薹链格孢菌孢子萌发及附着胞形成的温度范围均为10-25℃,15℃为孢子萌发及附着孢形成的最适温度,温度达40℃后孢子不再萌发。
马海霞刘影屈直李丹杨毅杨信东
关键词:白菜黑斑病生态学特性病害流行
温郁金内生真菌E8菌株的鉴定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对温郁金内生真菌活性较高的E8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结合ITS序列分析法对E8菌株进行了菌种鉴定;应用多种层析手段对其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并依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经鉴定菌株E8为青霉属的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 Currie&Thom;从菌株E8的代谢产物中分离纯化了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1)、大黄素(2)、黑麦酮酸A(3)和β-谷甾醇(4)。结论:内生真菌草酸青霉P.oxalicum首次从药用植物温郁金中分离;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温郁金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微生物发酵也是生产这些化合物的一条新途径。
王艳红吴晓民杨信东李校堃
关键词:温郁金内生真菌代谢产物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重要流行环节的初步定量研究 Ⅱ.病斑的潜育、显症、产孢与扩展被引量:8
2003年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弯孢菌叶斑病的潜育期为4~5d,持续显症时间为8d。品种与生育期对潜育期影响较小。温度是影响潜育期的重要因子。影响病斑在田间产孢的首要因子是叶片内渗入水分的多少,其次是病斑表面水膜的有无。幼龄斑(7~9d)和老龄斑(约20d)均可产孢,且产孢能力无明显差异。在直射光与散射光照射下,病斑都能产孢。产孢量与病斑大小无关系。病斑大小随玉米品种而变化,病斑大小在0 9~2 75mm。
郭小勤翟凤艳郑竑爽弭娜魏春娣杨信东
关键词:弯孢菌叶斑病潜育期玉米产孢量病斑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