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康
作品数: 72被引量:455H指数:12
  • 所属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相关作者

汪金玉
作品数:43被引量:231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研究主题:总黄酮 橘叶 佛手 化橘红 挥发性成分
林励
作品数:351被引量:2,092H指数:23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化橘红 巴戟天 总黄酮 檀香 挥发油
林文津
作品数:66被引量:272H指数:9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研究主题:麻黄 蔓荆子 莲子心 化学成分 枇杷叶
张林杰
作品数:8被引量:46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研究主题:佛手 总黄酮 蒸制 橙皮苷 二甲氧基香豆素
高明
作品数:26被引量:129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岭南特色 鹿茸 总黄酮 正交设计 饮片
岭南特色饮片制佛手HPLC指纹图谱及其炮制前后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建立能够同时适用于岭南特色饮片制佛手和其生品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对不同饮片类型进行初步对比分析。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mtry C_(18)反相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柱温30℃,体积流量1.0 m L/min,检测波长290 nm,记录时间60 min)。使用计算机辅助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不同批次样品的指纹图谱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合生、制品色谱峰差异特点选定8个共有特征峰。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稳定、重现性好,并初步对比研究了佛手生品与制品之间指纹图谱的差异,研究结果为探讨制佛手的炮制机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汪金玉宋稳陈康张林杰张秋霞王红阳
关键词:佛手HPLC指纹图谱
中药麻黄挥发油GC-MS特定(指纹)图谱初步研究
建立中药麻黄挥发油特定(指纹)图谱,以便全面控制其内在质量。采用气质联用法 (GC-MS),HP-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0m×250μm×0.25μm),载气 He,流量0.5mL ·min,初步建立中药麻黄挥发油的...
林文津陈康林励
关键词:麻黄挥发油GC-MS
文献传递
猴头菌中三种脂肪酸含量HPLC-ELSD测定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
2015年
建立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子实体中棕榈油酸(palmitoleic acid)、异油酸(vaccenic acid)、软脂酸(palmitic acid)的高效液相色谱一蒸发光散射检测(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vaporative light—scattering detector,HPLC—ELSD)方法。采用Grace Prevail Organic Acid5μm(250mm×4.6m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甲醇(80:20),柱温30℃,流速1.0mL/min]和ESA Chromachem蒸发光散射检测器[雾化温度(TNcb)35℃,蒸发温度(TEvap)50℃,衰减值(Attenuation)为3,载气为N2,操作气压为21psi],获得棕榈油酸、异油酸、软脂酸标准品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0.4982x+10.1120(r=0.9998)、Y=0.8270X+9.7457(r=0.9998)、Y=1.1316x+10.3790(r=0.999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9%、100.68%和101.00%,RSD分别为1.26%、2.04%和1.72%。该方法可同时测定猴头菌中棕榈油酸、异油酸、软脂酸3种脂肪酸类化合物,且结果准确、重现性好、操作简便。
郑超群陈地灵柯志意陈康谢意珍胡惠萍
关键词:猴头菌脂肪酸
正交试验法优选骨洗方气雾剂提取工艺的研究
2006年
目的:优选骨洗方气雾剂的最佳水提醇沉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对水提与醇沉工艺进行研究。结果:最佳水提醇沉工艺为药材加8倍量水,浸泡2h,煎煮3次,每次1.5h,水提液过滤合并浓缩至0.75g/ml(生药∶药液),用95%乙醇调醇浓度至55%,沉淀24h,过滤得骨洗方药液,此提取工艺的确定为大生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结论:制剂稳定,此方法可作为骨洗方气雾剂的最佳提取工艺。
邓杰芳伍柏坚陈康欧剑锋
关键词:正交实验水提醇沉工艺
麻黄饮片的质量标准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麻黄饮片质量,制定麻黄饮片质量的参考标准。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各饮片的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含量,依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的方法测定各饮片的浸出物、灰分、水分、杂质及灰屑等;并采用经验法进行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麻黄碱含量生品为0.995%~1.589%,蜜炙品为0.855%~1.557%;伪麻黄碱含量生品为0.560%~2.087%,蜜炙品为0.508%~1.902%;水溶性浸出物生品为8.83%~18.30%,蜜炙品为14.81%~27.45%;醇溶性浸出物生品为7.74%~18.83%,蜜炙品为14.15%~27.34%;总灰分生品为6.49%~10.29%,蜜炙品为6.34%~10.24%;酸不溶灰分生品为0.19%~0.42%,蜜炙品为0.18%~0.42%;平均含水量生品为8.10%(s=0.3961),蜜炙品为4.02%(s=0.4674);平均所含杂质及灰屑量生品为2.02%(s=0.1954),蜜炙品为2.01%(s=0.2209)。结论该研究为建立完整、科学的麻黄饮片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
陈康林文津林励祝蔯晨张牡丹赵崇煜
关键词:麻黄麻黄碱伪麻黄碱浸出物灰分水分
麻黄中药饮片质量研究
目的对麻黄常用饮片——麻黄和蜜麻黄的质量研究,制定出质量的参考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麻黄饮片进行鉴别,用HPLC法测定各饮片的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含量,依照《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的方法测定各饮片的浸出物、灰分、水分、杂...
