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培锋
作品数: 110被引量:549H指数:12
  • 所属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相关作者

黄宪章
作品数:311被引量:1,365H指数:16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性能评价 CLSI 类风湿性关节炎 偏倚 SARS患者
庄俊华
作品数:239被引量:1,040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性能评价 类风湿性关节炎 偏倚 SARS患者 CLSI
徐建华
作品数:113被引量:694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CLSI 性能评价 精密度 临床生化 A3
林海标
作品数:47被引量:136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性能评价 血清 校准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临床化学
王建兵
作品数:75被引量:248H指数:9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性能评价 临床化学 校准 精密度 测量不确定度
不同采血管、标本处理过程以及存放时间对NSE检测结果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究不同采血管、标本处理过程以及存放时间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广东省中医院50例住院患者,空腹采静脉血,每份血液标本同时分装于2个试管,试管1为无添加剂干燥管(红管),试管2为促凝剂分离胶管(黄管),用罗氏E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两管血清NSE水平。每管标本共测定3次,测定时间分别为标本采集后1、24、48h。其中1h和24h之间,标本经历了4℃保存24h、标本稍混匀和再离心的处理过程;24h和48h之间,标本只经历了4℃保存24h,随后直接上机检测NSE。结果红黄两管血清NSE水平在1h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管在24h时结果的均差值及阳性率显著高于1h结果的均差值及阳性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管的48h结果的均差值及阳性率与24h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黄管标本的3次(1、24、48h)NSE测定结果的均差值及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凝剂分离胶管(黄管)对NSE血清测定结果的稳定性优于无添加剂干燥管(红管)。
黄妩姣田春华朱伟才晁艳陈炜烨柯培锋
关键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生化检验线性评价与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CAP-IRC、EP6-A和改良的Doumas线性评价方法的区别、适用性和在生化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采用CAP-IRC、EP6-A、改良的Doumas三种方法对25个临床化学检验项目进行线性评价,比较评价结果的异同。结果在22个临床化学检验项目中,EP6-A方法有14个可直接判断为线性,5个为临床可接受线性,3个为非线性;CAP-IRC方法有6个为直接线性,16个为可接受线性;改良的Doumas方法有12为线性,10个为非线性。结论 EP6-A方法客观,更适用于临床,是目前较理想的线性评价方法。
王淑媛柯培锋司徒瑞儒姚珍何卓雄庾凤娟
关键词:生化分析仪
POCT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探讨被引量:11
2009年
POCT是目前检验医学中具有革命性的新领域,它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受到检验医学界的重视。POCT的出现和应用为医院的快速检验带来了很多方便之处,满足了医生和患者在时间上的需求。但作为新事物,POCT在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该文章重点介绍和分析了POCT的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供检验同行参考。
柯培锋王淑媛欧财文徐建华黄宪章庄俊华李强王美兰
关键词:POCT质量管理信息管理
散射比浊法检测CRP分析性能验证与评价
目的评价西门子BNII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CRP的分析性能。方法根据CLSI系列文件(EP15-A、EP9-A2、EP7-A2)和其它相关文献的实验方案,对BNII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CRP检测的精密度、准确度、比对...
徐建华黄宪章庄俊华柯培锋林海标吴晓宾王云秀
TGF-β1血清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TGF-β1血清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性,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TGF-β1的血清学水平,根据试剂盒给定的8个标准浓度及所测得OD值计算血清TGF-β1浓度,利用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对血清学水平浓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A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TGF-β1浓度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RA患者浓度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1);RA患者组中的缓解期患者血清TGF-β1浓度明显高于急性期患者(P<0.01)。结论TGF-β1的血清水平与RA患者的发病和病情具有相关性,可能可作为RA诊治与疗效的指标之一。
柯培锋庄俊华李强彭玉莲王美兰庞雪云黄宪章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水平
统计质量控制和分析目标质量控制方法在临床化学检验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比较统计质量控制方法和分析目标质量控制方法,探讨分析目标质量控制方法在临床化学检验中的应用.方法:对Bio-Rad质控品21个临床化学检验项目质控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Westgard等报道方法得到并比较2种...
