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修成
-

-

- 所属机构:天津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 所在地区:天津市
- 研究方向:文学
- 发文基金:天津市文化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相关作者
- 梁葆莉

- 作品数:37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国家图书馆
- 研究主题:《左传》 《诗经》 小雅 华夏 宋代
- 夏德靠

- 作品数:85被引量:94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 研究主题:文体 先秦 《论语》 语体 文体意义
- 田雯

- 作品数:21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通识教育部
- 研究主题:鬼戏 戏曲 《西游记》 中国古典 词汇教学
- 黄永堂

- 作品数:7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 研究主题:先秦 《九歌》 《归藏》 礼制 先秦时期
- 金大中与“于斯堂”查氏被引量:1
- 2017年
- 金氏为清代天津世家大族。金大中弃文从商,与"于斯堂"查氏一起从事盐业经营,康熙后期,因借帑案忧惧而死于狱中。金大中的《可亭集》已经散佚,今仅留存三篇诗文。
- 叶修成
- 关键词:盐商佚文
- 查为仁散佚诗文考论
- 2017年
- 清代雍乾之际,天津水西庄以蓄养文人、嘉惠士林而名闻天下。水西庄诗坛领袖查为仁一生的创作,除了被收入其诗文集之外,还有一些散佚之作。从这些佚作中,也可见出当年水西庄文事活动的空前盛况,以及水西庄宾主之间人际交往与文学创作的繁盛情状。
- 叶修成
- 关键词:诗文辑佚
- 论《尚书》“命”体及其文化功能被引量:5
- 2009年
- 《尚书》中的"命"体都是册命之文,册命之文是因册命制度而生成的,册命有着繁缛的礼仪过程,因而,"命"体之文均显示出三段式的仪式性结构模式。册命之文是经过两次书写而形成的,具有原生形态和次生形态之分。原生形态的册命之文,体现的是一种君臣之间权责契约式的关系;而次生形态的册命之文,体现的则是一种人祖之间归美和福佑的关系。册命之文,在西周宣王时代,因献祭祖先时诵读和记忆的需要,渐次由散体形态发展为韵体形态,这对后世的韵体铭文的生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 叶修成
- 关键词:《尚书》君臣关系
- 天津水西庄查氏诗文辑佚被引量:1
- 2017年
- 清代雍乾之际,天津水西庄以蓄养文人、嘉惠士林而名闻天下。其主人查氏家族,每代人都有著述流传后世。查氏家族的文学创作,除了收入各自的诗文集之外,也有一些文学作品散佚了,现对这些佚作进行了搜集和辑存。从这些佚作中,也可见出当年水西庄文事活动的空前盛况,以及查氏家族的友朋交往与文学创作的繁荣情状。
- 叶修成
- 关键词:诗文辑佚
- 杭世骏佚文《查莲坡墓志铭》与查为仁乡试科场案被引量:4
- 2013年
- 康熙五十年辛卯科顺天乡试解元查为仁科场案,历来众说纷纭。新出土的杭世骏佚文《查莲坡墓志铭》则揭示出了此案的真相。查为仁乡试科场案系由其父查日乾的冒险和投机的性格所造成。查日乾约请举人邵坡代作文章,贿买书办,传递文章进入考场。查为仁因作弊心虚误书卷面籍贯而被查出。
- 叶修成
- 关键词:杭世骏真相
- 家谱所见查日乾遗文辑存
- 2017年
- 清代乾隆年间,天津水西庄嘉惠士林,名闻天下。查日乾对于水西庄的创建功劳巨大。《宛平查氏支谱》中保存了他的一些文章。这些遗文的内容,对于了解查氏家族的渊源与流衍及其在天津的早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叶修成
- 关键词:家谱遗文
- 《查氏七烈编》中所见清代佚词九首
- 2016年
- 《查氏七烈编》是清代查日乾所辑录的一部诗文集。它所收入的9首词作中有8首未被新近整理出版的《全清词》收录,其中不乏诸如陈维崧、齐召南、万光泰等名家之作。寿致浦、余懋樯、余尚炳等3人亦为《全清词·雍乾卷》失收的作者。这些佚词不仅对于辑补《全清词》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而且对于了解明清易代之际的社会历史状况、清代盐商与文士之间的交游情况等等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 叶修成
- 关键词:《全清词》辑佚
- 析“春秋笔法”在《国语》中的具体运用被引量:3
- 2004年
- 关于《国语》的研究 ,学界一直集中在讨论其作者和成书的问题。近年来 ,对《国语》文学成就的评价有些进展 ,但几乎没有文章涉及其著书笔法问题。本文拟从史家的本体意识及著史笔法传统着手 ,分析古已有之的“春秋笔法”在《国语》中的具体运用。
- 黄永堂叶修成
- 关键词:语言体例
- 《鄘风·鹑之奔奔》为弃妇怨诗说
- 关于《鄘风·鹑之奔奔》之诗旨以旧解所谓“刺卫宣姜”和“刺卫宣公”两说影响甚巨。笔者受方玉润诘难之启发,以对诗中“兄”、“君”指称的理解为突破口,推断此诗为一首弃妇怨诗。
- 叶修成
- 关键词:弃妇怨诗
- 文献传递
- 《诗经》中“鲂”“鱮”索解被引量:1
- 2007年
- 鱼,作为“匹偶”或“情侣”的隐语,象征着爱情与性欲,在中国古典诗歌和民歌中,是较为常见的,闻一多先生《说鱼》早已发而明之。鱼,因其旺盛的生殖能力而成为两性的隐语,盖源自远古先民以鱼为图腾的生殖崇拜。“鲂”、“鱮”是鱼类中的两种,在《诗经》中亦多为两性的隐语,既可比男性,亦可代女性。兹将《诗经》中有关“鲂”、“鱮”的诗句胪列和分析如次。
- 叶修成梁葆莉
- 关键词:《诗经》中国古典诗歌生殖能力生殖崇拜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