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朱云
-

-

- 所属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所在地区:福建省 福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
相关作者
- 谢汉国

- 作品数:141被引量:555H指数:12
- 供职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感染率 疟疾 广州管圆线虫 输入性疟疾 输入性
- 欧阳榕

- 作品数:54被引量:216H指数:9
- 供职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疟疾 输入性疟疾 疾病控制 输入性 疫情分析
- 张山鹰

- 作品数:108被引量:578H指数:13
- 供职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疟疾 间日疟原虫 输入性疟疾 疾病控制 裂殖子表面蛋白1
- 林耀莹

- 作品数:39被引量:170H指数:8
- 供职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疟疾 输入性疟疾 输入性 白纹伊蚊 登革热
- 杨发柱

- 作品数:40被引量:189H指数:8
- 供职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疟疾 输入性 疾病控制 登革热 消除疟疾
- 2011-2017年福建省输入性疟疾流行态势及防控策略被引量:18
- 2019年
- 目的分析福建省2011-2017年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为福建省顺利实现消除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7年福建省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运用SPSS 18.0软件对输入性疟疾的虫种、输入来源以及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对输入性疟疾首诊确诊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1-2017年福建省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632例,以恶性疟为主,占总病例数的67.6%(427/632)。输入来源地主要为非洲,占总比例数的85.1%(533/632);病例主要分布在福州,占总病例数的50.6%(320/632),其余地区散在分布。发病时间无明显季节性,全年均有输入性病例报告;发病人群多为青壮年,约占总病例的85.1%(533/632),男女性别比例为9.2∶1(570/62)。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大多在10 d以内,占总病例数的82.9%(524/632);首诊确诊455例,约占总比例的72%.首诊确诊的影响因素中,患者就诊前服用抗疟药物与首诊确诊率呈负相关[OR=0.175,95%CI(0.061~0.509)],就诊前告知去过疟区[OR=132.964,95%CI(41.601~424.973)]及首诊机构为县级以上医疗机构[OR=27.951,95%CI(13.285~58.806)]这两个因素与首诊确诊率呈正相关;就诊前是否患过疟疾对首诊确诊率无影响(OR=1.496,95%CI(0.735~3.044))结论为适应我省目前的疟疾流行态势,制定了相应的防控策略:做好传染源的管理和控制,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的疟疾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提高基层首诊医生对疟区回国人员的疟疾诊断意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最大限度降低继发性传播风险,确保我省消除疟疾目标的顺利实现。
- 欧阳榕陈朱云谢汉国林耀莹肖丽贞张山鹰
- 关键词: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
- 粪类圆线虫病例的诊治及病原鉴定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观察粪类圆线虫的形态,探讨粪类圆线虫病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直接涂片法和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病原形态,用阿苯达唑驱虫治疗。结果患者痰液涂片镜下可见数条白色幼虫,经培养鉴定为粪类圆线虫丝状蚴,病人经阿苯达唑600mg/d×5d治疗后,其痰液、胃液、尿液及粪便中均未检出活体幼虫,由于合并并发症出现全身衰竭,家属放弃治疗,出院后2d死亡。结论粪类圆线虫病诊断应注意与钩虫病、东方毛圆线虫病进行鉴别;对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和使用过激素类免疫抑制剂的病人,治疗前应先进行粪类圆线虫检查,阳性者予以驱虫治疗,可降低播散性超度感染的风险。治疗粪类圆线虫病首选阿苯哒唑,耐药患者可选用伊维菌素治疗。
- 江典伟林陈鑫谢汉国陈朱云
- 关键词:粪类圆线虫病虫种鉴定阿苯哒唑伊维菌素
- 美国《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16年第2期有关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译
- 2016年
- P192印度南部.多变原角囊吸虫引起儿童眼部炎症//Lalan Kumar Arya,Sivakumar R.Rathinam,Prajna Lalitha,等
吸虫作为一种在热带国家多发的寄生虫,我们将其视为引起印度南部池塘或河流中沐浴的儿童眼部肉芽肿的病因。从儿童沐浴处的水体中采集瘤拟黑螺,分离吸虫尾蚴,并从尾蚴和病人手术肉芽肿中提取DNA。
- 陈朱云
- 关键词:DISEASES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译眼部炎症肉芽肿
- 福建省人群感染附红细胞体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了解福建省人群附红细胞体(附红体)感染情况,探讨其危害及传播途径。方法用末梢血镜检方法检测中学生、发热病人和疟疾门诊病人附红体感染状况;询问学生和疟疾门诊病人饲养动物情况。结果调查2 115人,感染率为80.5%,轻度、中度和重度感染分别占42.9%、26.4%和30.7%;疟疾门诊患者的感染率(98.2%),高于发热门诊病人(92.7%)和学生(52.2%);发热门诊病人女性感染率(94.3%)高于男性(90.4%);附红体感染与是否饲养动物未显示明显关联。结论附红体感染在福建省较普遍,不同人群感染率存在差异。
- 谢汉国朱明张山鹰林耀莹欧阳榕陈朱云
- 关键词:附红细胞体感染率感染度
- 福建省疟疾传播阻断后的监测与消除措施研究
- 福建曾是疟疾流行的重灾区,建国以来出现2次全省疟疾大流行,发病高峰分别出现于1954年和1974年,年发病率分别为266.43/万和238.25/万。经过3个阶段的防治工作即:抗疟试点阶段(1950-1955年)、全面开...
