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芳丽
作品数: 86被引量:320H指数:9
  • 所属机构:中山大学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陈观今
作品数:87被引量:364H指数:13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
研究主题:弓形虫 DNA免疫 聚合酶链反应 SAG1 体外扩增
郑焕钦
作品数:80被引量:317H指数:12
供职机构:教育部
研究主题:弓形虫 克隆 DNA免疫 SAG1 日本血吸虫
黄世光
作品数:79被引量:313H指数:10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系
研究主题:牙周炎 肥大细胞 慢性根尖周病 小鼠 牙龈卟啉菌
郭虹
作品数:35被引量:17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研究主题:弓形虫 SAG1 DNA免疫 真核表达重组质粒 体外扩增
余新炳
作品数:496被引量:1,459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研究主题:华支睾吸虫 恶性疟原虫 日本血吸虫 克隆 生物信息学
激素对感染旋毛虫小鼠病理及免疫影响的动态观察
1993年
应用组织学及酯酶染色法动态观察了醋酸可的松对感染旋毛虫小鼠肌组织病理及免疫细胞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该药在使用期间可抑制虫体/囊包周围的炎症反应,使外周血Th减少,Ts增高,Th/Ts比值降低以及嗜酸粒细胞数减少,表明感染旋毛虫小鼠使用激素可降低机体的免疫力。
吕芳丽李雍龙魏德祥
关键词:旋毛虫病病理免疫
不同剂量伯氏疟原虫感染小鼠的实验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为了探讨小鼠腹腔接种感染P.b的剂量对感染小鼠的存活时间的影响,将小鼠腹腔接种感染P.b的剂量分为1×104个/只组、1×105个/只组、1×106个/只组3组,每组腹腔注射前经过血涂片计数发病鼠血虫率、计算各组既定剂量对应红细胞数、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接种血液红细胞数、接种感染、记录各小鼠的存活时间及血虫率。结果表明:1×104个/只组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b感染小鼠存活期间,随感染剂量增多,P.b感染发展速度越快。在P.b动物实验中,尽管剂量的控制存在人为影响较大因素,但不同数量级剂量接种后仍能对实验进展起关键作用。
王树萍杨晓燕姜素华吕芳丽
关键词:动物实验血细胞计数存活时间
肥大细胞脱颗粒在牙周炎病理中的作用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脱颗粒在牙周炎病理中的意义。方法:将自愿接受研究的受试者分为3组:轻度慢性牙周炎组(轻度组,17例)、重度慢性牙周炎组(重度组,18例)、正常对照组(15例)。取牙龈活检组织制作连续切片,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各组牙周组织的组织学改变;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各组肥大细胞的数量及肥大细胞脱颗粒状况;天狼猩红染色法观察各组牙周组织纤维化的程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慢性牙周炎组的牙周组织中肥大细胞显著增多(P<0.01);重度组与轻度组相比较肥大细胞数量和脱颗粒率均明显升高(P<0.01),牙周组织纤维化程度更加严重(P<0.05)。结论:肥大细胞的募集、脱颗粒和纤维化程度与牙周炎的严重程度相关,提示肥大细胞可能在牙周炎的发病和疾病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潘倩茹吕芳丽黄博陈莹刘曼黄世光
关键词:牙周炎肥大细胞脱颗粒纤维化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弓形虫SAG1/ROP1复合基因的DNA免疫
<正>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危害人体及家畜健康的食源性寄生虫。人群感染普遍广泛,没有年龄和性别的差别,均可得到感染。国外人群的感染率在0.6%~94。6%,国内为 0.33%~11.8%。人...
