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宇蕙
-

-

- 所属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杜标炎

- 作品数:123被引量:622H指数:14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 研究主题:自杀基因 六味地黄丸 肝癌 小鼠 黑色素瘤
- 吴映雅

- 作品数:63被引量:32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自杀基因 六味地黄丸 肝癌 细胞凋亡 旁观者效应
- 张广献

- 作品数:41被引量:140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 研究主题:自杀基因 黑色素瘤 肾癌 吴茱萸碱 细胞凋亡
- 李杰芬

- 作品数:65被引量:318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自杀基因 肝癌 旁观者效应 小鼠 中药
- 易华

- 作品数:49被引量:231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 研究主题:六味地黄丸 自杀基因 小鼠 血清药理学 自杀基因治疗
- 薯蓣皂苷元对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的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元对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的生长抑制、诱导凋亡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体外MTT法测生长抑制率。Hochest染色观察药物作用后的细胞核形态,流式细胞术、彗星电泳技术分析药物对细胞周期、凋亡率和细胞DNA的影响。结果薯蓣皂苷元能抑制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的生长。药物浓度为6.25、12.5、25和50μmol/L作用72h的抑制率分别为:5.3%、5.5%、18.6%和77.8%,IC50为37.4μmol/L;薯蓣皂苷元50μmol/L作用24、48、72和96h的抑制率分别为:23.2%、66.1%、80.5%和89.3%。Hochest染色后,加药组细胞有明显的凋亡形态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薯蓣皂苷元25、50μmol/L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06%和29.67%,细胞周期S期和G2-M期阻滞增加,彗星电泳显示,12.5、25和50μmol/L加药组形成拖尾,平均光密度值较阴性对照组降低,彗星尾距较阴性对照组增加,且二者改变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薯蓣皂苷元能抑制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的生长和诱导其凋亡。
- 刘喜娟谭宇蕙吴映雅张广献周瑶刘晶晶杜标炎刘军明
- 关键词:薯蓣皂苷元细胞凋亡肝癌
- 丹参酮Ⅱ_A对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的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的生长抑制、诱导凋亡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体外MTT法测生长抑制率。Hochest染色观察药物作用后的细胞核形态,流式细胞术、彗星电泳技术分析药物对细胞周期、凋亡率和细胞DNA的影响。结果:丹参酮ⅡA能抑制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的生长。药物浓度12.5、25、50、100μmol/L作用72 h的抑制率分别为12.17%、31.05%、69.66%、78.61%;丹参酮ⅡA50μmol/L作用24、48、72、96 h的抑制率分别为:18.87%、23.62%、59.48%、63.64%。Hochest染色后,加药组细胞有明显的凋亡形态特征。彗星电泳显示,12.5、25、50μmol/L加药组形成拖尾,平均光密度值较阴性对照组降低,彗星尾距较阴性对照组增加,且二者改变有剂量依赖关系。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丹参酮ⅡA12.5、25、50μmol/L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02%、4.29%、6.36%,细胞周期G0/G1期细胞增加,S期细胞减少。结论:丹参酮ⅡA对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 周静谭宇蕙李杰芬杜标炎吴映雅刘喜娟周瑶刘晶晶
- 关键词:细胞凋亡肝癌
- ID1对胃腺癌细胞株低分化维持作用的研究新思路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ID1对胃腺癌细胞株低分化维持作用。方法:检索国内外关于ID1基因功能研究进展、维甲酸受体与ID1基因的潜在相互作用及维甲酸受体通路研究进展。结果:体内外实验表明维甲酸等对胃低分化腺癌具有显著的分化诱导作用,但分化诱导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ID1基因潜在对胃癌细胞分化调节的作用,这种调节作用同时极有可能同时参与了维甲酸受体分化调节信号转导方面的过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杨巧红刘晓东杜标炎谭宇蕙赵增强张小贺
- 关键词:胃腺癌低分化
- 丹参素钠对大鼠肝癌细胞及自杀基因旁观者效应的影响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丹参素钠对大鼠肝癌细胞及自杀基因旁观者效应影响。方法:丹参素钠与丙氧鸟苷(GCV)分别或共同作用于大鼠肝癌CBRH7919的tk-细胞,以及含5%tk+细胞的tk+和tk-混合细胞,MTT检测各组存活率,两两比较各组存活率的差异,用q值分析药物与自杀基因系统联合的相互作用是否为协同性。结果:丹参素钠12.5、25、50、100 mg/L作用于CBRH 7919细胞72h存活率分别为87.8±12.4%、46.0±6.4%、20.2±4.6%、8.9±1.2%;IC50为24mg/L。10mg/L和50mg/L组的丹参素钠联合5%tk+/GCV组的细胞存活率比单纯丹参素钠或单纯自杀基因组明显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值均>1.15。结论:丹参素钠有明显抑制癌细胞生长作用,并能协同性增强tk/GCV系统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增强自杀基因旁观者效应。
- 吴映雅谭宇蕙宁异真杜标炎李杰芬
- 关键词:丹参素钠自杀基因旁观者效应肝癌
- 补肾中药对肾虚黄体抑制流产大鼠脱膜PR表达的影响
- 探讨助孕3号方拆方补肾组方及其补肾君药菟丝子对妊娠大鼠肾虚黄体抑制病证结合模型(羟基脲加米非司酮造模)治疗作用.通过观察妊娠大鼠子宫内蜕膜重要、胚胎发育和流产情况,胚胎及卵巢的病理检查,血清孕酮、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