- 杨发柱张山鹰谢汉国欧阳榕林耀莹陈朱云
- 福建省寄生虫虫种资源整理整合与共享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通过发掘、整理人兽共感染寄生虫、传播媒介与中间宿主资源,建立福建省寄生虫种质资源实物库和数据库,为实现资源共享提供基础。方法2006-2008年,按照"寄生虫病和热带病种质资源中心共享平台"(简称"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制定的寄生虫种质资源标准和保藏技术规范,对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有保藏的和新近调查发现的寄生虫种质资源进行标准化分类、整理、信息描述、保藏与展示,并通过"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共享。结果通过收集、发掘与整理,建立了寄生虫、医学媒介和宿主资源的实物库和数据库。实物库共收藏各类虫种标本、媒介和宿主标本资源1 020种(含新发现的寄生虫虫种和媒介宿主新种36种,不同宿主、不同发育阶段的虫种),其中成虫标本100种(占9.8%)、虫卵和幼虫标本120种(占11.7%)及媒介和宿主标本800种(占78.4%)。建立的数据库,已完成61种资源的数字化整理,包括线虫9种,吸虫16种,绦虫7种,医学软体动物16种,医学甲壳动物13种,共计3 150条信息和6 300幅图像信息,数据资源已整合入"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并实现了资源共享。结论首次建立福建省寄生虫种质资源实物库和数据库,并通过"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 李莉莎张榕燕陈宝建林陈鑫李燕榕陈朱云方彦炎程由注林金祥
- 关键词:共享
- 神经内分泌生物标志物与职业应激及其诱发的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研究
- 一、神经内分泌生物标志物与职业应激的关系研究
目的:
分析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SAM)、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HPA)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神经内分泌生物标志物与职业应激的...
- 陈朱云
- 关键词:职业应激原发性高血压
- 文献传递
- 1例婴儿西里伯瑞列绦虫病被引量:1
- 2012年
- 介绍1例年龄仅3月20天的患婴儿,因在饲喂时误食蚂蚁而感染西里伯瑞列绦虫病,是国内目前所检索到的年龄最小的病例。粪检发现孕节片内充满椭圆形的储卵囊,内含1~8个47~41μm的圆形虫卵,卵内可见六钩蚴,节片1侧有1生殖孔,压片后可见储卵囊从生殖孔逸出,鉴定为西里伯瑞列绦虫。经吡喹酮驱虫治疗后未再发现绦虫及虫卵。
- 方彦炎杨发柱陈朱云李燕榕
- 关键词:婴儿蚂蚁
- 2014—2023年福建省输入性疟疾疫情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2014—2023年福建省输入性疟疾病例的疫情特征,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2014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福建省报告的疟疾病例信息,对报告病例的感染虫种、感染来源地、三间分布、就诊和诊断情况等进行统计,采用卡方检验或方差分析比较差异。结果2014—2023年福建省共报告疟疾病例825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且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中恶性疟607例、间日疟129例、卵形疟62例、三日疟23例、恶性疟和卵形疟混合感染4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疫情前后(2014—2019年及2023年)恶性疟病例占比为74.7%(567/759),其他病例(间日疟、卵形疟、三日疟和混合感染)占比为25.3%(192/759);新冠疫情期间(2020—2022年)恶性疟病例占比为60.6%(40/66),其他病例占比为39.4%(26/66);新冠疫情期间与新冠疫情前后报告病例的诊断分类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07,P<0.05)。报告病例的感染来源地分布在4个洲的42个国家,其中非洲32个国家输入748例、亚洲7个国家输入51例,大洋洲1个国家输入24例,南美洲2个国家输入2例。各地市均有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其中福州市占75.2%(620/825);全省共56.0%(47/84)的县(市、区)有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福州市鼓楼区报告病例数最多(占71.1%,587/825)。每个月均有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月平均报告病例数为6.88例;新冠疫情期间的月平均报告病例数为1.83例,低于新冠疫情发生前后(9.04例)(t=12.229,P<0.05)。报告病例中男性占90.1%(743/825),女性占9.9%(82/825),男女性别比为9.1∶1;年龄主要集中在30~39岁、40~49岁组(共60.4%,498/825)。病例共由89家机构报告,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2 d;74.3%(613/825)的病例在发病3 d内就诊,4.9%(40/825)的病例发病超过7 d才就诊;恶性疟病
- 肖丽贞欧阳榕陈朱云林耀莹郑丹谢汉国
- 关键词:疟疾输入性病例
- 福建省浦城县2016-2017年东方次睾吸虫感染及其媒介宿主调查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调查福建省浦城县人群及媒介宿主的东方次睾吸虫感染情况,为吸虫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对浦城县中签点(村)进行调查。人群调查采用改良加腾厚涂片法检查粪便虫卵;媒介宿主调查为现场捕捉野生淡水鱼,取鱼体尾鳍及背鳍部肌肉,以压片法镜检囊蚴;终宿主调查采集并宰杀家鸭,取胆囊,检获虫体并鉴定;捡拾野外家猫、犬等粪便,以水洗沉淀法检查虫卵。结果人群东方次睾吸虫感染率为0.60%(7/1 168),仅连墩村调查点未发现感染者,以管九村感染率最高,达1.32%。各类淡水鱼的总感染率为55.88%,麦穗鱼感染率最高,达90.31%(177/196),平均每条鱼感染62条囊蚴。家鸭、家猫、家犬感染率分别为26.67%(4/15)、7.14%(1/14)和3.33%(1/30);检查市售肉鸭胆囊50个,未检出阳性标本。结论浦城县为东方次睾吸虫自然疫源地,人群与媒介宿主均有感染及流行,应加强防治工作。
- 陈宝建谢汉国江典伟谢贤良陈朱云
- 关键词:东方次睾吸虫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