黄宪章黄颖徐建华林海标万泽民郑松柏王建兵柯培锋徐宁庄俊华
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联合检测血清相关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抗CCP和抗RA33,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dsDNA、AKA,免疫印迹法检测ENA,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RA组96例标本来自我院风湿专科门诊已确诊患者。非RA对照组78例,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56例、干燥综合征(SS)12例、骨关节炎(OA)10例。正常对照组50例,来自体检健康的志愿者。结果:96例RA患者中ANA、ENA、dsDNA、抗CCP、抗RA33、AKA和RF的阳性率分别为35.4%(34/96)、10.8%(10/96)、0.0%、49.6%(48/96)、28.1%(27/96)、22.6%(22/96)和69.6%(67/96)。而56例SLE患者其阳性率分别为90.3%、52.3%、45.0%、7.8%、5.6%、0.0%和26.7%。12例SS中只有ANA、ENA、CCP呈阳性,分别为62.5%、20.0%、2.4%。10例OA患者无1例阳性。50例正常对照者中仅2例ANA阳性,其余指标均为阴性。抗CCP、抗RA33、AKA和RF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其他3种抗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可提高SLE诊断的敏感性,但特异性无明显改变。结论:抗CCP、抗RA33和AKA均是RA特异性诊断指标,但三者与RF、ENA、ANA可相互补充,选择适当的自身抗体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张健媛梁铮柯培锋李强吴长有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自身抗体敏感性
强生干化学分析仪开放通道检测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性能验证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强生干化学分析仪开放通道搭载国产普瑞柏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试剂盒的分析性能验证。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NCCLS)的检测仪器评价标准,并参照卫生部关于分析仪器的性能验证指南,对Vitros 5.1FS检测SAA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最大稀释度和生物参考区间进行验证。结果 2个水平SAA批内及总精密度分别为S_(批内低)=0.3,S_(总低)=0.45和S_(批内高)=0.6,S_(总高)=1.01,均小于厂家声明的精密度。比对实验决定系数r^2=0.991 2,线性方程Y=0.962 9 X+0.204 6,其线性范围可以验证至5.99~92.59mg/L,最大稀释倍数可验证至10倍。23例健康个体中95.7%的个体SAA检测值处于厂家声明的参考区间之内。结论 Vitros 5.1FS搭载该SAA试剂盒的分析性能验证通过,该检测系统可以用于临床常规标本检测。
黄迪尚陈宇万泽民柯培锋
关键词:干化学血清淀粉样蛋白A
赋值血清校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前后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应用参考方法赋值冰冻新鲜人血清样本作为校准品,观察可否改善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方法由国内2家参考实验室按IFCC推荐的参考测量程序为冰冻新鲜混合人血清赋值,各实验室在赋值血清校准前,重复检测赋值血清、水平1样本(S1)和水平2样本(S2)各3次;再用赋值血清校准常规检测系统,校准后再重复校准前测量,记录并收集实验数据。比较校准前后,不同检测系统间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测定结果的变异和测量结果与参考方法测量结果间的偏移。结果 TC和TG的复现性(CV)由校准前的7.01%~3.16%下降到校准后的2.34%~1.85%;偏移则从3.08%~0.88%下降到1.07%~0.33%。校准前TC项目符合质量要求的临床实验室有7家,符合率为33.3%,校准后符合率为71.4%;校准前TG项目符合质量要求的临床实验室有11家,符合率为52.4%,校准后符合率为95.2%。结论参考方法赋值的冰冻新鲜人血清校准临床常规检测系统具有可行性,可改善和提高常规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罗燕玲王建兵林海标周丹丹张乔轩曾瑞丽柯培锋
关键词: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校准一致性
多种中药对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体外抗菌活性筛选被引量:19
2020年
目的:筛选对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有抗菌活性的中药,并初步探究其体外抑菌机制。方法:从60种中药颗粒剂中,筛选对28株泛耐药菌有体外抗菌活性的中药。调整有抗菌活性药液pH至中性,比较调整pH前后抑菌效果差异。检测有抑菌活性中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联合抑菌效果以及对细菌细胞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改变。结果:筛选出黄芩、黄连、麻黄和鸡血藤等4种对泛耐药菌均有抑菌作用的中药,其MIC依次为:64、64(82. 1%黄连菌株)、128(19. 9%)、128、256 mg/mL;MBC依次为:128、64(28. 6%黄连菌株)、128(71. 4%)、256、512 mg/mL。4种中药调整pH前后抑菌效果均无差异(P> 0. 05)。黄连和黄芩联合应用时的FIC值均> 2。随着4种药物浓度的增加,ALP的浓度均升高,其中黄芩和黄连作用后的ALP浓度升高更为明显。结论:黄芩、黄连、麻黄和鸡血藤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效果,其中黄芩和黄连的抗菌机制可能与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关;但黄芩和黄连联合用药有拮抗作用。
程招敏陈泳余彭方蓝锴周强柯培锋
关键词:中药颗粒剂泛耐药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