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坤
作品数: 18被引量:70H指数:3
  • 所属机构:华侨大学
  • 所在地区:福建省 泉州市
  • 研究方向:哲学宗教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相关作者

杨楹
作品数:85被引量:375H指数:10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
研究主题:马克思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伦理 宽容 思维方式
罗建平
作品数:22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研究主题:消费主义 消费社会 节约型社会 唯物史观 邓小平
孙利萍
作品数:1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集体主义
马克思思想的伦理向度
由于对马克思学说的长期教条化、实证化、知识化理解,马克思的新伦理学长期处于被遮蔽状态,从而引发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伦理学基础的历史争论。对马克思伦理精神的解蔽将为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奠定更为明确、清晰...
卢坤
关键词:社会主义
文献传递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境遇下的历史反思与未来使命被引量:2
2010年
在全球化的未来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完成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及其超越,构建马克思主义特质的中国新文化范型,保障本土生活方式、政治模式、价值观和语言文化传统安全地融入全球化历史实践中,等等。对当下生活的矛盾特性和未来走向的清醒审视,以及对"中国化"的历史成果的反思,目的都在于廓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未来理论路向和理论使命所在。
卢坤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反思当代境遇本土社会
从个体伦理到“集体与个体”二维伦理——论当代集体主义道德建构路径被引量:32
2005年
卢坤
关键词:集体主义道德建构个体伦理道德合法性道德需要道德话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个多向度表述的概念被引量:1
2009年
目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开始趋于多向度理解、多样化架构的发展格局,成为诸多基于对本土文化及社会实践语境的自觉反应、参与和应对从而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自我理解、自我表达的人们之间的话语。对"中国化"的多维表达应采取宽容态度,理性对待它们各自合法的生存空间及其对本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意义,通过积极对话和相互支持,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卢坤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边缘话语
康德哲学的人类学归宿
2004年
如康德晚年所示 ,人类学为其哲学之最终归宿 ,以解答“人是什么”的问题。因而从人类学视域解读批判哲学实为高屋建瓴的方法 ,会大大拓展批判哲学的价值意蕴。而对批判哲学的人类学视域的剖析表明 ,批判哲学应被视为广义的 (哲学 )人类学体系的一个部分 ,它是从先验论上论证了“人何以可能为人 ?”乃在于 :人是能够自己造就自己并造就自然的“目的”
杨楹卢坤
关键词:人类学哲学研究先验论
近世伦理精神与马克思的伦理之思
2006年
解读马克思的伦理思想,必须把握从近代伦理传统到马克思伦理之思的转换路径。在近代伦理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马克思以历史的、生成性的理论语境将近代伦理非历史的话语图式予以重构,形成了一种与现代资产阶级伦理相异质的、批判性、生成性的历史人道主义伦理,从而实现了现代伦理精神与无产阶级利益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对接。
卢坤杨楹
生活世界尺度及其内涵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回到生活中 ,回归生活世界”是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坚实出发点和归宿 ,而对现实生活世界生成的尺度进行分析表明 :“自然历史尺度”、“剧中人与剧作者尺度”、“生成性尺度”是用以展现生活及生活世界的客观性内涵、主体性内涵、生成性内涵的主要准则 ,它们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达到历史的、有机的统一。
卢坤
关键词:生成性现实生活世界主体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剧作者
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维度被引量:23
2009年
大众化,意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落实,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性特质。首先,"大众化"取向内具深刻的批判性、超越精英化、确认了理论的现实主体以及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归宿;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现实与理论双重生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大众化"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得以不断生成与发展的动力,更是当代中国现实生活不断得以发展、提升的基础。
杨楹卢坤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民生
圣西门、傅里叶与欧文思想的政治伦理旨趣被引量:2
2010年
圣西门、傅里叶和欧文思想的政治品格折射出18、19世纪欧洲工业、政治和文化发展的特殊情境。它始终聚焦于政治正义、社会和谐与普遍幸福的政治伦理路向,确立了现代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公正、福利和自由发展的道德旨趣,表达出对被资本割裂的社会进行道德的、政治的批判与反思,但由于其历史感的严重缺失以及阶级局限性而陷入"空想"。
卢坤
关键词:空想社会主义政治伦理正义
论政治宽容的两种形式被引量:2
2009年
政治宽容的理念实际包含两种形式即消极宽容和积极宽容。消极宽容是被动地自制或容忍,而积极宽容则是热情、尊重、积极肯定。两种宽容在价值基础、目标、手段上有很大差异,但也是相互关涉、互为支撑的。
卢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