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禹娜
-

-

- 所属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陈立侨

- 作品数:454被引量:3,204H指数:30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中华绒螯蟹 中华绒螯蟹幼蟹 河蟹 凡纳滨对虾 饲料
- 李二超

- 作品数:152被引量:832H指数:18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中华绒螯蟹 凡纳滨对虾 中华绒螯蟹幼蟹 盐度 体成分
- 杜震宇

- 作品数:128被引量:1,009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中华绒螯蟹 中华绒螯蟹幼蟹 鱼类 尼罗罗非鱼 脂肪源
- 冯德祥

- 作品数:24被引量:119H指数:8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中华绒螯蟹 群落结构 浮游动物 淀山湖 多氯联苯
- 李德鹏

- 作品数:11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介形类 典范对应分析 国家森林公园 湖泊 多样性
- 淡水介形虫18S rRNA基因研究
- 介形虫是一种小型甲壳动物,在能源和地质勘探,以及水质鉴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迄今为止世界各国对介形虫的研究还很少,特别在我国,除海洋浮游介形虫外,其它介形虫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本文对一种野生淡水介形虫及一种人工水体介形...
- 禹娜
- 关键词:介形虫基因组DNA分子系统学
- 文献传递
- 两种盐度下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最适动植物蛋白比被引量:3
- 2009年
- 试验研究了不同盐度下(3和22),以鱼粉和大豆浓缩蛋白为蛋白源,配制6种不同动植物蛋白比的饲料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成活和肝胰腺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饲养试验为期40d。结果显示:(1)饲料动植物蛋白比可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增重率、成活率、肝体指数、肥满度和肝胰腺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重率随饲料动植物蛋白比升高而升高,但当饲料中动植物蛋白比升至29:8时,增重率不再明显升高,其它指标均先随饲料动植物蛋白比升高至一定程度,而后则稍有下降;(2)盐度22组对虾的增重率、成活率和肥满度显著高于盐度3组对虾,肝体指数却显著低于盐度3组,不同的盐度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不显著;(3)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盐度和饲料动植物蛋白比对凡纳滨对虾增重率、成活率和肝体指数存在显著交互作用,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盐度22下全动物蛋白饲料组、盐度22下全动物蛋白和动植物蛋白为29:8的饲料组、盐度3下饲料动植物蛋白比为14:23的饲料组中;(4)Broken—Line分析表明,3‰盐度下凡纳滨对虾最适饲料蛋白比为29.12:7.79~30.29:6.71,盐度22时为26.05:10.95~29.03:7.44。结果提示,饲料中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会随配方中动植物蛋白配比而改变,且不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对饲料中动植物蛋白比的要求有所不同,但配饵中适当的动植物蛋白比可以满足虾对各种氨基酸的适宜需求。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结合实际的养殖环境和饲料蛋白源种类,来设计适宜的实用饲料配方,这样才能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 李二超曾嶒禹娜熊泽泉陈雪芬刘立鹤陈立侨
-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盐度动植物蛋白比饲料
- 不同磷脂水平下中华绒螯蟹幼蟹的胆碱需要量被引量:7
- 2013年
- 采用2×6因子设计方法,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分别配制了含1%和2%磷脂,6个氯化胆碱水平(0、250、500、1 000、2 000、4 000 mg/kg饲料)的12组等氮、等脂精制饲料,在室内水族箱条件下对体质量为(0.22±0.01)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进行为期6周的饲养试验,每处理组各设4个平行。