陈康林文津林励祝蔯晨张牡丹赵崇煜
关键词:麻黄碱伪麻黄碱HPLC
文献传递
巴戟多糖在体肠吸收机制的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研究巴戟多糖的小肠吸收动力学及吸收促进剂、pH值对其在小肠吸收速率的影响,探讨巴戟多糖小肠吸收机制。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酚红的质量浓度;苯酚-硫酸显色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巴戟多糖的质量浓度;采用大鼠在体小肠灌注实验考察吸收过程。结果不同浓度的巴戟多糖在大鼠全小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无显著性差异;pH值对巴戟多糖的吸收有显著影响:pH7.4时,吸收率为(57.25±1.28)%;pH6.8时,吸收率为(44.40±2.01)%;pH5.0时,吸收率为(42.94±2.15)%,三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0.5%十二烷基磺酸钠或0.5%吐温加入后吸收率分别为(59.21±1.49)%和(53.18±2.59)%,两者作用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巴戟多糖在大鼠小肠吸收为被动扩散,pH为7.4时,其吸收效果较好;吸收促进剂十二烷基磺酸钠和吐温-80均能促进巴戟多糖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十二烷基磺酸钠的效果较优。
陈地灵陈振兴林励陈康张鹏梁杏梁哲雨张羽吴俊生
关键词:在体肠吸收
HPCE法测定不同产地麻黄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含量被引量:23
2005年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测定麻黄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含量。缓冲液0.1mol/L硼酸溶液0.2mol/L氢氧化钾溶液=4∶1,pH=8.90);电压10kV;实验温度25℃;测定波长为192nm。结果表明,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为基线分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55%(RSD=2.2%),96.69%(RSD=2.9%)。
陈康林文津林励
关键词:麻黄高效毛细管电泳伪麻黄碱HPCE法测定波长
炮制对青皮中黄酮类成分的影响被引量:21
1996年
通过对青皮不同炮制品中黄酮类成分的薄层层析比较。并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各炮制品中总黄酮及橙皮甙的含量。结果:各炮制品的薄层色谱行为一致。总黄酮及橙皮甙的含量以生品最高,分别为:24.60%、8.13%;传统醋炙品的总黄酮及橙皮甙含量分别是:21.52%、7.56%;而不同烘制条件的制品两项含量则随烘制温度的升高,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说明加热炮制只使青皮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减少而无明显的质变。
陈康叶桥
关键词:青皮总黄酮橙皮甙
蒸制时间对佛手主要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研究不同蒸制时间对佛手总黄酮、橙皮苷及5,7-二甲氧基香豆素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佛手总黄酮含有量;HPLC法测定橙皮苷及5,7-二甲氧基香豆素含有量;DPPH法检测这些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2.5 h蒸制时间对佛手总黄酮和橙皮苷的含有量均出现峰值,分别达到50.416 mg/g和1.038 mg/g,蒸制后5,7-二甲氧基香豆素含有量呈减少趋势,2.5 h蒸制下降最少,为1.628 mg/g。蒸制2.5 h的佛手抗氧化能力最强。结论蒸制时间对制佛手主要成分及抗氧化均有显著影响,且总黄酮和橙皮苷的量与其抗氧化活性之间具有相关性。
黎珊高明陈康陈燕霞张林杰
关键词:佛手蒸制总黄酮橙皮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