- 岳明明罗颂平谭宇蕙
- 关键词:补肾中药中药药理
- 文献传递
- 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及展望被引量:15
- 1998年
- 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及展望谭宇蕙任趣京广州中医药大学(510402)主题词细胞转化,肿瘤/中药疗法综述机体内细胞数目的正常生理控制是由生长与死亡这两种机制形成的动态平衡共同完成的。所以细胞的死亡与生长一样是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生命现象。细胞...
- 谭宇蕙任趣京
- 关键词:肿瘤中医药疗法细胞凋亡
- 基因芯片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论述基因芯片技术的概念、基本过程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主要利用近期资料,论述基因芯片技术基本概念、基本过程及其在中药学领域中的研究状况、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结果 基因芯片技术可广泛应用于中药药理研究、新药开发、中药鉴定、安全性评价及中药理论的现代研究。结论 我们应克服困难,充分利用基因芯片这一新技术为中药的研究开发服务。
- 胡岳山李杰芬谭宇蕙
- 关键词:基因芯片技术中药研究药理新药开发安全性评价
- 人参总皂苷增强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缝隙连接功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人参总皂苷(total ginsenosides,TGs)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缝隙连接(Gapiunction,GJ)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测TGs对B16细胞生长的影响,荧光显微镜结合荧光示踪法分析GJ功能变化,以各试验组受体细胞均数与对照组的比值作为评价GJ功能的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绿色荧光供体细胞(G4)与双阴性受体细胞(G3)比值(G4/G3)变化分析CJ功能改变,Westernblot分析连接蛋白(Connexin,Cx)表达。结果1~8μmol·L^-1 TGs处理B16细胞48h对其生长状态无明显影响;用1,2,4,8μmol·L^-1 TGs处理细胞48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TGs能明显提高B16细胞荧光染料Calcein传递,对照组和实验组G4/G3比值分别是0.06±0.01,0.09±0.02,0.10±0.01,0.12±0.03和0.13±0.02,各实验组G4/G3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用1,2,4,8μmol·L^-1 TGs处理B16细胞48h对其连接蛋白Cx32表达有明显的增强作用,但对Cx43和Cx26表达无影响。结论体外较低浓度TGs能够有效促进B16细胞GJ功能,并具有一定的剂量一效应关系。1~8μmol·L^-1 TGs虽能显著促进B16细胞Cx32蛋白的表达,但在本试验浓度范围内并无明显的量效关系,且对Cx43和Cx26表达无明显影响。
- 王苏萍张广献谭宇蕙肖建勇吴映雅杜标炎丘鹏翔刘娟
- 关键词:人参总皂苷B16细胞连接蛋白流式细胞术
- 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生物化学网络课程建设及应用被引量:4
- 2012年
- 建立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生物化学网络课程,使得生物化学课程更加形象化、生动化,并随时能得到学生的反馈,从而有利于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改进以及生物化学网络课程的随时更新。
- 张广献孙砚辉张韧吴映雅谭宇蕙
-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网络课程
- 自杀基因系统联合六味地黄丸对肝癌细胞杀伤的协同作用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协同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杀伤大鼠肝癌CBRH7919细胞的作用,探讨建立自杀基因联合中药方药的肿瘤基因治疗联合方案的可行性。【方法】构建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确定丙氧鸟苷(GCV)工作浓度(39.2μmol/L);选用SD大鼠灌胃制备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并观察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设空白对照组、GCV对照组、自杀基因治疗对照组,以上3组均为无大鼠血清的对照组。空白血清组、GCV加空白血清组、自杀基因系统加空白血清组、含药血清组、GCV加含药血清组、自杀基因系统联合含药血清组中,所有大鼠的空白血清和含药血清再分为体积分数5%和7.5%2种浓度,每组设6个复孔。将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tk+和CBRH7919/tk-混合,使tk+细胞的比例分别占0%、5%、10%,按3×103个/孔细胞分别接种到96孔板,用完全培养基培养细胞24h后,相应加入体积分数5%或7.5%的大鼠空白血清和含药血清,孵育12h,加入GCV,培养60h,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Q值(实测药效与理论药效的比值)分析自杀基因系统与含药血清联合的相互作用是否具有协同性(0.85≤Q<1.15为相加作用,Q≥1.15为协同作用)。【结果】空白血清和含药血清浓度在体积分数20%以下时未显示明显细胞毒性;血清浓度为体积分数5%和7.5%时,自杀基因系统联合含药血清组与单独含药血清组及自杀基因系统加空白血清组比较,联合组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均强于其他非联合组,细胞存活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自杀基因系统联合含药血清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协同性(Q>1.15)。【结论】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联合六味地黄丸对杀伤肿瘤细胞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 杜标炎张爱娟谭宇蕙易华吴映雅
- 关键词:基因疗法自杀基因肿瘤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