陈海峰陈观今郑焕钦郭虹吕芳丽
文献传递
恶性疟原虫FCC-1/HN株pcDNA_3-Pfs25重组质粒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应答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 探讨恶性疟原虫DNA 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反应。方法 将恶性疟原虫FCC- 1/HN株有性期阶段的重组质粒pcDNA3- Pfs25 经骨骼肌途径注射BALB/c小鼠,对注射部位的骨骼肌进行了预处理,即于注射前7d 先在左后肢股四头肌注射0.5% 盐酸布比卡因50μl,注射深度为2m m 。观察免疫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血清IgG抗体滴度、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CD4+ /CD8+ T细胞亚群比值和NK 细胞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 1)重组质粒pcDNA3- Pfs25 经肌肉注射途径免疫小鼠后,机体IgG抗体滴度增高、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强、CD8+ T细胞亚群比值增高以及NK细胞杀伤活性增强。2)肌肉注射为一有效的DNA疫苗免疫途径。结论 采用编码有性期基因的重组质粒pcDNA3- Pfs25 经骨骼肌注射途径免疫小鼠,能诱导机体有效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NK细胞杀伤活性。
吕芳丽余新炳陈海峰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重组质粒免疫应答小鼠
紫外线减毒弓形虫ZS1株滋养体免疫小鼠的体液免疫反应被引量:3
1999年
探讨紫外线减毒弓形虫活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保护性和体液免疫反应。采用波长为2 537A 的紫外灯照射弓形虫ZS1 株滋养体,照射距离5cm ,照射时间分别为30 、60 、90min 和120min 。小鼠分为4 组,组1 为免疫组,组2 为免疫攻击组,组3 为感染组,组4 为正常对照组。接种照射30min 虫体的小鼠在接种后7 ~8d 全部死亡,其他免疫接种小鼠均正常存活,各组织未查见滋养体、假包囊或包囊。用同株滋养体攻击感染,免疫攻击组小鼠较单感染组小鼠存活时间延长。经ELISA及IHA检测,免疫组及免疫攻击组血清IgG抗体滴度增高,提示紫外线减毒弓形虫ZS1 株疫苗免疫小鼠后能够刺激机体产生一定的免疫保护力,其中体液免疫可能发挥着一定作用。
吕芳丽郑焕钦陈观今
关键词:弓形虫IGG体液免疫反应
华支睾吸虫溶血磷脂酶在虫体组织定位及其特异性抗体类型分析
2008年
目的观察华支睾吸虫溶血磷脂酶(CsLysoPLA)在成虫的组织定位,分析其诱导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类型。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CsLysoPLA在成虫的组织定位;应用ELISA方法,CsLysoPLA重组蛋白检测25份华支睾吸虫病人血清的IgG1、IgG2、IgG4、IgE。结果CsLysoPLA定位于虫体的口吸盘、排泄囊、肠支、生殖孔,与虫体分泌/排泄抗原物质密切相关的部位;以CsLysoPLA重组蛋白检测华支睾吸虫感染者血清,IgG1抗体水平较高,IgG2抗体水平稍高,而感染者的IgG4、IgE水平则与健康人无明显差异。结论CsLysoPLA主要经虫体消化道、生殖道、排泄系统分泌/排泄到体外,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Th2为主的免疫应答。
马长玲胡旭初胡凤玉郑小凌徐劲吕芳丽余新炳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溶血磷脂酶
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不同期基因重组质粒混合接种小鼠后的免疫反应被引量:1
2000年
寻找有效的抗恶性疟原虫混合基因疫苗 ,探讨其在宿主体内的免疫反应。将恶性疟原虫重组质粒 pc DNA 3-EBA175 / HRP 经骨骼肌途径单独注射或与有性期阶段的重组质粒 pc DNA3- Pfs2 5混合注射免疫 Balb/ c小鼠。对小鼠的骨骼肌进行预处理 ,即于注射前 7d在左后肢股四头肌注射 0 .5 %盐酸布比卡因 5 0μl,注射深度为 2 m m。观察免疫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血清 Ig G抗体滴度、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CD4+ / CD8+ T细胞亚群比率和 NK细胞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 ,pc DNA3- EBA 175 / HRP 单独肌肉注射或与 pc DNA3- Pfs2 5混合肌肉注射免疫小鼠 ,均可见血清 Ig G抗体滴度增高、经恶性疟原虫抗原刺激后的特异性 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强、CD4+ / CD8+ T细胞比率下降以及 NK细胞杀伤活性增强 ;加强免疫注射机体的免疫反应能增强。提示肌肉注射 DNA疫苗为一有效的免疫途径 ,采用编码恶性疟原虫两个基因的重组质粒单独免疫或与编码不同阶段基因的重组质粒混合免疫小鼠 ,均能诱导明显的体液免疫反应、细胞免疫和
吕芳丽余新炳陈海峰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基因重组免疫疗法
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心脏疾病及其致病机制
2021年
研究表明多种原虫和蠕虫感染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心脏的功能,特别是影响心肌和心包的功能。寄生虫如克氏锥虫、布氏锥虫、弓形虫和旋毛虫等感染后可寄生于心肌内,或在移行过程中经过心腔,引起局部炎症反应,继而引发心肌炎或心肌病。溶组织内阿米巴、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常可累及心包,导致心包积液、急性心包炎、心脏压塞或缩窄性心包炎。猪囊尾蚴(猪带绦虫的幼虫阶段)可寄生于心肌、心包和心内膜,引起心肌肉芽肿和纤维化。淋巴丝虫和曼氏血吸虫可以引起热带心肌内膜纤维变性,或肺动脉高压而最终导致肺心病。犬弓首线虫的幼虫可导致心内膜炎、心脏炎性假瘤或心脏压塞等症状。本文对上述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心脏疾病的临床症状和致病机制进行综述。
颜景海吕芳丽
关键词:寄生虫感染心脏疾病致病机制
伊维菌素抗寄生虫病和寄生虫感染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2年
伊维菌素可治疗盘尾丝虫病和淋巴丝虫病,防治土源性蠕虫(包括似蚓蛔线虫、毛首鞭形线虫、钩口属线虫和粪类圆线虫)和体外寄生虫(包括疥螨和头虱)感染,控制传播疟疾的按蚊并杀灭其体内的疟原虫,并且对曼氏血吸虫的尾蚴、毛蚴和中间宿主淡水螺等有一定的杀灭作用。本文对伊维菌素抗上述寄生虫病和寄生虫感染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舒磊刘星卓吕芳丽
关键词:伊维菌素按蚊曼氏血吸虫体外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