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延芬
作品数: 19被引量:64H指数:5
  • 所属机构: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艺术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杨清媚
作品数:8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
研究主题:绅士 地方性知识 知识分子 格尔兹 心灵
孟梦
作品数:24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
研究主题:舞蹈 舞蹈学 舞蹈艺术 高等舞蹈教育 舞蹈影像
魏美玲
作品数:1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
研究主题:当代舞 采风 舞鞋 田野调查 人类学
曾穷石
作品数:14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
研究主题:土司 嘉绒藏族 历史记忆 社会情景 历史人类学
刘冬梅
作品数:30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
研究主题:画派 藏族 传承 法度 造像
漫议赫哲族和那乃族的萨满舞蹈
2014年
本文以萨满舞蹈为切入点,通过对中国赫哲族和俄罗斯那乃族萨满舞蹈的消弥和复兴过程的梳理,探索萨满舞蹈与各文化要素的整合关系,以此来考察隐含在舞蹈背后的社会文化的变迁。
车延芬
在发明中延续传统——以祭孔乐舞的当代复兴为个案被引量:7
2010年
通过田野调查,讨论了山东曲阜孔庙祭孔乐舞传统在近代的发明与延续过程。直到1957年,还是沿用清乾隆八年颁定的祭祀乐舞。1980年代复兴的祭孔乐舞已经转向观赏性。尽管2004年恢复的公祭采用了明代祭祀的传统元素,却完全是当代人制作的产品,应称之为"新"祭孔乐舞;家祭中的传统符号比公祭多。现代人发明祭孔传统的本质特征是重复、人为性和与过去建立连续性。
车延芬
关键词:乐舞
从舞谱到舞蹈--文化复兴中的文本、表演与身体记忆
本文藉由对山东曲阜祭孔大典在近代出现的3次复排过程的参与观察,通过对祭孔大典及其乐舞,这种以“歌、舞、乐”配合于“礼”的艺术形式的考察和分析,以文本为依托,结合对演员的表演和身体记忆的讨论,试图阐述复排过程背后所体现的传...
车延芬
关键词:祭孔乐舞文本表演
文献传递
多重互动:和而不同的民族舞蹈教学理念(1957—1999)
2023年
学界对教学理念的探索在学理上受工具理性的影响,或关注教学理念的实践研究,或详述某一教学理念对培养学生素养的价值,而对教学理念这一概念的探索较少关注。文章以中央民族大学民族舞蹈教学体系的创建过程为研究对象,提炼出舞蹈教学理念的认识:舞蹈教学理念在互动的教学情境中生成,它凝结着个体对舞蹈的理想和信念。虽然理念属于抽象的精神活动,但舞蹈教学通过可见的舞蹈组合、教学方法和舞蹈作品使教学理念现身。舞蹈教学理念在认知和实践两方面对理念的内涵和外延均有所拓展。舞蹈教学中的互动既是观念的集合,也是行为的实践,它是一种多重互动。
车延芬
关键词:民族舞蹈教学理念
溯舞之源,论舞之流——评《中国舞蹈的原始发生与历史建构》
2021年
"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诸子集成》上海书店)基于多年的学术积累,于平先生所著《中国舞蹈的原始发生与历史建构》日前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作为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丛书"之一,该书结构严密,除绪论和结语之外,分为上编、中编、下编和补编四部分,从舞蹈的"原始发生"开始,向读者展开一幅舞蹈的历史画卷。此书既有作者以往研究成果之集结,又有新思考和新成果。
车延芬
关键词:历史建构上海书店学术积累舞蹈学历史画卷
“自观”与“他观”——采风、红色舞鞋与现当代舞被引量:1
2009年
对镜自观的中国舞蹈,可否想过换个"他者"的镜子观赏一番?毋庸置疑,中国的舞蹈人对舞蹈发展历程有着切身体会,对过去与现在的舞蹈现象和作品都会侃侃而谈,但是否有过"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呢?如果结合人类学方法,用"他者的眼光"回首舞蹈发展过程中的几个片段,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观呢?本文对舞蹈采取“自观”与“他观”的视角进行讨论,从中国舞蹈创建之初的采风开始,讨论舞蹈的采风与人类学田野调查之间的关系;
车延芬魏美玲
关键词:采风当代舞中国舞蹈田野调查人类学
契机与新生:民族舞蹈训练班的历史钩沉被引量:1
2022年
历史可以印刻在山川河流、石窟寺庙等地理景观之上,可以深藏于古籍经文、画卷玉石等文学艺术之中,也可以荡漾在民俗节日中人们的欢歌笑语里。历史还可以深藏于舞蹈人的记忆深处,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中。它将舞蹈的现在与过去相勾连,如春风细雨般滋润着后辈的成长。
车延芬
关键词:地理景观民族舞蹈民俗节日文学艺术
明代文庙佾舞舞谱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文庙佾舞舞谱记录了古代孔子释奠礼中的舞蹈动作、方位和造型变化等。文章以明代六种佾舞舞谱为研究对象,结合历史学"比较法"与朱载堉"拟古舞谱"之方法,从"静"与"动","物"与"舞"梳理出明代文庙佾舞舞谱的特点。通过对舞佾与舞位四表,舞容与动势的解析,总结出文庙佾舞"动"的方法和规范。完整的文庙佾舞舞谱理论体系在明代初步形成,它对中国古代舞谱的再现研究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与意义。
车延芬
关键词:舞谱
中国跨界民族舞蹈的消弥与留存——以东北、内蒙古地区跨界民族萨满舞蹈为例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以东北、内蒙古地区跨界民族萨满舞蹈为例,通过对萨满舞蹈的消弥和留存过程的梳理来探索中国跨界民族舞蹈研究的方法和路径。在对跨界民族萨满舞蹈的消弥和复兴过程的描述中,作者从鄂温克族(埃文克族)萨满的身体运动出发,以舞蹈的视角呈现萨满文化消弥的全过程;在对萨满舞蹈的隐匿和留存过程的描述中,作者从萨满的服饰、法器和动作形态中寻找萨满舞蹈在今天朝鲜族和蒙古族舞蹈中的踪迹。最后,作者通过萨满活动从仪式到展演的转变,从民间舞蹈的宗教性与娱乐性两个角度对本文进行总结,并认为,萨满舞蹈的消弥和留存对中国跨界民族舞蹈研究具有启示作用。
车延芬
关键词:跨界民族身体运动舞蹈文化
书写、结构与仪式——舞蹈的人类学解读被引量:11
2012年
由人类学"他者的眼光"解读舞蹈,获得的启示是:舞谱的书写是"一种用符号反应经验,并赋予其意义的实践",是以舞蹈的符号来传达书写者的思想、观念和对舞蹈感觉的综合体;通过对舞蹈中结构和能动性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舞者是如何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客观世界,并从中洞察出社会结构和个人之间关系的;文化展演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包含了仪式,它通过"呈现"来体现社会秩序,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和传统都隐含着"社会真实性"。文化展演中充满了创造性因素,舞蹈是其中之一。
车延芬
关键词:舞蹈人类学能动性