结果表明:当饲料中胆碱的添加水平分别为1 000 mg/kg(1%的磷脂水平)和500 mg/kg(2%的磷脂水平)时,幼蟹的存活率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89%和88%;幼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随着胆碱添加量的提高而显著升高(P<0.05);磷脂水平为1%时,1 000、2 000和4 000 mg/kg胆碱处理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0、250和500 mg/kg的处理组(P<0.05);磷脂水平为2%时,500 mg/kg和1 000 mg/kg胆碱处理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0 mg/kg处理组(P<0.05),但与250、2 000和4 000mg/kg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的全蟹粗脂肪含量、肝胰腺的甘油三酯含量、总胆固醇含量、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均随着饲料中胆碱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中华绒螯蟹幼蟹饲料中磷脂和胆碱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饲料中适量添加胆碱和磷脂,可以显著提高幼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降低饲料系数以及蟹体脂肪含量。以增重率为判据,采用折线回归法进行分析,得出饲料中不同磷脂水平下幼蟹的胆碱适宜需要量分别为1 429.65 mg/kg饲料(磷脂水平1%时)和529.65 mg/kg饲料(磷脂水平2%)。
- 齐霁陈立侨孙盛明姜海波李二超禹娜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胆碱磷脂
- 基于转录组测序对盐度胁迫下中华绒螯蟹基因和通路的分析
-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RNA-seq)对盐度胁迫条件下中华绒螯蟹肌肉和鳃中的基因和通路进行了分析.研究共得到2.769亿Reads,de novo拼接后,共得到206,371条contigs,平均长度为613.9bp.
- 李二超Shaolin WangChao Li王晓丹王悦如禹娜陈立侨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盐度转录组测序通路分析
- 醋酸棉酚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成活及体成份的影响
- 设计了以鱼粉、菜粕、花生粕、豆粕为蛋白源,玉米淀粉为糖源,鱼油、豆油(1:1)为脂肪源、蛋白质含量为40%的对照组饵料,同时,在对照组饵料中分别添加144,288,474 mg.Kg醋酸棉酚,配制成4种不同醋酸棉酚水平饵...
- 陈亮李二超冯德祥姜海波禹娜陈立侨
- 关键词:醋酸棉酚中华绒螯蟹生长率成活率
- 文献传递
- 饲料中豆油替代鱼油对中华绒螯蟹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和抗病力的影响
- 配制了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F1~F5),以评价不同比例的豆油替代鱼油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每处理设4重复,每重复随机选取40只体质量为(0.27±0.03)g的中华绒螯蟹幼蟹,...
- 陈彦良黎明丁志丽禹娜李二超陈立侨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鱼油豆油非特异性免疫嗜水气单胞菌
- 多氯联苯(Aroclor1254)对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和仔蟹的急性毒性研究
- 为研究持有型有机污染物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发育初期的影响.在25℃条件下,采用半静态法研究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Aroclor 1254)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大眼幼体作用48h和仔蟹作用...
- 冯德祥禹娜李二超杜震宇陈立侨
- 生物学教学中概念转变常见问题的应对策略——以“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为例被引量:1
- 2020年
- 本文例谈了生物学教学中概念转变的常见问题,提出了概念转变的起点—归因、弱转变—解构、强转变—建构等应对策略,以期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将前概念转化为科学概念。
- 陈烟兰禹娜
- 关键词:中学生物学前概念光合作用
- 基于SSI解读《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探究实践”被引量:3
- 2023年
- 本文阐述了《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探究实践的内涵与特征。并以社会性科学议题(SSI)情境为例,从整合学习目标、创设真实性情境任务、设计不同层面的学习活动、开展证据的评估等方面,来解读探究实践在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具体应用。
- 陈烟兰禹娜
- 关键词:跨学科
- 太湖现生介形虫被引量:21
- 2005年
- 分别于1989年和2004年两次共采集了43个太湖表层沉积物样品,检查发现其中的34个样品中含有现生介形虫,共计12属15种,其中Dolerocypriataalensis,Fabaeformiscandonacf.fabaeformis,Physocypriakrae-pelini和Darwinulastevensoni等4个种最为常见和数量最多,构成了太湖现生介形虫群中的优势成分。长期以来,国内有学者将水体矿化度180mg/l作为介形虫生存的低极限值,由此认为矿化度低于此值的太湖等水体中不存在介形虫(杨留法,1986,1992)。本次调查和国外的相关资料证明,淡水介形虫可以在矿化度低于180mg/l的水体中生存。
- 禹娜赵泉鸿E.L.SCHORNIKOV陈立侨
- 关键词:太湖介形虫矿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