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津
作品数: 435被引量:1122H指数:19
  • 所属机构:天津大学
  • 所在地区:天津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王汉杰
作品数:143被引量:59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
研究主题:十八烷基 稀土 脂质体 真菌毒素 聚醚酰亚胺
宫晓群
作品数:105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
研究主题:量子点 肿瘤检测 双亲性 标记抗体 MIRNA
王生
作品数:57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
研究主题:十八烷基 二氯甲烷 双亲性 脂质体 蒸发法
原续波
作品数:196被引量:682H指数:16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
研究主题:聚乳酸 纳米微囊 纳米微粒 嵌段聚合物 包载
武玉东
作品数:30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
研究主题:量子点 肿瘤检测 试纸条 标记抗体 蛋白标志物
基于量子点的胰腺癌肿瘤标志物CA242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量子点的胰腺癌肿瘤标志物CA242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方法;通过EDC(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活化作用,量子点的羧基和胰腺癌肿瘤标志物CA242抗体Ab<Sub>2</Sub...
常津武玉东宫晓群
文献传递
基于PGMA磁微球的纳米机械免疫传感器的片上磁分离
2008年
应用具有磁性和抗体双重靶向功能的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磁微球,设计出新型微悬臂梁式免疫传感器,借助微平面电感线圈,实现在液相环境中,加电流时磁微球吸附,去电流时磁性微球解析并重新分布,解决传统微悬臂梁式免疫传感器的不足.着重研究片上磁分离机理,梁上微电感线圈结构,微磁场对磁微球的吸引,设计并优化出满足新型微悬臂梁式免疫传感器所需线长200μm、宽10μm、线间距厚10μm、1μm的钛金材料蛇形微平面电感线圈.通过生物磁分离实验,验证了设计及优化的结果,实现了用于生物分子分离的片上磁分离技术.
高鹏姚素英常津李二茂王伟才
关键词:免疫传感器
一种多功能铁杂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铁杂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载体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以介孔二氧化硅颗粒为基础,在合成过程中通过掺入硝酸铁金属盐,成功构建出粒径在120±20纳米的铁杂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载体;该载体在肿瘤环境下可通过芬顿反应...
常津杨涵武晓丽张越魏道河段玥高俊潇
文献传递
聚马来酸酐-磷脂酰乙醇胺接枝聚合物纳米光敏载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聚马来酸酐-磷脂酰乙醇胺接枝聚合物纳米光敏载体的制备方法1)聚马来酸酐-磷脂酰乙醇胺接枝聚合物的合成:首先利用聚(1-十八烯/马来酸酐)开环并与磷脂酰乙醇胺为原料,通过开环反应制备出聚马来酸酐-磷脂酰乙醇胺双亲...
王汉杰侯贝贝常津宫晓群苏琳郑斌
文献传递
一种纳米声遗传学敏感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声遗传学敏感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纳米材料为FeAlg‑MSCL‑PEI纳米水凝胶复合颗粒,以海藻酸铁纳米颗粒为载体,包裹MSCL质粒与转染试剂PEI,MSCL质粒经PEI转染在细胞表面表达并作...
常津何天地王汉杰王天歌于鹏
文献传递
一种蓝光响应的乳酸菌工程菌株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蓝光响应的乳酸菌工程菌株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包含蓝光敏感启动子(pDawn)的乳酸菌表达质粒pNZ8148‑pDawn的构建;2)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的乳酸菌表达质粒pNZ8148‑...
王汉杰潘惠卓孙韬常津
文献传递
医用纳米控释系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5
2000年
医用纳米控释系统作为药物、基因传递和控释的载体 ,是一种新型的控释体系。它与微米粒子载体的主要区别是超微小体积 ,它能穿过组织间隙并被细胞吸收 ,可通过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 ,还可通过血脑屏障 ,因而作为新的控释体系而被广泛研究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重点论述了纳米控释系统在药物和基因载体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对其发展前景提出展望。
常津刘海峰姚康德
关键词:药物控释基因载体生物利用度
非诊断目的基于poly(A)加尾及生物循环发光技术超灵敏检测miRNA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miRNA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诊断目的基于poly(A)加尾及生物循环发光技术超灵敏检测miRNA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高特异性的磁球探针的制备;2)磁球探针结合分离目标miRNA;3)poly(A)加...
常津陈明慧宫晓群王汉杰李恒轩
文献传递
基于改性透明质酸的高分子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基于改性透明质酸的高分子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高分子脂质体粒径在80~150nm,Zeta电位为-36~-40mV。将硬脂酸改性透明质酸溶于二氯甲烷中,形成油相;将油相在100~250w功率范围下进行超声,加入去...
常津宋昊王生
文献传递
5-氟尿嘧啶聚乳酸载药微球用于胃癌治疗的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研究5-氟尿嘧啶(5-Fu)聚乳酸载药微球应用于胃癌局部化疗的疗效,并评价其缓释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聚乳酸分别制备5-Fu1μm微球和5μm微球,将32只裸鼠随机分为4组,制备局部胃癌模型,分别局部注入5-Fu纯药、5-Fu1μm微球和5μm微球,并设立空白对照,按照预先设计的时间测量肿瘤直径及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5-Fu微球对局部肿瘤抑制较纯药具有更加持久的作用。结论:5-Fu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性,可增加对局部肿瘤生长的抑制时间,减轻药物不良反应。
马菲菲王涛张庆瑜常津孙慧
关键词:氟尿嘧啶胃肿瘤药物疗法微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